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喜信家庭 > 喜信福音>信仰入門-進入聖經的世界(上冊)
書名:進入聖經的世界(上冊)
作者:林大煜等 編者
發行:腓利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日期:1998年9月
耶利米書
■耶利米書的背景 上一節 下一節

為了方便瞭解,繪一簡單圖如下:



其中,有五件事情是了解耶利米書的關鍵所在:

一. 約西亞的宗教改革:

這事件在耶利米書中呈現兩條進路發展。首先,改革是一個新的契機,是猶大重新與神建立關係的途徑,也是猶大國運的十字路口;其次,由於改革未能深入人心,導致另一種形式的信仰危機,人們持守著錯誤的敬拜觀念,反而更加遠離神。(參考:王下二十二-二十三章;代下三十四-三十五章)

二. 巴比倫興起:

雖然耶利米不斷宣告巴比倫的統治是神的旨意,但是猶大的領導階層始終不願面對現實,結果徒然遭受許多無謂的兵災。被耶利米描述為「耶和華手中的金杯」(五十一17)的巴比倫,可說是歷史上的奇蹟,其存在之短暫(僅約八十八年,626~~539BC),及其在戰爭上的偉業和文化上的瑰麗遺產,實在不成比例,這更加讓人看清神在歷史中的作為。

三. 約雅敬作王:

約雅敬是個剛愎自用、又極度重視個人享樂的統治者,他燒燬耶利米的書卷,殺害先知烏利亞,並且恢復偶像崇拜;相對的,耶利米此時的信息異常嚴厲。(參考:王下二十三35-二十四7;耶三十六)   

四. 西底家作王:

西底家性格柔弱,對巴比倫要戰要降始終拿不定主意,對耶利米的忠告也猶豫不決,此時亡國已迫在眉梢,但耶利米的口氣卻不再恐怖,反而充滿安慰、充滿希望。(參考:王下二十四18-二十五7;耶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三十三)

五. 餘民下埃及:

既然神定意要將埃及交在巴比倫手中,下埃及等於是抗拒神的旨意,且多遭無謂之苦,因此耶利米極力勸阻餘民下埃及。(參考:耶四十二-四十四章)
■耶利米書的內容 上一節 下一節

一. 耶利米蒙召(一4-19)

「主耶和華啊,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這是耶利米對神呼召的反應,從這裏可以看出這位先知的個性。首先,他絕不掩飾自己的軟弱,易言之,他對神極其誠實,極其坦蕩,他向神直言無諱,甚至讓人覺得他「咄咄逼神」。其次,他在自己的軟弱、自己的個性中,留下神改變他的空間,這是一種信心的表現,他跟神理論,但不論斷神。最後,耶利米是一個敏感的人,在這裏,他對「使命」與「責任」敏感,所以不輕易答應;後來,我們還可以看到他對百姓的罪惡以及人民的痛苦也非常敏感,因此他的信息才能如此有血有肉地牽繫住他的時代。

針對耶利米的退縮,神保證了兩件事:首先,神要與他同在。不錯,這任務是艱難的、危險的,但是神的同在就是最堅固的堡壘。其次,神藉著杏樹枝的異象告訴耶利米,神藉著他口所說的話不論如何遭人輕看、懷疑、甚至仇視,只要時機一到,就必成就。

最後,我們來看看耶利米承擔的使命:神要藉他「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他要宣告神的審判,因此成為人們的眼中釘,然而他還要宣告災難後的重建,而成為被擄之民所擁抱的唯一希望。

二. 對猶大與耶路撒冷的預言(二-二十九)

﹙一﹚ 猶大的罪

「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二13)

耶利米一開口就指控猶大犯罪。猶大所犯的罪,說起來很簡單,不過一句話:「悖離真神。」神與猶大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出埃及事件(或者更遠):那時,神恩待他們,他們也樂意跟隨真神,神就是他們的榮耀,是一切福樂的來源;先知用「幼年的恩愛、婚姻的愛情」來描述這段與神同行的日子。

神是聖潔的,而人是殘缺的,所以神對人的呼召與揀選也包含提升人品格的要求,易言之,神要求跟隨祂的人必須是聖潔的、公義的。然而,猶大卻自甘墮落,不願提升自己,而以三種不同的方式悖離真神。

第一種方式,是扭曲敬拜的本質,徒務信仰的形式與外表,而忽略了內心的敬虔與生活的成聖。他們認為只要聖殿還在,獻祭依然,就算對得起神了;他們平日多行不義,直到獻祭的日子才聚集在聖殿中做做樣子,遂使聖殿成為藏污納垢的「賊窩」。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滋養下,「假先知」與「酒肉祭司」應運而生,給予人虛假的安慰,結果造成錯誤的循環,愈陷愈深,終究無法自拔。他們不明白,神聖的地點、神聖的日子、神聖的敬拜,有一個先決條件,即是「聽從神的話」,如果欠缺這層屬靈的聯繫,任何儀式都將成為「靈命的鴉片」。

第二種方式,則是尋求真神的替代品,以假神替代真神。假神是什麼﹖它能給人什麼﹖簡單的說,假神什麼也不是,所以它不能給人什麼。耶利米說:「我們列祖所承受的不過是虛假,是虛空無益之物。」(十六19),假神非但不能幫助人,反而會拖累人,不能提升人的品格,反而讓人墮落、敗壞。

最後一種方式是倚靠自己。想藉著自己的智慧與力量來解決一切的難題,因此人際間的陰謀、詭詐,宗教上的虛偽、自義,以及國際間的合縱、連橫,完全忽略了神的存在。當然,以上三種方式其實是牽纏糾葛的──它們都牽引猶大走向神的審判。

﹙二﹚ 神的審判

「耶和華說:你們怎麼不懼怕我呢﹖」(五22)

罪導致神的審判,這是西乃之約嚴厲的一面,也是神公義的表現。宣告審判之前,耶利米尚存著一絲希望,於是他在街頭找義人,結果一個也沒有(五1-5);神又使他成為試驗人的,反覆試驗後,發覺猶大是「被棄的銀渣」(六27-30)。這時耶利米知道,刑罰終究難免。

「定為死亡的,必致死亡;定為刀殺的,必交刀殺;定為饑荒的,必遭饑荒;定為擄掠的,必被擄掠。」(十五2),神的審判是嚴厲的,而且是普遍性的,在六章第六節中,神甚至親自作耶路撒冷敵人的軍師,以便徹底擊潰猶大,以致於耶利米要為猶大悲慘的結局哀哭不已──罪的代價何其難堪!

﹙三﹚ 假先知

耶利米書二十三章可說是整本聖經中探討假先知最深刻也最精彩的文字。什麼是「假先知」﹖簡單的說,就是「奉神的名說假豫言」的人(二十三16、25)。一般而言,假先知有三個特徵:首先,他們沒有受聖靈感動,也沒有被神差遣,卻妄自奉神的名說話(褻瀆神的名),「我沒有打發那些先知,他們竟自奔跑。」(二十三21);其次,他們說的是自己心裏的話(可能是突來的靈感,偶然的幻夢或刻意虛構的謊言),所以沒有力量,「所說的異象是出於自己的心」(二十三16);最後,假先知使人遠離真神,「以謊言和矜誇使我百姓走錯了路的」(二十三32),他們本乎己心宣告虛假的信息,而不去等候神的旨意,甚至當真先知宣講神的話語,他們反而逼迫他,所以耶利米經常與假先知針鋒相對,甚至險些喪命(參:二十六-二十九章)。

﹙四﹚ 耶利米的心路歷程

「難道你待我有詭詐,像流乾的河道嗎﹖」(十五18)

這是耶利米第三次認為神待他有詭詐,原因無他,為主作工卻遭遇這麼多的苦難,誰能忍受﹖苦難會異化人跟神的關係,因為平安時所認識的神,帶有太多個人成見,故而一遇苦難,神就變得陌生;這種情形可能讓人就此離棄神,但也有可能使人在椎心刺骨的經歷中,更加親近神。耶利米書記載許多耶利米內心的掙扎與對神的質問,使我們可以清楚看見這位先知靈命蛻變的歷程,限於篇幅,無法將那些經文一一探討,讀者請自行閱讀並思考(十二1-6,十五10-21,十七14-18,十八18-23,二十7-18)。

三. 安慰之書(三十-三十三章)

﹙一﹚ 神的慈愛(三十1-三十一22)

「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三十一3)

「神愛世人」是聖經的全部,整部聖經所記錄的一切,都可以歸納為一句話:神愛世人。無論人怎樣悖逆,祂還是愛人到底。耶利米在最黑暗的時代中看見神的愛,所以他不失望。過去,神因著愛,揀選悖逆的以色列作祂的子民,而今,猶大依然悖逆,災難迫在眉梢,神難道還愛他們嗎﹖不錯,神的愛把百姓所經歷的痛苦包含在內,所以才能把痛苦當作恩典的開端,「我每逢責備他,仍深顧念他。」(三十一20),在「神的愛」的光照下,苦難變成了神的呼喚,呼喚滿身傷痕的子民回歸。

﹙二﹚ 新約(三十一23-40)

神愛的高峰,乃是與人另立新約。新約的特質,在於強調從「心」認識神以及完全的赦免;簡言之,舊約(西乃之約)經過歷史的事實證明,無法滿足人類靈性的深層需要,並且,人的罪已經扭曲了神與人之間的純正關係,故而,神所應許的新時代,必須建立在新的基礎上,亦即建立在使神、人密相契的「新約」之中。

﹙三﹚ 應許的堅立(三十二-三十三章)

尼布甲尼撒圍困耶路撒冷的時候,神命令耶利米購買一塊已被迦勒底人佔領的地,以此行動表示,神復興以色列的日子一旦來臨,已遭毀壞的城邑必再有人居住,已被燒滅的田地必再被買賣。

(三十四-五十二各章,均為史實補註,故僅略以大綱,不另作解析)

四. 猶大末期記事

1. 西底家背叛毀約(三十四-三十五章)
2. 約雅敬焚毀耶利米書卷(三十六章)
3. 猶大末期的耶利米(三十七-四十6)

五. 餘民下埃及(四十7-四十四30)

六. 安慰巴錄(四十五章)

七. 論列國的默示(四十六-五十一章)

八. 歷史補註(五十二章)
■耶利米書的信息 上一節 下一節

一. 神

「惟耶和華是真神,是活神,是永遠的王。」(十10)

舊約是從「神的作為」(gesta Dei)來認識神的,身處在極為動亂、極為罪惡的時代,耶利米特別強調神三方面的作為:

﹙一﹚ 是獨一的神

十誡第一條所表明的真理,在於神是獨一的神,所以唯有神是一切善惡的標準,唯有神是值得敬拜的。以色列所犯的最大錯誤,即在於否認神的獨一性,於是他們接納別的神、接納別的標準、接納別的敬拜對象;所以耶利米不斷強調:唯有耶和華是神,唯有耶和華是榮耀,唯有耶和華能拯救。

﹙二﹚ 是活神

許多人心目中的神,是坐在雲端,長著白鬍子的慈祥老公公,然而,這種形象,不能滿足神的品格。耶利米所說的活神,至少包含三項特質:首先,祂永遠活著,在祂裏面有生命,並且祂是眾生之源;其次,因為祂永遠活著,所以能完全信實地對待人。最後,祂活著並不自外於人的歷史,反之,祂是歷史的主宰,祂與每時代的人同活,隨時施恩。

﹙三﹚ 是慈愛的神

神接觸人的方式總是慈愛的。耶利米告訴我們,甚至在酷烈的審判中,也有神恩慈的目的。所以,神並非如一般人所說的,在舊約時是刻薄寡恩的暴君,相反的,神永遠是慈愛的神,是人的罪才使神不得不嚴肅。

二. 真敬拜──心靈的敬拜

耶利米非常強調敬拜的心靈層面,這與耶穌所說的「心靈與誠實」在意義上是相同的。簡言之,一切有形質的禮拜條例及敬拜儀式,都只是「神同在」的見證以及「與神同行」的表徵,故而耶利米批評猶大只知倚靠聖殿,而不知神同在的條件,只知獻祭不斷,而心裏不存敬畏,殊不知唯有敬虔才能使祭壇的羔羊發出馨香,唯有心靈的潔淨才是神所悅納的。

三. 新約

耶利米宣告的新約,被後人稱為「舊約全書裏的福音書」,它與耶穌的福音一樣,給深陷黑暗的人一絲光明,並且,都認定字句的律法不能讓人親近神,也宣告人可以認識神;新約要放在人心裏,而不是刻在石版上,它排除字句,因為字句不能滿足複雜的靈命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生活準則,乃是建立在「認識神」的基礎上,亦即在與神相交中掌握神的旨意,而過著成聖的生活;換言之,新約其實就是與神相交的約,有句話說:你能做多少,端賴你認識神多少。這話道出了重點所在,我們生命的榮耀、成敗,不在於符合他人的眼光及屬世的律法,而在於經常保守在神的慈懷中,這是一種生命的宣信,使我們在生命的事奉中更加親近神。
■現代意義 上一節 下一節

處在遽變的社會中,耶利米給予我們的最大啟示是:學習在神的旨意中安身立命。如果我們相信神是歷史的主宰,相信神愛世人,那麼,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就該更加倚靠神。今天,我們容易接受某種潮流、觀念,作為生活的主張,因為我們常常認為信仰不足以應付時代的激變;在這種情況下,信徒不再以榮耀神為生活的目的,教會也儘量宣講「符合潮流」的信息,例如,講道時不忘講些理財術、個人偶發的感懷等等,其代價是喪失福音的純真性。當然,教會不能忽略時代,但是,卻不應該靠想像及雄辯來發明信息;假先知及酒肉祭司之所以失敗,即在於他們擁抱時代,卻沒有神。固守信仰的人不會失望,人們所寄託的一切事物註定要滅亡,唯有神的旨意永遠立定。

另一個重要的啟示是:活在新約中。在此特別提出一點:負起信仰的責任。耶穌對法利賽人最嚴厲的指控,是法利賽人以宗教的偽善來逃避信仰的責任。今天我們也常以這種虛有其表的方式來填充信仰,而忽略了與神相交;若欠缺屬靈的聯繫,則信仰的原則不再是順服,而是自主,因為我們不再尋求神的聲音,卻要求神務必接納我們的祭,變成神要向人負責。信仰的責任,是以心、口、行為與生命來回應神的呼召,順服神的旨意,與神同行。

最後,回顧歷史,人類一直在黑暗中掙扎,滿是愁苦;但是,順著神的旨意一路走下去,我們來到一個終極真理:神要擦去人的眼淚。所以,信靠神的人沒有失望與悲觀的權利,因為神早已為我們預備一切!(浦忠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