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力行恩道 加入我的百寶箱 轉寄好友
婆婆與母親


婆婆有別於母親嗎?是的。主內婆媳之間有可能成為母女般的感情嗎?能的。不過要看兩位當事人肯不肯丟棄成見,在經年累月的相處中,慢慢增進感情...。《路得記》那對模範婆媳,證明婆媳也能情同母女,但拿俄米與路得之間的親情,是婚後一起生活,婆婆慈祥與媳婦孝順,相輔相成,才培養出來的! (joy 摘要)



●媳婦多比女兒聽話

●婆媳相處的歲月往往比母女長久

●言語與行動能培養深情

●時間耐性終能傳達愛心


前言

有幾位同靈建議,要我發表些有關婆媳問題的文章。藉以溝通主內婆媳之間的感情。我提起筆來內心感到惶恐,因為我生平既沒有當媳婦的經驗,也沒有當過婆婆(外子外省籍,婆婆淪陷大陸,我連她的照片都沒見過,老人家現已去世;而吾兒尚未娶親)。但若以就事論事的觀點來說,也許反而更能客觀。願主幫助我,所論述的內容能合乎神的旨意,更願主內的婆媳都能成為母女,榮耀神。


媳婦多比女兒聽話

婆婆有別於母親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外面遇到一老一少在一起的兩位女性時,路人從她們的談吐舉止所流露的神情中,不難判斷她們是一對母女或是婆媳。走過別人家門口,看到有老人家對女孩說:「阿美呀!快把客聽掃一掃。」這時候,如果阿美很不耐煩的回答說:「唉呀,什麽事都叫人家做!」她必定是女兒無疑;如果阿美順從的說:「知道了,我馬上來。」那麽她一定是媳婦兒。儘管媳婦多比女兒聽話,但為什麼婆媳之間的關係還如此的尖銳呢?

我們是否能把主內婆媳之間的感情,化成母女般的感情呢?答案也是肯定的。不過這要看兩位當事人肯不肯丟棄成見,在經年累月的相處中,慢慢增進感情,才會大功告成。


「跺腳」

有些女孩結婚後,與婆婆在意見上發生衝突時,就感歎說:「還是母親好,婆婆到底是比不上母親的。」其實這總論調對婆婆來說是多麼不公平!因為婆婆本來就不是母親,你忘了「結婚」所帶給自己的立場應有的改變,硬要拿記憶中的母親形像來與現實生活中的婆婆做比較,是極不合理的事。我們且以「跺腳」一事來談吧!

婚前女兒對母親跺腳是撒嬌,母親會瞇著眼笑著看女兒跺腳;婚後媳婦對婆婆跺腳,婆婆會瞪大眼睛怒斥媳婦大逆不道;那麼嫁出去的女兒回來再向母親跥腳呢?母親也許仍會瞇著眼看女兒跺腳,但這次的「瞇眼」絕不是笑容,而是女兒的不孝使她傷心欲絕,老淚縱橫,睜不開眼睛來。

前述三種情形中的母親與婆婆的反應,都是極自然的正常表現。同意總「跺腳」的動作,為何會引起三種不同的反應呢?讓我們來分析它的心理過程吧!母女親情是天性,不必經過培養。母親十月懷胎,在女兒出生後,從嬰兒到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在母親的腦海裡留下太多太多她小時候幼稚可愛的回憶,使得母親忘了臉上長滿青春痘的妙齡女兒不再是娃娃了,因此當她有些任性的表現時,也當成撒嬌而包含過去;婆婆與媳婦沒有感情的基礎,當她把披著白紗的新娘娶進門後,所看到的是一位成人,她無法把媳婦當小孩看待,因此媳婦有些不成熟或任性的表現時,她無法忍受,會感到受辱而憤怒,並懷記在心;女兒出嫁使母親猛然覺醒,她已經是個成人了,因此當女兒再對她跺腳時,已無法當成是撒嬌,只覺得失望、難堪,但母女之情使她不忍苛責,也深怕張揚出去而影響到女兒的聲譽,只得隨自流淚,但她不記女兒惡,仍然無條件的原諒她。如此說來,一個女孩子是應該以結婚為界線,好像由蛹蛻變成蝶般的有所變化才對呀!


不要「怕」婆婆

那麼如何把婆媳的感情化為母女之情呢?往往在女人一生的過程中,婆媳相處的歲月,遠比母女相處的日子來得長久。同樣的一起過生活,婆媳之間與其怒目相對,勾心鬥角,倒不如相親相愛,和睦快樂的過日子!媳婦不要老是把婆婆與婚前的母親做比較,婚後須承認丈夫的母親就是自己的母親。不要「怕」婆婆,要多與她親近,努力培養感情。語言是人與人間溝通的最佳橋樑,不要一天到晚與婆婆「無話可說」,要多找話題與婆婆交談。從報紙或電視的新聞中找話題,或有關小孩的事,也可以請婆婆談談她的往事,或讓她陳述丈夫小時候的趣事…...等。若媳婦是職業婦女,更可將在外的所見所聞告訴婆婆。絕不可只與丈夫有說有笑,老是把婆婆冷落在一旁,讓她對兒子產生「娶了妻子忘了娘」的感慨。


分享

有位年輕的太太說,她與丈夫想去看電影時,一定邀請婆婆同去,但老人家不喜歡到人潮洶湧的電影院,每次都說要看家。當電影散場時,他們帶些小點心回去,婆婆一面吃,一面津津有味的聽著媳婦敘述剛看完的電影故事。其實小夫妻倆每次所看的都是洋片,而這些洋片的情節婆婆不感興趣也聽不懂,因此每次從媳婦口中講述出來的電影故事,都變成中國古老的歷史故事,好在媳婦所唸的是歷史系,不怕沒有題材,她在故事的情節裡加油添醋,再配上民間傳說,講得十分生動,使老人家聽得樂不可支,常要求小夫妻再去看電影。

從以上的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在感情上,由婆媳轉為母女,是需靠婆媳兩人共同合作的。這位婆婆寬宏大量,不嫉妒小倆口感情好,不計較年輕人在外遊玩而自己老是看家,且他之所以心甘情願的看家,乃是出於自願,因為她雖然沒有同行,卻從未被冷落過,她相信所疼愛的媳婦,一定會讓她分享快樂。


我十分愛她

有一位姊妹告訴我說,她的婆婆很善良,對她關心體貼,使她非常感激。她每天出去做生意,早出晚歸,工作十分勞碌。婆婆一心想分擔她的辛勞,當她在外奔波時,婆婆替她做家事,當她一進家門,婆婆就高興的迎過來問長問短:「今天賺了多少錢?生意好不好?客人多不多?今天賺的比昨天多嗎…...?」婆婆巴不得媳婦一進門就把今天在外的一切經過情形,一五一十的全都報上來。可是她在外以笑臉招呼顧客,忙了一整天,疲憊不堪,多麼希望靜靜的歇息一下,有時候生意不好心情煩悶,或被囉嗦的客人惹得一肚子的氣回家,再說還沒有算帳,怎麼知道賺或賠?這時候被婆婆一問,就覺得很煩,竟沒好氣的頂撞過去,但隨即心裡就被罪惡感所充滿,因為明知婆婆是出於關懷,自責居然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位姊妹還說,她有讀經的習慣,有時候在晚間想靜靜地讀聖經,但婆婆在一旁問東問西,使她無法集中精神來靈修,覺得苦惱萬分。她說:「不知有沒有好辦法,既不使婆婆傷心,又能使她不常來煩我,且讓她知道我並不是討厭她,我十分愛她?」

我建議她,和婆婆約定好不要一進門就問賺了多少錢,等算好賬後,和婆婆一起上教會,挽著婆婆慢慢走,一路上把她老人家所關心的事,一項一項報告。同時告訴她,別人在禱告的時候,不能隨便打斷別人的禱告;別人在讀經時也是一樣,因為讀聖經也跟禱告一樣,是在和神交通。這位姊妹欣然接受我的建議。


時間加耐心

俗云: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人的處境、難題不盡相同。婆媳之間發生了問題時,要想辦法溝通,不要老怪對方不通人情,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同時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感受,但最重要的是以實際行動來表現自己是多麼關懷對方;切忌所謂的「各懷鬼胎」,明爭暗鬥,只希望對方來體諒自己,不管對方的感受如何,使誤會與仇恨加深。婆媳之間沒有感情的基礎,培養感情如同建築,須以「愛心」為材料,慢慢的一塊一塊堆積下去,這工程需要靠「時間」來協助,還要以「耐心」來執行,再加上神的幫助,等它累積成為一道堅固的城牆時,就再也不怕風火雨打,永遠屹立不倒塌了。有了堅固的城垣,城裡的居民是多麽安詳快樂!婆媳之間常鬧問題,所帶給整個家庭的陰影與痛苦是無法形容的。


以行動表現深情

《路得記》的那對模範婆媳,可以證明婆媳也能情同母女。不過我們知道拿俄米與路得之間的親情,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婚後在一起生活,婆婆的慈祥與媳婦的孝順相輔相成,慢慢培養出來的。當全家男丁全部離世後,年老的婆婆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以後的生活問題,乃是年輕媳婦的前途,因此勸媳婦回娘家去改嫁。但媳婦卻因深愛婆婆,不忍心讓年邁的婆婆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因此說:「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的降罰與我!」她為了照顧婆婆的生活,毅然離鄕背井,一同回到婆婆的故鄕去。若拿俄米是自私的婆婆,要求路得不可改嫁,必須陪自己回猶太地,我想不一定會被路得接受的。在屬靈的大家庭裡,讓我們主內的眾婆婆都做現代的拿俄米,以慈祥的親情來關懷媳婦;讓主內的眾媳婦都當二十世紀的路得,對待家裡的「拿俄米」不但要媽媽長媽媽短的嘴巴甜,更以行動來表現自己對她的深情吧!




(摘自蔡貞《攜手同行》,1985年07月,棕樹出版社發行)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