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喜信家庭 > 喜信福音>信仰入門-福音小冊
書名:福音小冊
作者:謝順道等 編者
發行:真耶穌教會
初版日期:1990年
第11號-邁向永恆
邁向永恆 上一節 下一節

貧苦的人,為謀三餐溫飽而辛勤工作,以致忘了神!
富有的人,為求更多的錢財與享受,也忘了神!
但當死亡來臨,這一切將全歸於虛空……
「為使我們今生與來生皆得平安,我們必須認識永恆的價值和如何邁向永恆!」

經云:耶和華阿,求𠕇用手救我脫離世人,脫離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將其餘的財物留給他們的嬰孩。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𠕇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𠕇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詩篇十七篇第14-15節)。

大多數的人只看重追求今生的福分,而不談來生的問題。因為人從何處來,死後又往何處去?到現在還找不出正確的答案。孔子對於生與死的問題也坦然的說:未知生,焉知死。今日雖然稱為知識爆炸的時代,新書源源不絕的出版,坊間有不計其數的書刊雜誌,這些充其量不過是研究宇宙萬物的現象、原理和人的問題,其知識領域只囿於今生。所以科技、醫學、哲學與其他世智都不能解決死後的問題。人生自古誰無死,活人沒有過死的經驗,未知來生的境界,也沒有一個活人能帶死人到死的歸宿去。感謝神,只有一本書名叫「聖經」,它告訴我們宇宙萬物和人類的來源。它指引我們如何從今生到來生,邁向永恆,得著永生。
什麼是「永恆」 上一節 下一節

「永恆」是不受時間的限制。人類在今世生活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區分。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凡受造物都有開始與結束的時間。而永恆只有永遠無窮盡的現在。

「永恆」也不受空間的限制。一切受造物都有形有體的存留,生活在神所定準的疆界,受空間的限制,並且到世界末日,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彼得後書三章第10節)。因此我們得知凡今生與一切物質界都是暫存的;來生與靈界是永存的。

真神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祂是自有永有的神,而且神是「真實的」(約翰壹書五章第20節),神的國「天國」也是真實的。許多人以為永生是一種概念,天國是虛構的地方,然而雖用肉眼看不見,卻能從得到聖靈的同在體驗出確有神與天國的存在。比如小孩子放風箏,風箏飛得很高,幾乎看不見,但是握在小孩手中的線,卻可以清楚感覺空中確有風箏在飄揚。

經上說:「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神的右邊。」主耶穌升天之前曾安慰門徒說:「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約翰福音十四章第1-3節)。主耶穌又對門徒言明,祂升天去就要差保惠師(聖靈)下來,所以門徒得聖靈,滿心喜樂。相信將來可以得著不朽壞、不玷污、不衰殘,為我們留存在天上的基業。

聖經把人的軀體比喻作帳棚,人死了,如同帳棚被拆毀。那時我們便希望邁向永恆,羡慕那更美的家鄉。
為什麼要邁向永恆 上一節 下一節

1、因為人生苦短虛空

摩西作詩說:「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你叫他們如水沖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九十篇第4-10節)。詩人徐志摩在「天國的消息」一文中也有類似的嚮往:「人生的惶惑與悲哀,惆悵與短促,在這稚子的歡笑聲裏,想見了天國。」

2、因為死後有審判

經文:「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九章第27節)。

英國有一位哲學家名叫羅素,他是一位無神論者。他對死亡的看法:「我相信當我死後我必腐爛,我的自我之中,沒有什麼仍然能夠存活的。我已不年輕了,我愛生命;但對滅亡感到恐怖的思想,我卻蔑視。」羅素是一位只有今生而沒有來生的人。來生與將來的審判對他而言並不存在,他以為死亡是一個人的終了。因為他不相信宇宙中有一位造物主的存在。但當他臨終前卻說:「我的前面是一團黑暗,我恐怖害怕,但我卻到我所不願去的地方去了。」

我們再看一位篤信基督的保羅,他說:「弟兄們,我在主裏指著你們所誇的口,極力的說,我是天天冒死,我若當日像尋常人,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那於我有什麼益處呢?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罷,因為明天要死了。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你們要醒悟為善,不要犯罪,因為有人不認識神。」(哥林多前書十五章第31-34節)。

一個無神論者,以為一死百了,沒有來生與審判,所以他的生活態度是為所欲為、及時行樂;而一個敬畏神的人,他知道死後必復活,行善的復活得永生,作惡的被定罪,所以他的生活必以敬神守道為中心。

3、因為天國是好得無比的

保羅說:「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立比書一章第23節)。保羅曾被提到第三層天,聽見隱祕的言語,是一不可說的。所以保羅寧可選擇離世在天國與基督同在,那是好得無比的!

聖經把天國的「情境」描寫很清楚:是個公義、和平、喜樂、光明的地方。至於天國「環境」究竟有多美,卻難以比擬,只能說「好得無比」。有一次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象。祂的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彼得就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裏真好!」彼得看見耶穌變了形象,成為榮耀的靈體,彼得當時所處的環境剎那間由物質界改變成為榮美的屬靈境界,成為一幅天國的縮影。彼得身歷其境,只能說「真好」。從此他一直念念不忘變貌山的一幕,在他年老將離世時,常提起此事勉勵信徒。

天國是好得無比,這固然能給我們留下一個美好的想像空間,增加我們對來生的憧憬與盼望。其原因之一是天國屬靈界的,凡屬靈界的不是極端的「好」,就是極端的「苦」,如地獄的刑罰是極端的痛苦。從主耶穌的靈魂親臨陰間為世人嚐死味時所發出:「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的哀聲便可窺知一斑。天國是好得無比,原因之二是世上的事物非屬永恆至善,無法滿足人心靈的需要,所以天國極為美好,實非事物能比擬的。
如何邁向永恆 上一節 下一節

1、尋找神

經云: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人。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使徒行傳十七章第24-28節)。

真神是眾人的父,也是萬物的主宰、生命的源頭,惟有尋求認識祂,人生的問題才能獲得解答,生活才有意義與盼望。

經云:耶和華啊!求𠕇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求𠕇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篇九十篇第12節)。

尋求認識神可以透過冷靜的思考反省「揣摩而得」,以致使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認識生命的意義,確立目標,邁向永恆。

經云:「𠕇將我們的罪孽擺在𠕇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𠕇面光之中。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𠕇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𠕇轉回,為𠕇的僕人後悔,求𠕇使我們早早飽得𠕇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詩篇九十篇第8、13-14節)。

摩西感嘆人生苦短虛空,使他嚮往永恆,可是他知道邁向永恆最大的阻礙是人的罪。因此他切求神的慈愛與救恩。經云:「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三章第16節),「你們從前是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以弗所書二章第13節)。耶穌基督來,要使人的罪得赦,叫人得生命,並且賜聖靈給他們,作為邁向永恆的憑據。

2、遵行神的旨意

經云:「大衛在世的時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聖經小字作「大衛按神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使徒行傳十三章第36節)。

神的旨意就是要我們敬神愛人,榮神益人。今生的作為是決定來生的歸宿。財主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裏,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請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裏極其痛苦。」亞伯拉罕說:「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裏得安慰,你倒受痛苦。」

財主生前奢華宴樂,不按神的旨意過敬神愛人的生活;而拉撒路卻按神旨意,安貧樂道、榮神益人,所以他們二人的來生有天壤之別。

美國有位心理學家,也是醫生的羅斯博士,他曾經訪問過上千位被醫生宣佈死亡,而後又恢復知覺的病人,他們說臨死前的經歷,這些病人各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臨死前所經過的情況卻很相似。當他們死去的時候,魂遊身外,他們看見自己的身體躺在床上,然後他們被帶到一個非常黑暗的地方,這個地方好像是個地洞。然後他們聽見一些雜亂的聲響,在那喧嘩聲音裏,他們竟然聽見好些死去已久的親友聲音。最後他們看見一道明亮的光,照耀在他們臉上,幾乎使他們睜不開眼睛。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命令他們趕快回去,因為他們死辰未到,故此他們恢復知覺,暫時沒有死去。

這一趟陰間之旅與聖經所記財主在陰間的情景不謀而合。使我們明白,人身體死後,在人裏頭的靈魂要離開人的軀殼,那是永恆不朽的生命,不受時間限制,其歸宿不是永生就是永刑。因此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也不在乎壽命長短,最重要的是遵行神的旨意。如保羅所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使徒行傳二十章第24節),所以保羅臨終之前坦然無懼。他說:「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要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摩太後書四章第6-8節)。

死亡是個事實,有生必有死,死臨到人身上,不容許人反抗,「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離世」原文是「出發」,所以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邁向永恆。「死」,對一個只在今生有指望的人,他會感到恐懼、徬徨、掙扎;但是對一個真信徒而言,他倚靠真神,耶穌基督是祂的救主,死的權勢不再威脅他,通過死亡這一扇門,從今生到來生,回天家得獎賞、得永生。
結語 上一節 下一節

從今生到來生的過程,我們須掌握方向,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我們是天上的國民,我們也須要突破逆境,因為要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所以在觀念上,把逆境視為至暫至輕的苦楚,永恆境界才是極重無比的榮耀。在作法上,要憑信心,不憑眼見,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愛的痕跡 陳秀美 上一節 下一節

如果神的旨意要她一生坐輪椅,卻能在得救上有分,她仍然要不斷感謝再感謝……

踏進一個掛滿中國結的屋子,床沿上坐著秀美姊妹。外表看來,她白晢纖弱,手腳關節僵硬萎縮,頸部無法與常人一般直豎,處處顯出她生活中的不便。奇妙的是,她眼光卻炯炯有神,笑容可掬,而且,與她言談之間,還可感覺到其話語鏗鏘有力及對神信仰的篤定。

秀美姊妹自幼天資穎慧,活潑好動,在14歲時罹患了「類風濕關節炎」。醫學發達如今日,這還是只有惡化而無法根治的疾病,導致她手腳漸漸萎縮。然而,為了止痛,不得不開始了她長年服藥的生涯。早先,由於家境窘困,公務員的父親薪水入不敷出,常為求一顆止痛劑而讓母親出外兼職,自己忍痛擔負家事與照顧弟妹。後來,則因為十多年來,每日不曾間斷地服藥,損傷了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尤其更須忍受胃潰瘍的折磨。這期間,為了生存餬口,秀美姊妹輾轉試了幾種工作,嚐盡社會的炎涼。中國結的設計與批發,總算安定了她的生活。但,求得心靈的慰藉,卻一直是她最需要的。這般渴慕就在她由其他教會進入真教會時得到了飽足;對於自己的遭遇,也得到了心服的答案。

歸主之後,疾病依然侵蝕著她的身體,出外需要輪椅代步,在家更是事無大小都要有人在旁協助。神也允許撒但工作,初信的兩年之間,幾乎每日都受其騷擾,備嚐靈界的爭戰。不過,這些都不減她對神道理的汲取及對神愛的篤定。

得悉秀美姊妹的過去與現在,我們不禁想窺探她的內心世界。提到她信主前的人生觀,她說,長病的折騰,個性即或開朗,也難免悲觀。將近二十年的歲月中,也怨天尤人,心理無法平衡,所賴以勉強拖病生活下去的,只是為了爭一口氣。然而,信主後,得到真正的安慰,聆聽神的話語,每每深受感動。秀美姊妹是慕道第二天才開始坐輪椅的。坐在輪椅上卻能感到安然自在。對於未信者出於憐憫的眼光,她也回以憐憫的眼光,因為唯有回到神懷中的她才最自在。受洗之後的這五年,她體會了何為真正的重生,也是一生中最喜悅的時期。這些寶貴的經歷,遠勝於她前二十多年所領悟到的,所以,即使是殘障之身,她做聖工但求盡心盡力,不自私自利,而求更多施行愛心的機會。當然,自力更生從事中國結等的工作,就不再出於不得已了。

談到現在以什麼心態面對自己的疾病,她深信一切出於神的美意,也知神必不虧待。如果自己與常人一般,聰明伶俐如她,只怕會很驕傲,不知尋求真神。而這些年來如為主而病;能積極面對生活,是因神開了她的心。不僅於己有益,也藉此帶領家人一個一個同沐主恩。禱告時,她不敢求神治癒,唯求保守靈命。若是恢復正常致使自己撇棄神,寧願長久接受疾病的熬煉。兩年前,神藉著看異夢堅固她的信心,捨棄藥物,從那日起,胃潰瘍得治,完全免去了服藥的痛苦。對她而言,這已是無上的恩典。因此,甚至於神的旨意要她一生坐輪椅,只要在得救上有分,她感謝再感謝。

問她是否羨慕別人手足健全,甚或是否有過神不公平的念頭,她回說,神的道理澆灌,這些她早已勝過。雖然殘障,神充充足足地賜她持家的勇氣,所難過的是家人未全歸主,及來自不明瞭她心意的家人的刺激。

身患此疾,操練定然非比尋常。她說,出於神的,一定讓她擔待得起。軟弱時,靠主的心始終支持著她,甘願接受訓練,唯求凡事明白神的旨意。犯錯了,只要認罪,於屬肉、屬靈方面都有很大的造就。在做聖工方面,只要能力所及,一定盡力。有時,雖然因此得不到同靈的理解,她也學習了釋懷。由於常去經濟狀況未妥善的山地教會,讓她更知主恩夠用,幫助人也就沒有捨不得或不出於心甘情願。

最後,再問秀美姊妹擔憂什麼。她說:衣食不愁,只擔心自己未得聖靈,也害怕自己的愛心、信心失落而不自知,更不希望主再臨,正是她靈性低潮的時候。

聽完了秀美姊妹的一席心聲,深深感到,坐在輪椅上,猶能不斷感謝的,若非神親自安慰,又有何力量如此支柱著她。「殘而不廢」正是對她最好的形容詞。因為不僅屬肉方面她殷勤做工,教會的聖工上、或傳福音,或以電話關心信徒或代禱,她都不遺餘力。飢渴慕義、追求真理,以至深知所信的是誰,在在是她得以堅強的最大原動力。她的經歷不是杜撰的故事,而是神蹟──是充滿神愛滋潤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