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喜信家庭 > 喜信福音>信仰入門-進入聖經的世界(上冊)
書名:進入聖經的世界(上冊)
作者:林大煜等 編者
發行:腓利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日期:1998年9月
何西阿書
■時代背景 上一節 下一節

何西阿先知處身在北國以色列的耶羅波安二世時期。當時國勢強盛,曾收回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死海)(王下十四25)的以色列邊界之地,而社會安樂承平,經濟富裕。雖然耶戶王朝在推翻亞哈王的時候曾大力屠殺巴力的信徒,但是耶戶的作法還是以政治性的目的為主,但是耶戶的作法還是以政治性的目的為主,並非誠心誠意地敬拜耶和華真神。所以北國仍以崇拜巴力為社會的主要宗教。巴力是迦南人的神,為什麼會令百姓這麼風靡呢﹖巴力是迦南神大袞的兒子,主要是管理生殖的神,以牛犢為其象徵,他們認為一切的出產都是巴力的賜予(何二12),而只要敬拜巴力就可以得到五穀豐收,甚至他們已經分不清楚耶和華和巴力了(何二17)。巴力的敬拜方式是淫亂的;在神廟中婦女和過路的信徒行淫,將此視為對神明的奉獻(何四13),整個社會充滿了淫亂的風氣。神在此時特別差遣先知警告百姓:要認識耶和華不要再偏向必毀的柱像。
■何西阿的婚姻 上一節 下一節

耶和華初次與何西阿說話,就告訴他去娶淫婦為妻,也收那從淫亂生的兒女(何一2),後來這婦人和她所愛的私奔,行到窮途末路被賣,神又再次吩咐何西阿將她贖回並且愛這個不守婦道的女人(何三1)。這樣的命令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況且古代的先知不可以娶淫婦(利二十一13),行淫的婦人是要用石頭打死的(申十七5),若是離異的前妻也是不可以再娶回來(申二十四4)。但何西阿是一個明白神旨意的人,他將自己的一生獻出,雖然承受的是孤苦的生活,但他接受神的旨意,且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傳講神對世人奇妙的愛。他知道神叫他娶淫婦,是要表明以色列人離棄耶和華,就連給三個小孩取名字:大兒子──耶斯列(追討耶戶王朝的罪)、二女兒──羅路哈瑪(不蒙憐憫)、三兒子──羅阿米(非我民)也是遵著主的命令,為的是要向以色列家傳警告,否則有誰會對襁褓中的小孩說這種咒詛的話呢﹖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在以色列人當中,他們所得到的不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一些看似危言聳聽的論調,而是一個家庭,一個失喪所愛的先生、一個不守婦道的太太、一群名字受咒詛的子女。何西阿這一位忠心的先知,所受的是長期煎熬,但在何西阿書中卻無法找到對他自己情感的描述,他變成了神話語的出口,說出了神對世人的愛;他的心能明白以色列人帶給神的傷害是多麼地錐心刺骨,以色列人拜巴力、和牛犢親嘴,耶和華真神是有多麼不甘心﹗「自從你出埃及地以來,我就是耶和華你的神。在我以外你不可認識別神,除我以外並沒有救主。這些民照我所賜的食物得了飽足,既得了飽足,心就高傲,忘記了我。」(何十三4-6),這樣的心境也只有何西阿能夠體會,也只有這一位勇敢順服的先知配得傳講。
■中心信息 上一節 下一節

神的慈愛與公義

何西阿書中將神的慈愛和公義充分的表明。這種特性在人看似矛盾,因為一個公義的神就如同審判官,必須是不循私情,只要是錯誤一定給予刑罰;一個慈愛的神就如同母親,不論自己的孩子犯再大的錯她也會原諒包容,但在神的身上這二者是並行不悖的。何西阿先知的家庭充分地將這樣的信息表明,歌蔑本是何西阿的妻子卻去行淫,連她所懷的孩子都可能不是何西阿的骨肉,她和情人私奔,走到窮途末路因著自己的惡行受了刑罰教訓之時,神竟命令何西阿再去愛這個女人,將她贖回,以信實聘她為永遠的妻,這種愛心和寬容是超過人所能做的。

當我們讀先知書時不斷地聽見警告,如果以色列人再不回頭必有災難臨到。或許我們會想這是一個嚴厲的神,凡是違背祂的沒有人可以存活。但是在何西阿書中我們發現,原來當人犯罪離棄神時,神的心正被深深地刺傷,就像深愛妻子的丈夫發現妻子不忠時,那一種愛恨交織的心境。丈夫生氣了:「我必向以法蓮如獅子,向猶大家如少壯獅子,我必撕裂而去,我要奪去,無人搭救。」(何五14),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忍心:「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何十一8)。神的公義使祂不得不按著以色列人所行的報應他,追討他們的罪孽,等到以色列人自覺有罪,在急難中切切尋求耶和華真神,神的慈愛臨到,祂醫治、纏裹,使以色列人甦醒存活。所以神的刑罰不是出於恨,而是一種更深層的愛。祂信守起初的盟約:愛以色列到永遠(何十一1),並且面對背約的愛人,用一種奇妙的方式將他挽回,使得盟約得到更新的復合。耶和華不單是嚴厲的審判者,更像是一位等著愛人回頭,望眼欲穿的痴情郎。最終神的愛是不會失敗的,以色列人在末後的日子必歸向耶和華,尋求他們的神,領受祂的恩惠。
■段落大意 上一節 下一節

何西阿書大要分成兩大段:由一至三章是何西阿的家庭,四至十四章是傳講的信息。從何西阿的傳記中我們可以看到,神是藉著先知的妻子、兒女來傳達祂對以色列家的警告。

一. 何西阿的家庭

娶歌蔑的妻為了表明以色列人行淫亂,敬拜巴力離棄耶和華(何四2)。敬拜巴力是以色列人從出埃及開始一犯再犯的錯誤,摩西上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們就在西乃山下拜金牛犢,若不是摩西的代禱堵住破口,以色列人早就被神在怒氣中殺盡。經過了四十年,新的一代興起要過約但河進入迦南地,就在耶利哥對岸的摩押平原,又和米甸的女子行淫亂拜巴力,結果死了二萬四千人。在迦南地他們的習慣依舊如昔,到了立王之後君王更是帶著百姓全力事奉巴力。神在每一個時代興起先知,但是先知越發招呼他們,他們越發走開,向諸巴力獻祭,給雕刻的偶像燒香(何十一2),所以神要刑罰以色列。

何西阿的第一個兒子起名叫耶斯列,表明神要在耶斯列平原殺滅以色列人。何西阿的女兒羅路哈瑪(不蒙憐憫),神要棄絕他們,使他們不再蒙愛,因為這群人不聽從祂的話(何九17)。何西阿的小兒子羅阿米(非我民),是說以色列人不再是神的子民了,原本出埃及時「你們要做我的子民,我要做你們的神」(出十九5)的條件是以色列人要遵守神的律法,但律法萬條他們卻以為和自己毫無關涉(何八12),所以神不再使他們做自己的子民,將他們交給外邦人亞述、埃及加以刑罰凌辱(何七12),最後以色列必回轉歸向神,除去一切的柱像,除去巴力的名號,神要重新愛他們與從埃及地上來的時候一樣。這就是何西阿這個破碎的家庭。雖然受盡苦難,帶給以色列人對自己罪惡的認識及明瞭犯罪的人要為罪付出代價;但因著丈夫的寬容得以破鏡重圓,妻子重回懷抱,也帶給以色列人希望:最終有一天我們可以回到神的身邊,稱呼弟兄為阿米(我民),稱呼姊妹為路哈瑪(蒙憐憫),耶和華必醫治他們的病,甘心愛他們,使榮耀豐盛重回以色列(何十四4)。

二. 何西阿的責備與安慰

﹙一﹚ 何西阿責備祭司(四至六章)

祭司是宗教界的領袖。何西阿一開始就攻擊祭司,這些祭司棄掉知識不認識耶和華,他們不教導百姓遵守律法,卻滿心喜歡百姓犯罪,因為如此才有贖罪祭可以吃,所以祭司無法成為人和神之間的中保,反而祭司越發增多就越發得罪神(何四7)。何西阿聲明:神所喜愛的不是祭祀,而是良善;不是燔祭而是認識神。神興起先知來攻擊祭司,他們使百姓親近偶像、行姦淫,自己也一同跌倒,神不再讓他們做祭司,要按著他們的罪報應他們(何六9)。

﹙二﹚ 何西阿書責備以色列人的君王、官長、首領(七至八章)

君王、首領是政治和軍事的領袖。他們帶領以色列人在宗教上拜牛犢為的是政治的目的,害怕如果以色列人到耶路撒冷敬拜耶和華真神,會使得國位不穩固,所以在伯特利和但立金牛犢,聲明這就是帶他們出埃及的耶和華(王上十二28)。在社會的風氣上他們喜愛行淫、宴樂,加重百姓的負擔也敗壞了社會。這些憑人意而行的政治首領充滿了不安和內鬥。在軍事上面對敵人就想拉攏埃及和亞述等強國,想靠著自己的堅固城池得救,忘了耶和華才是拯救他的神,這群人必被毀滅,死在刀下。

﹙三﹚ 何西阿責備以法蓮(九至十三章)

以法蓮是約瑟的兒子,後來受雅各的祝福成為以色列的一個支派。以法蓮是昌盛的意思(創四十一暅),後來成了強大的支派,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的約書亞、北國的第一任王耶羅波安都是屬以法蓮人。在何西阿書中也用以法蓮來泛指以色列人,先知說這群拜巴力的人為自己造偶像,犯罪死亡(何十三1),原本昌盛的民,榮耀必如鳥飛去,不生產、不懷胎、不成孕,縱使有兒女也必喪子(何九11)。以法蓮人承受了屬世的福氣,卻使他更心高氣傲,有了錢財卻行詭詐,越發富有就越發造偶像,難怪神要將其毀滅。在啟示錄中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中已看不見以法蓮的名字(啟七8)。

﹙四﹚ 何西阿應許神的救贖更新(十四章)

何西阿絕對不是一個幸災樂禍的人,他看見以色列家必要滅亡,出來責備,看似嚴厲無情,但是他的心是深深愛著這個國家的。他重申神和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所訂的盟約「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何十三4;出二十3)。他告訴百姓:我們之所以受苦是因我們自己的罪孽跌倒,我們再向耶和華禱告,不要再倚靠自己,不要再和牛犢親嘴,神必定再一次憐憫我們,使我們得到新的生命再回到主的懷中,得榮美豐盛(何十四8)。
■現代意義 上一節 下一節

何西阿處在一個富足而淫亂的時代,百姓以行淫為理所當然的事不足為奇,我們現今的台灣社會不也是如此,「他們吃,卻不得飽;行淫,而不得立後。」(何四10),人的心靈空虛,想用聲色補滿卻是永遠無法補足;想追求更多的物質但到最後仍是一場虛空,因為人的心裡深處有一個地方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補滿的,除了那位創造我們的主耶穌﹗我們這個社會現在也有許多人,看見物質的有限,而要找尋真理、苦修律己,但卻不能得到行善安身的力量,乃因為沒有找到一位愛著他和他永遠不分離的神。耶穌的慈愛和祂的救贖必要使多人做祂的子民(何二23),惟願神的信實親自成就這件事,使萬民歸向耶穌基督。我們這個時代的基督徒,也當像何西阿不畏困苦忠心地傳講福音。因為我們的良人耶穌是超乎萬人之上獨一的救主(何十三4)。(蔡凱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