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林多前書
當屬神的教會在俗世誘惑、鼓盪之下,漸漸敗壞、墮落,身為教會的牧養帶領者,豈能不心急如焚﹖保羅眼見哥林多教會由一聖潔新婦,漸與當代社會妥協,容忍各種惡事在教會裡發生;其內心之焦急、難過,屢屢可從本書中窺見。身為主的僕人、教會的牧者,保羅所寫下的經卷,確實是今日信徒、傳道者不可輕忽的靈修課題。
教會在這混亂的世代裡,肩負著無比沈重的使命,如何集結團體之力,扭轉傳揚福音的惡劣環境﹖想當然應由教會本身的聖潔和諧做起。希望在研讀本經卷之後,對您能有所啟發。
新約全書第七卷為使徒保羅寫給當時哥林多教會的數封書信之一。指導哥會信徒在實際生活上去惡從善,十分具體、詳細。
由於哥城地理位置特殊,形成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上十分興盛之狀況。哥會信徒在此屬世條件之下遂有捨靈趨世之勢。因此保羅此書大多針對哥會當時信徒日常生活上之弊病,提出鍼砭之見。
我們身為末世基督徒,一面研讀、一面觀看世界,深覺:為了做好末世基督徒,必需詳研此書,方能在實際生活上,防微杜漸,免自己與教會陷世俗舊酵,失去來世大福。
早在B.C.九世紀,荷馬時代,哥城已成為希臘半島上重要城市。在商業上、文化上、政治上都成為當地──亞該亞之中心。為希臘古文明中重要成員。又因地理特徵(哥城位於希臘半島南方伯羅奔尼撒半島最狹窄的陸地上),自古為戰略重鎮,將帥攻略目標。且因商業之發達,在驕、侈、淫、逸上亦已早負盛名。
B.C.146 年哥城曾被羅馬人孟民氏(Mummius)所攻毀。於荒廢一百年之後,由羅馬皇帝猶流‧該撒( Julius Caesar)下令重建,成為當地羅馬殖民地之政治中心。其財富、榮華與權勢也順勢迅速恢復,甚至超越以前的盛況。
由於羅馬的殖民政策,此城內除了本地人外,羅馬人亦復不少;其中有不少是曾為奴隸,後獲自由者。據推測,當時為奴者約佔城內人口之一半。因此主僕關係為當地重要人際關係。拉丁文化氣息亦十分濃厚。
另由於哥城係國際商港,外國僑民亦復不少。上古航海民族──腓尼基人是主要僑民。亡國後散居外邦的猶太人則自聚一區,並擁有猶太式之生活與信仰,此舉對保羅初期之佈道給予不少方便(徒十八5-8)。
在使徒時代及其前後,此地曾是半島上最富裕之城。由於人種複雜,各式廟宇、偶像並存其中。當然,其中以當地人之亞弗洛特( Aphrodite,即愛神維納斯)廟名聞半島。廟內有「神女」(女祭司),專供朝拜者行淫,信徒將與神女行淫視為祭禮之一部分,堪稱世界奇聞。影響所及,居民不以淫亂為罪,部分基督徒亦未能在此分別為聖,而隨風行事;遂有保羅在本書上一再之指責。當時世人亦以「像哥林多」( Corinthiazesthai )一詞稱「性放縱」。
由於商業發達,居民十分富有,因此生活十分奢糜。加以生活優閒,當地文學、哲學亦十分發達。有為數甚多的畫室與工廠,也有不少討論修詞學的學堂與研究哲學的學校。眾人以歸入各種思想學派為榮。此一現象也可能成為基督徒個人崇拜、分爭結黨、重智輕愛之誘因。
當地的希臘式思想較趨向於個人主義,重視個人才智之發展,貲財之累積及個人行動上之自主。不甘受辱,不願容忍。也多少影響當地教會之團結。
當時哥林多教會中,信徒以非猶太人為主,其中有少數貴族或上流人物;但大多數是市井之民,不少仍是奴隸身分。教育程度差異很大,貧富差距也不小。似乎有不少是曾經墮落,也有一些是蒙神從異教邪魔中被拯救出來的人。
由以上各種哥城特徵可以感覺到今日我們所處之世界與哥城有甚多相似之處。茲分列對照如下:
保羅歸主十餘年後,在安提阿工作時,蒙聖靈差派外出傳道(傳十三1-3),乃於主後43年左右開始到猶太以外之遠東地區傳道。在第二次外邦傳道旅行時,蒙神以異象指示越過海峽踏上歐洲來到馬其頓(徒十六9-12)。先後在腓立比、帖撒羅尼迦(今撒羅尼迦)建立教會。接著南下到希臘雅典。他雖曾在雅典佈道(徒十七16-34)但效果似乎不大。因此他繼續南下,到達經亞該亞南方;伯羅奔尼撒唯一的陸路孔道:哥城。這是保羅第一次與哥城之接觸。
保羅在此單槍匹馬開始對城民佈道。起初在安息日進會當與人辯道。會堂管理員:基利司布等人因此歸主(徒十八5-8)。又蒙神安排,遇見同族同業之亞居拉、百基拉夫婦,將他接回家中;一面接受福音、一面共同織造帳蓬維生,就在此時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南下參與聖工(徒十八5)。不久他們攜手佈道,首先向猶太同族佈道,雖有斬獲卻遭到不信的同族的阻撓(徒十八6,12)。因此工作重心只好自會堂移向羅馬籍的同靈──猶士都家中(徒十八7),續而向其他城民佈道。亞波羅也在此參與聖工(24)。
保羅首次駐牧哥會約有一年半。其中曾經遭遇猶太人的控告與暴動,審判他的卻是哲學家 Seneca 的弟兄:方伯迦流。結果方伯迦流拒絕猶太人的控告(徒十八17)。
保羅在第三次傳道旅行中,曾在以弗所駐牧約三年之久。在此期中他曾不斷地與哥會保持聯繫,因此對哥會的情況仍瞭如指掌;又曾差派提多、亞波羅等前往牧會,或許他本人亦曾前往探望。在此段期間保羅發覺哥會逐漸俗化,甚而劣於世俗。保羅本想親往處理,只因分身乏術,就寫了此書。
在此之前保羅似曾寫過一封信給教會(林前五9),但現已佚失。在此之後保羅前往馬其頓、希臘一帶,也曾再到達哥城,在當地信徒──該猶家中,並寫成了羅馬書(林前一14;羅十六23)。
保羅寫本書的目的在糾正哥會諸異常現象。因此在本書中,保羅將十幾個不同主題,靠聖靈的感動概括於屬靈原則之下,再安排成「信、愛、望」合乎邏輯之順序。運用其少時學得的哲學、文學學識,寫成千古不朽名著。因此本書不但讀來順暢,條理分明;在原文中更常可見對工、押韻之優美詞句。內容則更超越時空,適合於古今中外千萬基督徒。若能細心查考品味,確常令人驚佩於真神安排之奇妙與作者思想、靈程、文筆之高超。
茲將本書內容歸納於下:
一. 問安與感恩﹙一1-9﹚
二. 信:
﹙一﹚ 論分爭與羞辱
1. 勉勵合一 一10-17
2. 論真智慧 一18-二16
3. 神的作為 三1-23
4. 聖工人員 四1-21
三. 愛:
﹙一﹚ 論個人的愛心與自由
1. 論聖潔及兩性關係
﹙1﹚ 淫亂者之處理 五1-13
﹙2﹚ 不義之事 六1-20
﹙3﹚ 婚姻之道 七1-40
2. 論偶像及有關事物
﹙1﹚ 偶像祭牲 八1-13
﹙2﹚ 自由的真諦 九1-27
﹙3﹚ 勿放縱誤用自由 十1-33
﹙二﹚ 論教會秩序,服從與合一
1. 論蒙頭、順服 十一1-16
2. 論聖餐與合一 十一17-34
3. 論恩賜
﹙1﹚ 屬靈的事工、肢體觀 十二1-31
﹙2﹚ 愛──最高超的恩賜 十三1-13
4. 聚會秩序
﹙1﹚ 靈言講道 十四1-25
﹙2﹚ 婦女講道 十四26-40
四. 望:
﹙一﹚ 論復活
1. 基督的復活 十五1-19
2. 信徒的復活 十五20-49
3. 不能承受天國 十五50-58
五. 勉勵、救濟(十六1-9)
六. 勉勵、問安(十六10-24)
若再進一步深思,神為何在創世之初創造哥林多地狹﹖為何使哥城大幅發展、墮落﹖為何在哥城成立教會,發生混亂,而感動保羅寫下本書﹖偉哉真神﹗大哉經綸﹗
神在創世之初已預知今日世界此等景象,為了末世聖徒能在混世中修道、脫俗,聖經中實需有一段篇幅指導末世聖徒。哥林多地狹、哥城與哥會之各種景象,豈不正是為我們末世之民所預備?他們豈不正是末世聖徒的鏡鑑﹖
真神愛我們,不但差遣獨生子降世救人,更動員百萬人預演,又派使徒保羅寫下旁白、解說,以供我們修道之借鏡與鑑誡。每思及此,實令人不得不跪下大呼哈利路亞與感謝。但願末世諸聖徒以哥城對照末世,以哥會對照今日教會,以感恩之心情詳細研讀本書;以免在類似之事上重蹈覆轍,得以分別為聖,順利進入天國。(江南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