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環境下,一個行為完好的基督徒,不能因此稱義,稱義乃源於他對神的信靠服膺,是內心深處面對神的剖白;而一個真正信靠神的人,卻能從內心靠神行出善來,這也就是羅馬書因信稱義的精髓,是成於中而形於外的。
有人說:沒有真正讀懂羅馬書的人,還不算是個基督徒。其實這話並不誇張,因為羅馬書內正是福音的精髓,人人皆應細細品味。這封保羅書信,外表看像一封信,但與其說是一封信,不如說是一篇精彩的神學論文,因為在書信正文中,你可以體會聖靈在保羅心中的感動,是那麼的有秩序,有原則,寫出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具有震憾力。在我們拜讀如此上乘之作時,請我們恭敬地回到聖經的時代和背景去,去體會保羅寫信時的心境,親身去做個羅馬書的受信者,讓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印入你的心坎。
約在公元57年的早春,保羅正在他第三次的佈道之旅後,準備帶著各外邦教會對耶路撒冷的捐項返回耶路撒冷(參閱羅十五25-27)。從十五章26節可知他已收到馬其頓和亞該亞人的捐項,由行程推算,他應到了哥林多城。羅馬書最有可能的寫作地,是在哥林多城,或是在哥林多城外60哩的堅革哩(參閱羅十六1)。而羅馬書寫作的時間應在哥林多前後書之後,因為在哥林多前書著作時,他尚未抵達哥林多城(參閱林前十六1-4),而在著作哥林多後書時,捐項尚未籌齊(請參閱林後第八、九章)。
由上述的時間和地點背景,我們可以了解,因為保羅在這地區的活動,使他深深了解到,當地外邦人及猶太人對神的虧欠。在第一章1-15節的開頭問候語後,隨即在16、17節點出了主題──福音要救一切相信的人,而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
由神的義,保羅深刻地體會到人類的不義,第一章18-32節中,保羅指出外邦人的不義: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將神的事實變為虛謊,去敬拜受造之物,並且放縱可羞恥的情慾。在第二章1節至第三章8節時更沈痛地責備猶太人,雖有律法掛在嘴上誇口,自己卻不去行,難逃審判。
在第三章9-20節裏,保羅的思緒從極端的悲傷沈痛中下了結論:猶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罪惡之下,在9-20節中保羅連續使用舊約文句來表達他內心的悲慟,形成特殊的「串珠」式文學形式:經文見詩篇一四○篇第1-3節,五篇9節,十篇7節;以賽亞書五十九章7-8節,詩篇三十六篇1節。保羅以如此傷痛的心來向神禱告,在詩人文句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真情流露。
第三章21節,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希望之光重新燃起,如火挑旺。那就是神的義,因耶穌基督加給了一切相信的人,沒有分別。保羅不斷的強調神設耶穌作為挽回祭,憑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而且神不只做猶太人的神,也要做外邦人的神(21-26)。
這時保羅提出了新約中的精髓: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28),這是人與神之間在新約中永遠不變的法則。
保羅為了加強論點,在第四章中以亞伯拉罕為例來說服眾人「因信稱義」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在第五章1-11節中提出了因稱義所帶來的結果:與神和好,以神為樂。在12-21節中,更回顧歷史,加強眾人的信心: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而得生命。
第六至八章中,保羅更是將思緒轉入高潮。第六章說明我們不再受罪惡、死亡的轄制;第七章說明我們不再受律法的捆綁;第八章更闡明了在聖靈裏重生的新生命,在感念神大愛之餘,感人肺腑之言不知不覺中流露出來: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八35),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得勝有餘!(37),那令世人最看不起,叫猶太人最不能理解的「信心」,竟是神人之間唯一的橋樑,罪得赦免的唯一管道,神人相和的唯一途徑,領受大愛的唯一方式。這太奇妙了!
有一件大事令保羅耿耿於懷的,就是猶太人硬心不信主耶穌,在九至十一章保羅似乎又扮演了舊約先知的角色,再向這民族發出呼籲,並說出預言:神對以色列人救恩的計畫。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十一33)。
帶著敬畏的心情,保羅話題一轉,回到現實生活之中,在十二至十五章中,表現他在生活各層面對一個成聖稱義的基督徒所做的期盼:第十二章著重在教會方面,第十三章談國家社會,第十四章談弱者與強者;十五章14節以後,說明寫信的目的及自己的計畫。整封信於是告一段落。
猶太人這個最早領受律法的民族,雖然常常自誇是神的選民,以律法和祖先的遺傳為榮,卻難逃神的審判。因為他們自以為努力遵行律法就可以在神面前成聖稱義,但萬萬沒想到他們自己無法實踐律法的要求。在約翰福音第八章1-11節中,主耶穌被文士和法利賽人為難,因為他們帶了個行淫違背律法的女現行犯來到耶穌面前。這時主耶穌問:「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此時群眾一個一個走了,只剩下耶穌。
有時我們仔細思想,猶太人所犯的錯,豈不也常反應在我們身上,中國人老愛誇自己的悠久歷史和仁義道德,結果做到的有多少﹖別人做錯時老愛湊和湊和看熱鬧,卻沒有想到自己豈有資格當個審判者﹖別人落入罪惡中了,卻喜歡幸災樂禍,這種人實在難逃神審判。
保羅在羅馬書十四章1節起,講剛強與軟弱之間的關係正是如此,在10節更提到,你這個人為什麼論斷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神的台前。
非猶太人的外邦人,神在我們的本性中給了我們道德良知,我們應該將拜神的天性獻給那真正值得我們榮耀的神,不要再拜任何受造之物,甚至我們自己,因為那都要叫我們迷失,迷失在偏行己路之中。
羅馬書至此似乎回應了創世紀兩段話,也就是神在始祖犯罪的兩個問話:「你在那裏﹖」(創三9),「你的弟兄在那裏﹖」親愛的讀者,我想如果你讀了羅馬書,我相信你一定有勇氣面對神,好好地回答。唯有相信耶穌基督的人才知道我在那裏,我的弟兄在那裏;唯有健全的神人關係,才有健全的人際關係。
回顧羅馬書,保羅在信中表現他往羅馬、西班牙宣教的志向,雖然他從未到過羅馬,卻似乎已熟知羅馬人的信仰問題及內心需求了。從三章1節、四章1節、六章1節、六章15節,及七章1節這種以回答疑問方式連接思路的作法,不僅打動了羅馬人心,而且為基督教信仰做了最基本的系統介紹,實在是難得的作品。而且還對神救贖的計畫,闡明其中的奧秘,以及猶太、外邦在神救贖計畫中的地位,所以本卷可說是在聖經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如此,在歷史上它已產生了莫大的影響:奧古斯丁、馬丁路德的思想都源於羅馬書,影響這些人最大的聖經書卷,也是羅馬書。願神賜福,在聖靈的啟示下,從羅馬書領受更豐富的恩典、真理。
以下僅提供羅馬書大綱一例供大家參考,期盼大家對羅馬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 前言(一1-15)
二. 主題:神的公義(一16-17)
三. 人類都犯了罪而不義,虧欠神的榮耀(一18-三20)
1. 外邦人(希利尼人)(一18-32)
2. 猶太人(二1-三8)
3. 結論:全人類(三9-三20)
四. 神公義加給一切相信的人:因信稱義(三21-五21)
1. 藉著基督(三21-26)
2. 因信心領受(三27-四25)
﹙1﹚ 原則(三27-31)
﹙2﹚ 例証(第四章)
3. 受神稱義的果實(五1-11)
4. 結論:人的不義相對於神的公義(五12-21)
五. 領受公義之後的生命:成聖(第六至八章)
1. 脫離罪惡權勢而自由(第六章)
2. 脫離律法綑綁而自由(第七章)
3. 聖靈充滿,滿有能力,得勝有餘的生命(第八章)
六. 為神的公義做辯:有關以色列人被神棄絕的事(第九至十一章)
1. 以色列人被棄絕是顯出神的公義(九1-29)
2. 以色列人被神棄絕的原因(九30-十21)
3. 問題明朗化:(第十一章)
﹙1﹚ 棄絕不是全部棄絕(十一1-10)
﹙2﹚ 棄絕不是最終棄絕(十一11-24)
﹙3﹚ 神的憐憫,才是最深的奧秘(十一25-36)
七. 公義的實踐(十二1-十五13)
1. 在教會中(十二章)
2. 在世界上(十三章)
3. 在強者和弱者間(十四1-十五13)
八. 總結(十五14-33)
九. 問安及教訓(十六) (林志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