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臨終前的準備 ◎撰文∕僕 ◎期數:314期 ◎2003.11號
如何度過難關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生命的真相是人人都在邁向死亡(羅六23;傳八8)。死亡又是什麼?死亡是人們心中最深沉的潛在恐懼,因為沒有一個人能一五一十地說個明白。每一個人從出生就開始邁向死亡,而期間過程無可避免地會感受到生病時的無助、年老時的無奈,由生的喜悅慢慢到生活的苦痛,然後歸寂到平靜中帶著悲傷的死亡。

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生離死別,生離是時空上的有形阻隔,在可知的距離上讓人對再重逢相遇的機會,仍懷著一絲絲的希望,而死別卻是自己或他人生命結束,肉體上從此天人永隔,再也無法相見相會了。

同樣的離別之痛,死別卻使人更加難以承受,生命的消逝是呼吸的停止、形體的腐敗、感受的消失,伴隨著有形身軀而離開世間的是對世事的不捨與牽掛,不甘心的遺憾和悔恨才是讓人恐懼死亡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做好準備去面對死亡的到來。

「臨終」,對一般人而言,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恐怖的詞彙。它代表人生的一種狀態,而且是最悲慘的人生結局。關鍵在於,除了突遇意外災難而猝死者之外,我們每個人都得經驗臨終。

在步入死亡的幽谷中,我們的肉體在逐漸地衰竭,我們的精神與心理時時處於痛苦與無奈之中。對現在的狀況,我們失望加絕望;對未來,有些人因不知將去何處及會發生何種狀況而恐懼和焦慮。此外,不但臨終者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他們的親人也無時不受痛苦的煎熬。

面對這樣一個人生中最大最深刻的悲劇,我們究竟能指望得到何種幫助呢?我們究竟又如何走出臨終的痛苦而安然逝去呢?也因此使我們思索,面對即將臨終者時,可能的一些需要。如果你的親人、你所關心的人、你的朋友,走在生死邊緣時,你要怎麼辦?在承受死亡恐懼時,你能做什麼?在肉體的痛苦掙扎時,你是默默地等待臨終時刻的來到?還是可以有一些積極的作為?我們相信臨終的生命不是一段生命結束前的等待,臨終的生命是完整人生中一段真實、可貴的階段。

建立臨終者的信心與盼望


知名的死亡學家伊利沙白庫布勒‧羅斯,曾研究瀕臨死亡病人的心路歷程,她將病人面對死亡的心理歷程如同病人被診斷為癌症時一般,分為五個階段

1.否認  2.忿怒  3.討價還價  4.沮喪  5.接受

除了上述羅斯所說的幾種反應之外,臨終的人常有孤獨的、恐懼的心情,身體也常是痛苦與飽受折磨的,非常需要關懷與愛來平穩情緒,否則連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的約伯都無法以平穩的心面對了(伯一-三章),何況是我們呢?那麼我們當如何給予正面的愛與關懷呢?

1.建立臨終者對神的信心

人在巨大的患難之中,會看見自己的有限,意志也容易消沉;但聖經上說:「造我的神在那裡,祂使人夜間歌唱。」(伯三十五10)我們的神是創造的神,祂能使日頭突然消失,使大水突然臨及全地,又使乾裂的河床重新洋溢起大海,祂是全地最有能力的。

雖然走在死蔭幽谷,如同人走在夜間,但祂卻使人夜間唱歌,誠如以賽亞先知所勉勵:「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的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三十20、21)我們當建立臨終者對這位創造的神有信心,相信神必能使他越過重重難關。

2.建立臨終者復活的盼望

如果沒有復活的盼望,我相信臨終者是無法以喜樂的態度度過患難的,神將復活的盼望賜給臨終者(約六53-54,十一23-25;帖前四13-16),神也成為臨終者的依靠,因此我們必須建立他們復活的盼望,並且建立復活的信心,一個對復活沒有信心的人,他只會相信自己,他無法相信別人,但一個相信復活的人,他會相信自己,也會相信他周遭的人。

如果沒有復活的盼望,所有相信耶穌的人會比世上一切的人更可憐!(林前十五19)一個沒有盼望的人,他只會緊緊地捉住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因為他會怕失去了一切之後,就不再有任何的東西可以倚靠;若是一個對復活有盼望的人,他可

以放下一切,因為他知道神會為他保守一切所擁有的。

家庭支持,共度生死


讓我們一起來省思人生的意義,我們從小就在父母的家庭長大,成年後建立自己的家庭,一生奔波勞碌,結婚生子,養家餬口,整個生命歷程都以家庭為中心,親情驅動著每天生活的步伐。

而人一生中難免遭逢不幸,就以生病為例,相信你我都有過或多或少的經歷,在病榻中不管你得的是大病或小病,任何一個人都希望身邊有親人給予悉心的照顧與關愛,更何況在臨終的日子裡,身體承受著種種疾病帶來的痛苦和診療過程造成的折磨,精神上充滿了面對死亡的恐懼與即將永別親人的傷痛,在此情形之下,家屬的支持佔極重要的角色,尤其夫妻之間有人罹患重病,另一半會感同身受,也扮演最重要照顧者之角色。其餘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或其他親友對罹患重病者都是照顧、安慰及支持的重要力量。

面對臨終者家屬該怎麼辦呢?《馬可福音》第二章1-12節,記載主耶穌在迦百農的一間房子裡面講道,有四人抬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可供家屬如何做好支持與關懷臨終者的家人之借鏡。

1.愛心

平時家人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就是愛心表現。但在家人罹患重病或遭困時,更要表現出關心、同情、安慰及協助等愛心與行動。或許平時較少機會來表現此種愛心,但當親友生病時,就有機會來表現我們的愛心了(約壹三18)。

當親友生病時,不只在言語的安慰及關心上,更應付諸行動。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感受到神的愛,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那裡所受的命令(約十三34-35)。在醫院中,我們都可見到夫婦相偕,父母兒女相伴,親友的扶持,在病房中接受治療,這是患者家屬的愛心表現,也是好家屬的基本條件。

2.熱心

家屬的愛心是存於內的,熱心卻是要表現於外,付諸於行動。就像癱子的四位親友,為癱子到處尋找醫治,他們必定遍找過許多名醫,帶著這患者經歷了許多治療,但仍無法得著良好的醫治,患者依舊躺在褥子上。

這四位親友的熱心絲毫沒有減退,設法找到耶穌,要接近這位全能的醫生──耶穌,但有許多人擁擠著耶穌無法得見,這四位親友為了這患者能得醫治,竟不惜爬上別人的房頂,甚至將房頂拆了,把病患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這種熱心積極尋找主耶穌醫治的心志確實讓人感動。生病者也必因家屬如此的熱心而得到莫大的幫助及安慰。

3.同心

癱子的四位親友必須同心,才能將病患抬到房子前面,必須協力,才能順利將癱子從屋頂縋下,順利送到主耶穌的面前。若四個親友中,有一位不願抬了,累了,就無法同心抬得動、抬得好。就如經上說:「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彼前三8)家中的人病了,大家必須同心為他禱告,並仔細商量應如何幫助患者。

4.恆心

照顧臨終患者的家屬,照顧時必須要有恆心與耐心。癱子的四位親友不願,那癱子必得不到醫治。生病中的患者脾氣必然較為暴躁,感情較為脆弱,甚至有時會有厭世之想法;好家屬必須耐心用聖經中的話語來安慰及鼓勵患者,切勿招惹患者生氣,加重患者病情。

雖然有人說「久病無孝子」,表示了身體健康的親友,要長期服事久病的患者,是一種痛苦煎熬,耗費了精神及金錢,甚不容易。但是,當經過親友恆切的照顧,患者精神得以改善,那種喜樂與感謝,卻是難以形容的。

5.信心

家屬必須在病患接受治療時有著對主的信心,這才能幫助患者產生信心,產生力量。正如癱子的四位親友,在臨終病人中,我們不一定只祈求神讓患者得著痊癒,更重要的是祈求痛苦症狀之改善與解除;心靈平安與喜樂;與親情間之良好關心與愛,因為生命之給予與終止都在於神的旨意,我們在感謝與祈求之外,就是學習感恩與順服之功課。

我們必須學習這癱子的四位親友,以愛心、熱心、同心、恆心及信心,藉著關懷與祈求,使患者得到最完善的照顧,像癱子的四位親友,被稱為「患者的好家屬。」

教會關懷、建立系統


教會如何具體地幫助臨終病人及其家屬呢?最能做的就是成為一個支持的系統:

1.教會如何幫助臨終病人

臨終病人,尤其是癌症病人所經歷的痛苦,不但是身體上的,更是心靈上的煎熬、焦慮、灰心、沮喪、以及在信仰上強烈的疑惑、被遺棄感、懊悔……等。這時候,教會的傳道、長執、負責人及所有信徒的信仰關顧很需要,最好能夠接受相關的訓練,使病人在教會的關懷上得到真正幫助。

病人也會受到各種民間信仰的衝擊,各方神棍(通靈大師、仙佛降壇的的神丹、買陽壽的秘方),以及藥棍(尤其是靈芝,幾乎讓家屬的一線生機破滅後又耗一大筆錢財,很少人能倖免;各種大陸名藥、仙方)趁時侵入,使病患及家屬受更多的困擾,教會應結合有關的信徒專家(如醫生、社工、麻醉醫師、藥師)提供專業的解惑及扶持,得倖免於這一方面的災難。

教會也應將信徒加以訓練,在傷慟的安慰和扶持上,盡一份心力。這不只能由傳道者來承擔,因為傳道者的時間被切割得很細,無法有全時間的關懷,信徒如能編組探訪,恆常式的關懷,陪他走最後一程,尤其是在哀慟期間,更需要一段信徒及牧者的支持與關懷。這種支持關懷的力量奇妙無比,把耶穌的愛活化在其間,以神的聖言相勸勉,以代禱來讓聖靈運作在其中。

2.教會如何幫助臨終病人之家屬

在一個家庭中,若有一個成員罹患不癒的重症,全家人都會經歷人生的大風暴;因家庭中的每一份子很難面對其中成員瀕臨死亡的事實,從患者生病到死亡或甚至到死後,不只患者本身,對臨終患者家屬而言,也是一連串的哀傷過程,他們可能和患者一樣會經歷到否認、忿怒、討價還價、憂鬱、沮喪等階段。

所以,家屬也是臨終關懷重要的對象,因他們不僅要與臨終患者一起面對死亡的過程,甚至要面對親人生離死別的善後處理,這種失落悲傷的心路歷程是十分複雜的。

家屬如同患者一樣,也有「前發性的悲傷」,他們為即將失去所愛而悲痛,同時也為將在日常生活中造成損失和脫節而傷心。遭遇到親人的病危,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終究也無法迴避死亡的事實。所以教會教牧人員和家屬應該容許並彼此鼓勵,在患者沒死之前就表達出他們感受到的哀痛。事先悲痛是使人們在面對親友真正死亡時,有最好的心理預備。

家屬們也會在臨終患者的臨終過程中遭受極大的心理壓力,最重要的臨終關懷牧養是妥善地疏導患者及家屬的悲傷、鼓勵雙方談論死亡的問題,並給於患者及家屬生活上的幫補(羅十二13)、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等。

臨終者的家屬面對死亡和分離的痛苦,是人們最深處的終極關懷,特別是喪葬及內心深處的心靈飢渴,都需要宗教信仰的支持和援助,如何透過教會的教牧人員,找到屬靈資源的幫助,在喪葬期間有教會的弟兄姊妹關心支持,在信仰上找到生命力量的源頭,陪伴他們走過人生的死蔭幽谷。

在哀傷期間,遺族的家務和子女照顧都需要有人分擔,教會弟兄姊妹應發揮肢體相愛的力量,有計畫地輪流關懷,細水長流比一窩蜂地擁去來得更有意義及功用。特別在喪葬事宜已暫告一段落,情緒及靈命可能是極大的空虛及失落,甚或受到未信家屬的責怪、埋怨;又或許面對生活、經濟等壓力,很容易灰心絕望及跌倒,此時更需要陪伴與關懷,除安慰外,應給予實質的幫助,和更具體信仰的「苦難與盼望」;「死亡與復活」的真理教導,堅定信心,來奔走天路。

結語


雖然對臨終患者的教牧關懷,是一項困難且重要的工作。要幫助患者及家屬接受死亡,需要聖靈的工作,因此不但要為患者與家屬禱告,並要真正的深入了解這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他們內心的問題和需要,與他們一起承擔痛苦,分享他們的創傷,這才是真正做到耶穌所說:「我病了,你們來照顧我……」(太二十五36)。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