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力行恩道 加入我的百寶箱 轉寄好友
基督徒的學習


「學海無邊」、「活到老學到老」,說明人的一生必須不斷的學習,並在當中尋得樂趣或長進。基督徒除了屬世的功課外,還有屬靈方面的追求,因為我們當為永生之路來奔跑、努力。聖經就是神的話語,是生命的糧,而神是我們一生的倚靠,這條信仰之路,或許佈滿荊棘,但也滴滿恩典的脂油,只要我們緊緊抓住祂的衣襟,學習便是一種「享受」呢! (幸運草 摘要)

信心是前進的力量,學習是前進的方法。


經文:「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祂捨自己做萬人的贖價,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我為此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師傅,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我說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提摩太前書二章4-7節)

我們今天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各行各業都有它特殊的知識,各部各門都有它不斷進步的學問,所以需要努力學習,來充實自己,趕上時代。做基督徒的人,當然也有應該學習的東西,而且,這種學習,已是千餘年前使徒保羅所強調的。基督徒若不學習,恐怕就有人趕不上了。不學習,就不能堅定自己的信仰;不學習,就不能明白真理;不學習,就不能走向革命人生的正確道路。總之,不學習,我們就會在相信神之後,不能繼續前進以至於得救。

基督徒的責任


由於保羅在上面經文的指示,使我們看到明白真道,在得救的進程中,確有重要作用。因此,神不但願意萬人得救,也願意萬人都明白真道。學習,才能明白。真道是什麼?是使人重生的不能壞的種子(彼得前書一章23節),是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後書三章15節),是指示人走向神國的唯一路線(馬可福音一章14-15節)。

人若離棄這條正路,就必走錯(彼得後書二章15節),雖然他信有神,向神有熱心,但這樣的信仰和熱心,不是按著真知識。正如從前以色列人,雖然他們相信神,卻不信從神在耶穌基督身上所顯示的得救之道,既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羅馬書十章2-3節),其得救自成問題。

所以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二章5、6節中,特別提示了得救真道的重要綱領,是任何基督徒必須明白的,就是:「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祂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這就是真道最基本的原則。這個原則,似乎是很初步而淺顯,並非高深的理論;然而,就今日一般基督徒的信仰看來,能夠真正明白並靠著站立得住的,可算是不可多得的了。

有不少基督徒連這最基本的真道原則都持守不住,「只有一位神」在他們信仰中非常微薄,甚至被其他思潮沖淡到幾乎「沒有一位神」的地步,對於耶穌降世捨己作萬人贖價的福音,亦幾被所謂「耶穌犧牲是為改造社會」的觀念所取代。這些對於神的信仰不健全,對耶穌救贖信靠不堅固的信徒,實有更進一步從頭學習的必要。保羅之所以奉派作傳道作使徒,就是為此。他又對提摩太說:「我們勞苦努力,正是為此,因為我們指望在乎永生的神,祂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這些事你要吩咐人,也要教導人。」(提摩太前書四章10-11節)。一個信徒若不信基督是他更有指望的救主,就不知他所信為何事。奉派作傳道者、教牧者,更當將這些事吩咐人、教導人,倘若不此之圖,而專門去做那種投機形式草木禾稭的工作,置教會基本教導學習於不顧,則其勞苦努力,即屬毫無意義了。

「萬人得救」不僅是神的願望(提摩太前書二章4節),神的應許(約翰壹書二章25節),也是神所賦予教會重大而神聖的任務(馬可福音十六章15節)。每一個信徒在這一點是否有足夠的認識,是否向這標竿直跑(腓立比書三章14節),對于教會前途關係至鉅。在今日,有些負神重託的人,對教會的使命已發生了嚴重的錯覺。他們以為教會在世界上,只是多辦點社會福利事業,能服務人群改造社會提供拯救國家具體方案就夠了,於是將工作重點完全放在這方面去努力,而忽略了人靈性方面更重大的需要。

人不但具有理性,能做出許多禽獸所不能做的事,而且更具有獨特的「靈性」,可以與神聯合,因此耶穌說:「承受神道的人可稱為神。」(約翰福音十章35節)。耶穌的真道,就是改造人性,促進靈性,要完全,像天父的完全一樣(馬太福音五章48節)。則人生的需要,決不能以物質的享受為極限,除了物質方面適應肉體的需要外,還有異於禽獸求生存以外之純粹靈性上的需求。基督之救人福音,就是針對人靈性生命的再造與發展。人肉體上能盡量享受物質,並求其享受得更公平、更公義,消滅貧富不均及階級剝削等現象,這當然是數千年來為人所忽略聖經上規定的人與人間的合理社會制度(何西阿書十章12節;哥林多後書八章13-15節)。

但人有了這一切,仍不足以解決那關于生命和將來的問題。人沒有永生是永不會心滿意足的,自身罪惡不解決,永遠死亡的悲劇就終不能免(羅馬書六章21節)。人沒有神,無論在何方面,社會、經濟、道德、靈性,都會感覺極大的空虛。所以基督教的基礎,是建立在人和神的關係上。單講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不能算作基督教;單講神和神的性格,也不能算作基督教。聖經中所講的神,總是那個和人發生關係的神,聖經所講的人,也是那些向神有所反應的人。只有耶穌基督降世為人,做神和人中間的中保,才是人和神的靈性聯合,才能把人與神的關係搞好。藉著基督神性的肉身顯現,方能使人從罪惡的死亡中救拔出來,正如保羅說:「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因祂的生得救了。」(羅馬書五章10節)。

因此基督的福音,不是以基督化的社會制度為目標,也不是單解決人肉體物質享受為滿足,乃是更進一步以求人的靈、魂與身體全部的得救。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腓立比書三章15節),若是存別樣的心,專以地上的事為念,就不可也不配作基督的使者了;因為他們丟棄了勸人與神和好的職份(哥林多後書五章18-20節),又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裡直奔,因而就此走差了(猶大書11節;彼得後書二章15節)!保羅說:「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降臨。祂要按著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立比書三章20-21節)。

因之,我們不輕忽未來「天上」偉大的遠景,也不該置基督十字架於不顧,而放棄來生的應許。保羅說:「我屢次告訴你們,現在又流淚告訴你們,那些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的人,他們的結局就是沉淪,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腓立比書三章18-19節)。為了盼望神國完全的實現,我們作基督徒的,不是只安於今生的指望,而是要成就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後書四章17節);不是安於眼前的現實,而是更進而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所不見的是永遠(哥林多後書四章18節);不甘於一死了之,是要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哥林多後書五章4節)。

我們這靠基督活著的人在世雖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哥林多後書四章8-11節),為要效法那「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希伯來書十二章2節)。人若賺得了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路加福音九章25節)。

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無補於生命上的缺憾。基督降世,就是使人得著更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十章10節);保羅也說:「基督是我們的生命」(歌羅西書三章10節),有了生命,人生才有意義,生命不受時空的限制,才會更偉大,更超絕。基督徒有了這生命,就當遵行神的旨意,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六章8節);因為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都要過去(約翰壹書二章17節),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希伯來書十二章27節)。這受造之物,不足拖住我們向那不被震動的前進,只能使貪戀世俗如以掃者,因一點食物得不償失,成千古恨(希伯來書十二章16-17節)。

所以基督徒的思想是前進的,因為有擺在前面極大無比的榮耀和喜樂;生命是向上的,因為我們的生命已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故能思念上面的事,不專念地上的事(歌羅西書三章2-3節),不與世俗為友,與神為敵(雅各書四章5節)。魚的生命在水裡,牠只能思念水裡的事,不能思念岸上或天上的事;照樣,基督徒因有藏在神裡面的生命,故能想念上面的事。沒有這生命的人(約翰壹書五章12節),就以為是空想、迷信、荒唐、落後、妄念、不合時代。其實這關乎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哥林多前書二章12節),屬血氣的人,難以領會,使徒保羅早已說過:「釘十字架上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哥林多前書一章23-24節)。在信仰上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理念和想法,若徒知捨己從人,就根本沒有信仰的可言了。

學習的精神


學習,才能前進。正如保羅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腓立比書三章12-13節)。像保羅那樣的程度,猶自己以為不是完全,已經得著了,還「竭力追求」、「努力面前」,這種不自矜滿的態度,實使今日不能望其項背的我們,越發覺得有不斷學習以求前進的必要。

保羅追求的目的,就是對未得著的東西去取得,把不完全的東西來改進,即含學習意義。還有一件就是「忘記背後」,即不留戀過去不合理錯誤而有損害的東西。保羅在未信主前,自信在熱心及律法的義上,都是無可指摘的;信主以後,就將先前以為與他有益的,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甚至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這就是他勇於「忘記背後」的精神,使他成為一個極前進的大使徒。

那末,我們也許有不少先前與我們有益的,但那種有益是相對不是絕對的,是暫時不是永久的,為要求得絕對的永久的,就得將那不絕對不永久的拋棄;否則,就足為前進的阻礙。學習不但使我們逐漸明白絕對的真理,也能次第發現錯誤的不完全的東西。

所以特別在今日,保羅「竭力追求」的精神值得強調,我們不要自以為現在這個樣子已經夠好了,知道得夠多了。須知無論個人或教會,還有許多不完全不合理的,需要覺悟與改進;還有許多不堅定不牢靠的,需要充實與持守。這都有待於加深學習的工夫,方克有濟。時代是在急速奔流,今日許多人為求進步,都在加緊學習認為應該學習的,基督徒在現時代中,不進則退,進則當然還要繼續地奔那擺在前面的路程,繼續地仰望那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希伯來書十二章1-2節)。

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經上說:「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希伯來書十章38-39節),可見神所希望我們的前進,就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信心是前進的力量,學習是前進的方法。

學習什麼?


為要適應時代的要求,今日基督徒站在自己固有信仰的立場,應該加強學習的,主要有下列幾種:

(一)學習敬畏神

以前神對摩西說:「你為我招聚百姓,我要叫他們聽見我的話,使他們存活在世的日子,可以學習敬畏我,可以教訓兒女這樣行。」(申命記四章10節),這是基督徒首先應學習的,因為不敬畏神,根本就不成為基督徒。這一位神是誰呢?該知道:啞吧的偶像,不是神;憑空的想像,不成神;有限的人像,不算神。基督徒所信仰的神,照聖經所說:乃是「萬有都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羅馬書十一章36節);又是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以弗所書四章6節),這裡有幾個字必須理解,就是:本、靠、歸、超、貫、住。前三個字指萬物與神的關係,後三個字指神對人的關係,這就是神之所以為神,也就是人之所以必須敬畏神的原因。神是真實而具體的,但祂的具體,卻不像人的有限,因神是「靈」(約翰福音四章34節),惟其是靈,所以是超越的,同時也是內在的。神的內在可以從宇宙事物的本身發見,從而體認到神在宇宙中的地位與作為。正如保羅說:「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祂離我們不遠」,再進而體認到「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使徒行傳十四章17節),神離我們不遠,就在這裡,就在人的生活中證實了神的存在和恩惠,但神也是一個真體,這個真體,雖一度藉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向世人顯現,使人們可以看見過;但並不以此為足,將來還有更公開給人眾目都可以看見的顯現(約翰壹書三章2節;啟示錄一章7節)。

所以我們所信仰的神,不是永不能看見的,而是又真又活的,不是理論,不是假定,不是迷信,而是震動我們心弦的實在,支配我們靈性的權威。科學尚難測其高深,理智亦難尋其踪跡,只有信仰才能接受祂的正確的啟示。所以,「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希伯來書十一章6-7節)。故信與敬畏有相互作用,真信神的人,因為知道祂是超越一切的主宰,同時也知道自己不過是人(詩篇九篇20節)。

人縱使如何能幹智慧,總不能比神之能幹智慧,「其實明天如何,自己還不知道」(雅各書四章14節),說來總是很可憐的;所以人在全知的神面前,根本無張狂誇口的餘地。自我中心的思想,就是「今生的驕傲」(約翰壹書二章16節),這驕傲使人不敬畏神,故意不認識神(羅馬書一章28節)。在這日趨驕傲的世界上,日越邪僻的時代裡,基督徒卻要特別學習敬畏神,順服神。「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祂必叫你們升高。」(彼得前書五章5-6節);並「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希伯來書十二章27節)。

(二)學習真道

保羅於教導人相信神之後,接著就教人學習真道。他又說:「因為這不是人的道,乃是神的道,這道實在是神的,並且運行在信的人心中。」(帖撒羅尼迦前書二章13節)。基督徒對於道的性質和能力,應有正確的認識。聖經裡面的「道」字有二義,一是指神的命令和旨意,一是指神質和位格,所謂「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是說道的根源出於神,神的性質本於道,無神則道不存,無道則神不顯,兩者不可分,又是永遠同在的。那末,我們對於道的理解可認為:一是以道為神的理論,以解釋宇宙及人類與神的關係,乃至人類的道德,得救的方法,皆以道的理論為根據。用這理論來宣召人,勸化人。一是以道為神的實踐,以表現神的性質為作為,道成了肉身,就是神的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使神有形有體的居住在耶穌基督裡面(歌羅西書二章9節)。

耶穌所說的話,所行的事,受死、復活、升天、再來,都是「道」的表現,而成為救人福音的內容。於是這道就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歷史上的實踐。聖經上的文字,即是道的理論與實踐的記錄,這記錄是神所啟示的,所以學習真道,應不脫離聖經的範圍。聖經是真確的,因此耶穌說:「經上的話是不能廢的」,「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這話是何等的重量。路加醫生也說:「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義要按著次序寫給你,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路加福音一章3節)。福音的作者,既經詳細考察,則其確實性自無疑問。英國文豪蕭柏納說:「宗教常常是對的,宗教解答每一個問題,由此消除世界各種問題,宗教給人們安定、寧靜和絕對,科學剛好相反,科學常常是錯的,因此,科學家彼此相繼,都是提出證明前者的錯誤。」是的,能常常錯誤就不是真理,例如「從猿到人」的學說,已有其他科學家證明其靠不住。

然則,今日之所謂不錯者,又安知不為明日科學所否定或修正?基督徒的信仰,不是以受造之物為絕對(希伯來書十二章27節),乃是以自有永有不改變的為絕對。經上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彼得前書一章24節)。道之所以成為福音,就是透過耶穌身上成為一種救法,這救法又是藉著耶穌的死、復活、升天、再來的實踐所完成。叫許多想要得這福音好處的人,都必因這福音得救(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節)。就是他的靈性靠神活著(彼得前書四章6節),故稱為「永生之道」(約翰福音六章68節)、「生命之道」(約翰壹書一章1節)、「永遠的福音」(啟示錄十四章6節)、「沒有是而又非的道」(哥林多後書一章18節),其價值斷非屬世如花草一般的學說理論所可同日而語。

學習真道的目的,在乎明白它,領受它,遵行它,持守他。很多基督徒對真道的常識還不大明白,或不清不楚的領受,糊裡糊塗的遵行,若即若離的持守,這都暴露目前教會對學習真道工作不夠。因此,有的基督徒經不起時代的雨淋、水沖、風吹的考驗而倒塌了,不倒塌的也不少表現出軟弱失據,迷亂方向,站不穩腳根。領導教會的負責人,在這個時代,竟有不想為靈魂時刻儆醒(希伯來書十三章17節),多方教導信徒學習真道,按時分糧的(馬太福音二十四章45節),卻在那裡做時代的幻夢,只知道餵養自己,又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馬太福音二十四章49節),或希圖外貌體面,勉強弟兄行摩西的律法,無非是怕自己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加拉太書六章12節)。但凡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作信徒的榜樣,並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提摩太前書四章12-13節),不該「捨己之田,而耘人之田」。至少也該趕上時代,在教會中展開學習真道的工作,這樣才能使信徒得到下列效果:

1.在至聖真道上造就自己(猶太書20節)
2.在已有的真道上堅固(彼得後書一章12節)
3.在善道上得了教育(提摩太前書四章6節)
4.在所信的道上得了勸慰(帖撒羅前書三章2-3節)
5.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腓立比書一章25節)
6.在真道上同歸於一(以弗所書四章13節)
7.為所信福音齊心努力(腓立比書一章27節)
8.不以主耶穌和祂的道當作可恥(馬可福音八章38節)
9.躲避背乎所學之道的人(羅馬書十六章17節)
10.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希伯來書六章1節)
11.因自己所見證的道,勝過撒但和牠的使者,雖至於死,也不愛惜生命(啟示錄十二章11節)

(三)學習靈戰

神昔日「叫以色列的後代,又知道又學習未曾曉得的戰事。」(士師記三章1-2節),即預表末世的基督徒,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六章12節),以及靈魂與私慾的爭戰(彼得前書二章11節),聖靈與情慾的相爭(加拉太書五章16-17節),良心與罪律的交戰(羅馬書七章23節),這都是神要我們當知道而又須學習的。學習,方能知道如何抵擋魔鬼的詭計;學習,方能知道怎樣運用神所賜全副軍裝(以弗所書六章11-13節),否則就不能「打美好的仗」(提摩太前書六章12節;提摩太後書四章7節),不能稱作「基督的精兵」(提摩太後書二章3節)。

神差遣我們好像羊進入狼群,環境雖然艱險,但應純良似鴿,靈巧如蛇,知所應付(馬太福音十章16節)。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存著無虧的良心,叫那誣賴我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得前書三章14-16節)。使徒認為順從神,不順從人,這是應當的,合理的(使徒行傳五章29節;四章19節)。因此他說: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綑綁,像犯人一樣,也不可喪膽(哥林多後書四章16節);因為神的道,不被綑綁(提摩太後書二章9節)。凡事都要為榮耀神而行(哥林多前書十章31節),並要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們(哥林多前書九章27節),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羅馬書八章13節),隨從聖靈引導(羅馬書八章14節),多結果子(約翰福音十五章5-16節)

(四)學習正經事業

經上說:「並且我們的人,要學習正經事業,預備所需用的,免得不結果子。」(提多書三章14節),又說:「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以弗所書四章28節)。甚麼是正經事業?即勞力生產,和與社會人群有益的事。勞動工作,是人的本份,有史以來神所造第一個人亞當,安置在伊甸園裏面,就吩咐他:「修理看守」(創世記二章15節)。修理指壞的要改造,看守指好的要保持,這就是勞動。又對基督徒說:「若有人不作工,就不可吃飯」,「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10-12節)。

神何嘗願意人不勞而獲,坐享現成?神自己也是有工作的,這宇宙萬物就是神工作的成績,現在還繼續常用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希伯來書一章3節),管理萬有。主耶穌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翰福音五章17節)。保羅說:「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耶穌基督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二章10節),所以正經事業可包括兩件:(1)勞動(2)行善,這就是基督徒處世的方針。能勞動生產,就能「預備所需用的」,不至缺乏;能行善,就能與人有益,不至自私自利,肯將有餘的分給那缺少的人(以弗所書四章28節)。

故勞力還要濟之以行善,才算美好。保羅給我們作榜樣,他說:「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紀念主耶穌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二十章34-35節)。資本家之所以可惡,就是只受不施,且把別人應受的橫加剝削,坐享美福,好宴樂,自己連一個指頭也不動。神早已預言說:「瞎!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咷,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雅各書五章1節),看今日各國資本主義的沒落,可見早在神的先見和預定中了。

假如以上分析的不錯,那末,我們應當怎樣學習?這就要看所學習的內容如何而定,因為學習敬畏神,是信仰問題;學習真道,是知識問題;學習靈戰,是靈修問題;學習正經事業,是處世問題。這四大部分都是各有其實際工夫要學要做,不僅限於理論,還要見諸實踐,才能學以致用。學習的方法,必須是有組織有計劃,才能收深大的效益。現在提供三點學習基本方法,以供參考:

第一 聖經的研究

聖經能使人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三章15-17節)。這是最高的指導經典,是每個信徒必須不斷熟讀,以求明白更多的真理,作為每日必需的靈性養料。聖經有許多不容易了解的地方,最好需要指導解答,為要解決這些困難,集體而公開的研究是必須提倡的。此外,我們還要發起一個閱讀教會證道書報的運動,或舉行神學知識講座,聖日學班,聖經函授等等,殊為重要。

第二 靈修的配合

研究聖經不過是「預備行各樣善事」,並「有得救的智慧」,這還要配合靈修來成全;否則,「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希伯來書四章2節)。保羅指出有些無知婦女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其原因就是他們被各樣私慾引誘,擔負罪惡(提摩太後書三章6-7節),以致明白真道則不足,被人牢籠則有餘。靈修即可戒絕私慾罪惡的引誘,掃除私情偏見的錮蔽,發現真理的亮光。

保羅又指出一般人說:「看你們學習的功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希伯來書五章12節)。其原因就是心竅不習練通達,不打開腦筋,來思考是非,研究得失,只知盲從附和,以別人的頭腦為頭腦,毫無獨立思考的精神,先入為主,依樣葫蘆,這樣的學習,決然不能學到什麼東西。靈修是打開心竅的方法,就是藉著禱告在心靈上與神交通,等候神的聖靈的啟示明白一切的真理(約翰福音十六章13節);所以不要以為學習是萬能的,把聖經詞句背誦如流,未必就能長進,其實,最重要的乃是要求得聖靈的啟示。因為許多屬靈的事,是眼睛未能看見,耳朵未能聽見,人心也未想到的超出經驗以外,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不為功(哥林多前書二章10節)。

第三 行動的體驗

「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有些事情,我們不行就永遠不能知。神的啟示,不僅在聖靈裡,在人心裡,也在各種事物的環境裡。學習之道,不是單以閱讀、聽講、禱告為足夠,還要在行為中去經驗,即雅各所說:「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各書一章25節)。在當前的時代中,我們所能做所應做的事真不少,應該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我們相信神也在行動中引導我們,使我們行完了他的旨意,就必得著所應許的。阿們。(嚴撰,摘自羅讚坤等著《葡萄園》,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發行)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