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力行恩道 加入我的百寶箱 轉寄好友
對奉獻應有的認識和態度


奉獻給神,就是承認神的主權,神既賜我們有得貨財的力量,就要存感謝的心來奉獻,且奉獻不但表示自己感謝,也能使別人感謝神,奉獻教會及供給聖徒,能使人切切想念並代祈禱,這是不可多得的,主並不單看各人在外面上的奉獻,也測量到各人實際的經濟情形和生活狀況,凡奉獻出來的錢在自己生活上佔有多少價值,主看在教會上也有多少價值。 (Ru 摘要)

凡事先有認識,才有行動。若認識不夠,行起來也是馬馬虎虎,不能徹底。屬靈的事是不得馬虎的。現在再舉出幾處重要的經文,使我們對於什麼理由要奉獻,而有確定的認識:

1.承認主權 以色列人以畜牧耕種為生,神吩咐他們說:「凡頭生的,都是我的,一切牲畜頭生的,無論是牛是公羊都是我的。」又說:「地裡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華你神的殿。」(出埃及記二十三章19節)。「收割莊稼的時候,要將初熟的莊稼一捆,帶給祭司,他要把這一捆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使你們得蒙悅納。」(利未記二十三章10-11節)。此「搖」字即奉獻的意思,既然頭生和初熟的是神的,奉獻給神,就是承認神的主權。

2.表示感謝 神說:「你在那地不缺食物,一無所缺;那地的石頭是鐵,山內可以挖銅。你吃得飽足,就要稱頌耶和華你的神,因祂將那美地賜給你了。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神,不守祂的誡命、典章、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錢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申命記八章9-18節)。神既賜我們有得貨財的力量,就要存感謝的心來奉獻。幾多發財飽足的基督徒,只在心裡,嘴裡感謝就算數,沒有實物的奉獻,即令奉獻,也甚微少,那即表明他感謝神的心也少。

3.使人感謝 這個道理是保羅說的,奉獻不但表示自己感謝,也能使別人感謝神。「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因為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聖徒的缺乏,而且叫許多人越發感謝神。」(哥林多後書九章11-12節)。這也是我們奉獻的一個重要目的。

4.榮耀歸神 「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祂的福音,多多的捐錢給他們和眾人,便將榮耀歸給神。」(哥林多後書九章13節)。神自從人類犯罪墜落,虧欠了他許多榮耀,現在藉著我們的奉獻,使眾人多一種榮耀歸與神的機會,就多得一種的補足。所以神說:「我已經榮耀我的名,還要再榮耀。」(約翰福音十二章28節),「再榮耀」的方法很多,多多捐助供給人,亦是一法。

5.使人代禱 「他們也因神極大的恩賜,顯在你們心裡,就切切的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哥林多後書九章14節)。沒有什麼事比得人代禱更有利益,奉獻教會及供給聖徒,能使他切切想念並代祈禱,這是不可多得的,因其誠懇和真摯比平常代禱效力更大。例如保羅每次受了腓立比的供給和餽送,常作極美的香氣,故稱他們為「我所親愛所想念的弟兄們!你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腓立比書四章1節),同時也就為他們祝禱:「我的神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都充足。」(腓立比書四章19節)。為人代禱,就不是白受人的供給。

6.恩情有分 「再三的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哥林多後書八章4節)。別人怕捐助,馬其頓教會信徒卻求著要捐助,這奇怪的熱烈心腸,非為了「聖徒的恩情」是做不到的。這恩情到底是什麼呢?就是:「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5-40節)。凡在這恩情上有分的就蒙天父賜福,可以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他們所預備的國(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4節)。無分的,就被咒詛投入永刑(馬太福音二十五章41-46節)。關係竟如是重大,此所以馬其頓信徒看透了這一點,要在「供給聖徒的恩情上」再三地請求准其有分,雖然在患難大試驗的時候,還是出力過力甘心樂意的捐助,認為這事就是作在榮耀的人子身上,這恩情決不落空(箴言十九章17節),屬靈眼光何等遠大。所以現在信徒們,你如果需要在這恩情有分,請向馬其頓信徒學習。切不要等到那一日才回答說:「主阿,我什麼時候見祢餓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體,或病了,或在監裡,不伺候祢呢。」。

是的,實行捐輸,必須各人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真神所喜悅的(哥林多後書九章7節)。捐輸的果效如何,完全以「心」為決定因素(箴言四章23節),力量多少還在其次。例如貧無立錐的寡婦,所捐竟比別人更多(馬可福音十二章43節),即因她愛神的心特別多,故力量也多。有一件事我們必須留意,就是經上記著說:「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馬可福音十二章41節)。可見主耶穌對奉獻這一件事也很注意。主所要看的,即眾人怎樣奉獻?主並不單看各人在外面上的奉獻,也測量到各人實際的經濟情形和生活狀況。人看寡婦奉獻的甚少,主看她所奉獻的卻比人更多。「更多」的理由有四:

(1)按他們所有的資財的比例是更多;

(2)她克己的心更多;

(3)她愛神的心更多;

(4)她感人更多。

人的常情只重視有錢人的奉獻,對於窮人的奉獻總不重視,主耶穌則不同,主也並不輕視財主所奉獻的,他們所行也是很好,但總不如窮人應受特別的稱讚,若財主能像撒該那樣的奉獻,主也會稱讚他。主所稱讚的,往往是多人所輕視的,或說這兩個小錢與聖殿沒有多大用處,但對寡婦自己的用處卻極大。這裡給我們看出一個標準,凡奉獻出來的錢在自己生活上佔有多少價值,主看在教會上也有多少價值。將「自己有餘」的拿出來,似多不多;把「自己不足」的投上,似少不少。如果自己有餘而拿出來又少,這在主的眼光裡就更不中看了。今日在教會上,「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的考驗,誰多誰少只有主才能看得清楚,要給主看,不要給人看。讓主對銀庫坐著去看吧!

什麼叫做「不作難,不勉強?」假如我們本心已充分感覺十分之一奉獻,的確是「不可不行」的,不行出來,內心就會「作難」不安。倘若認為可以不行,卻被迫去行,就是「勉強」了。應行而不行是「作難」,不應行而行是「勉強」。唯一的方法,就是隨本心所酌定,應行者行之,不應行的不行,這樣樂意才有真正實現的可能。

今日確有很多信徒,對於「十分之一」,奉獻又勉強,不奉獻又作難,何故?即因對十分之一的道理認識不夠徹底,愛神愛教會的心不夠真切,這是無可諱言的。怎樣祛除作難和勉強的兩大痛苦?我以為除了加強愛神愛教會的熱心外,還要在觀念上加以改變。因為我們過去把什一奉獻當作一種施捨性質,施捨自由的,可多可少,可有可無,全由自己隨意決定。這種意識在什一上完全不適用,反倒破壞了什一的實行。改變的看法,即把十分之一的財物,在法理上承認是神的物,不奉獻就是欠神的債,是奪取神的物。主耶穌說:「神的物當歸給神」,「歸」字即「還」的意思,還債沒有人不甘心願意的,還了債內心才會平安,欠債未還,雖然債主不討,內心總會時時作難而不能自己(馬太福音五章26節)。神說:「人豈可奪取我的供物呢?」又說:「你們要將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這就是神坦白的向我們追討了。神雖然是寬慈的,如果把祂當作可欺而故意不歸還神的物,恐怕神說:「咒詛就臨到你們身上。」(瑪拉基書三章9節)。故獻十分之一,應作「歸還神債」想。這樣,就不至於作難和勉強了。
(摘自郭子嚴《神的物當歸給神》,1950年05月,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發行)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