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級 第三課【洗腳禮】

  • 一、洗腳禮的由來
     
    在中國人的農業社會中,每有客人到來,主人有時會拿一臉盆水及毛巾,給客人自己洗洗手及臉,這是一項尊重客人的禮節,今日依習慣及衛生問題,有時以紙巾代替。而早期猶太人待客之禮,是主人親自,或差僕人,為尊貴的客人洗腳,當然也有只在門口處備水,供一般客人自行洗手、洗腳的,目的一是表示尊重,一是古時是泥土路,又無像日今之皮鞋,行走到主人家,腳自然沾上許多塵土,洗一洗腳,舒爽多了,因此形成猶太人的風俗。但教會所實行的洗腳禮,絕不是一種風俗習慣,這是一項很慎重的典禮,其由來是因:
     
    1.主耶穌親自示範:
     
    主耶穌在世傳道約三年多的時間,在祂知道即將完成神救人之計劃,就是要被人捉去,釘死在十字架的時候到了,祂就與常在祂身邊的十二位門徒,一起吃最後的晚餐(因吃完之後,耶穌就被捉去了),那時,祂離開座位站起來,脫了外衣,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束腰的手巾擦乾,待輪到洗彼得之時,他驚訝地拒絕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因他們稱耶穌為「主」,為「老師」,一般都是學生為老師洗腳,他想:「我是學生,怎可接受老師的洗腳」,但主耶穌回答彼得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彼得更緊張,立即接受主的洗腳。可見洗腳禮是主親自示範的,且是要「與主有分」(約翰福音十三章8節),如此才能得救,所以絕不是當時猶太人的風俗,也不是一種禮儀。今日,凡要與主的救恩、盼望有分的,就當實行洗腳禮。
     
    2.主命令門徒遵行:
     
    主耶穌洗完了門徒的腳,就穿上外衣,坐下來,對門徒說:「我向你所作的,你們明白麼?」當時他們確實不太明白,所以主耶穌又說:「你們稱呼我夫子(老師),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約翰福音十三章12-15節)。主耶穌一面解釋,更一面吩咐門徒要如此去作,因此,我們就當照主的命令,實行洗腳禮。
     
    3.主應許若是去行就有福:
     
    我們遵行主的命令,實行洗腳,就是愛主耶穌,因主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翰福音十四章15節),愛主的人也必能領受主所應許的福氣,所以主說:「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翰福音十三章17節)。
     
          
    二、洗腳禮的方法
     
    1.受洗者:
     
    一個人在接受洗禮之後,才接受洗腳。接受時,內心要存感謝的心,並立志要行走在主的道理上,服從聖經的一切教訓。
     
    2.施洗者:
     
    由教會中的工作人員來執行,是代表主耶穌,所以要學習主耶穌謙卑服事人的榜樣,奉主耶穌的聖名為新受洗禮者洗腳。
     
    從主耶穌所示範的洗腳禮,可明白,典禮性的洗腳,一生是一次,均是在新受洗時接受。而洗腳禮又帶有許多的教訓,是我們一生需常常學習遵行的。
     
     
    三、洗腳禮的教訓
     
    洗腳禮是與得救有關的聖禮,並從主耶穌所作的示範和講解中,可以得到許多寶貴的教訓如下:
     
    1.要能徹底相愛:
     
    腳是最容易弄髒的地方,但作父母親的,卻甘心樂意洗兒女的腳,因這愛是毫無計較且是徹徹底底的。主耶穌要為門洗腳時,聖經記載:「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翰福音十三章1節),所以就倒水洗門徒的腳。然後對門徒說:「我賜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十三章34節),所以今日我們就當像主一樣,不計較個人身份、地位,能彼此徹底相愛,不再有隔閡,以愛來改造這個充滿現實的社會,如主所說:「你們若有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2.要保守聖潔:
     
    接受洗禮之後,以前一切的罪過均得主寶血洗淨,當然洗禮的赦罪功效是一直隨著我們;而洗腳禮一是要與主有分,一是要提醒已受洗者,因我們依然生活在這世界,外面的社會充滿著各樣的慾望、罪惡的引誘,基督徒必須留心所行的道路,才能使自己的腳遠離邪惡(箴言四章27節),保守聖潔。主耶穌說:「我不求你(神)叫他們(基督徒)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罪惡的事),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翰福音十七章15-17節)。因此我們就是要常常讀聖經,參加教會的聚會聽道理,以真理反求諸己,若有過錯,隨時接受道理的洗腳(即悔改認錯改進),過著不斷追求聖潔的信仰生活。
     
    3.要完全饒恕人:
     
    主耶穌的門徒有一位名叫猶大,他雖跟隨耶穌,卻另有居心,後來因不明白主耶穌來到世間的目的,而出賣主耶穌。在主為門徒洗腳時,主已經看出猶大不良的企圖(因耶穌是神,無所不知),但主耶穌依然為他洗腳,希望他能悔改。而且主為門徒洗腳時,又用手巾擦乾,表示不留痕跡。從這兩件事,明白主耶穌願意赦免人,且是完全不留痕跡,不留一點點成見或是隔閡。在我們生活中,難免有意見不合,進而互相得罪之事,主耶穌就是要我們能完全彼此饒恕,並完全接納,不留任何的嫌隙,也不可存君子不計小人過的心態,這樣才能建立真正和諧的社會,也才能藉彼此的信任,使任何曾有過錯的人,恢復對自己的信心,重新站立起來。
     
    4.要謙卑服事人:
     
    社會上常見階級、利害關係之事,有地位、有權利的人要佔便宜,或接受人的服事,但主耶穌在此所表現的,卻是以當時奴僕的打扮(用手巾束腰),為門徒洗腳,這就是主耶穌自己常教訓人的:「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因為人子(即主耶穌)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十章42-45)。主耶穌以身作則,所以我們也要存一顆感念主恩和熱誠的心,以謙卑的態度來互相服事,發揮更大的功用,使雙方均得到好處。
     
     
    四、結語
     
    從上面的介紹中,使我們明白,洗腳禮的重要是要與主有分,所以彼得一聽主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就很緊張地要求主洗他,且洗腳禮帶有極豐富的人生實踐之道,所以我們若願意接受主耶穌的信仰,在受洗之後,應該接受洗腳禮,並且積極照主所示範的教訓去行,必能領受主應許的福氣:「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 [神言小語] 要保守心勝過保守一切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你要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謬的嘴。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當向前直觀。要修平你腳下的路,堅定你一切的道。不可偏向左右;要使你的腳離開邪惡。」(箴言第四章第23-27節)。
     
     
    一、風俗的洗腳和聖禮的洗腳
     
    猶太人過去的生活中,有洗腳的風俗。因出外時腳上穿的是像涼鞋或草鞋的輕便鞋,很容易在走路時沾到泥砂,因此來到家門口,都有一兩口水缸,先將頭、手、腳洗淨,再擦乾,然後赤腳進入室內。尤其在赴宴之前,先在家洗澡,穿乾淨的衣服,抵達主人的家門口,又要洗洗腳,然後入內赴筵。然而,主耶穌卻在最後的晚餐時,在耶路撒冷的樓房上,為十二門徒一一洗腳;地點在室內,不是在門口,而且是耶穌親自示範,又吩咐門徒照樣去行,並且由耶穌對彼得說的話:「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以及彼得聽了很著急:「主阿,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還有耶穌的回答:「凡洗過澡的人(喻接受洗禮全身入水受浸而罪得赦免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可知耶穌為門徒的洗腳,並非猶太人洗腳的風俗,乃是耶穌所定重要的聖禮,因與得救進天國有關,為與主的愛、生命、聖潔、救恩、天國、福氣有分,每個信主的人,務要在接受赦罪的洗禮之後,再接受「與主有分」的洗腳禮。(參:約翰福音第十章1至20節)。
     
     
    二、洗腳禮的意義和教訓(約翰福音十三章)
     
    洗腳禮約有四點教訓。「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1節),而為門徒一一洗腳;故第一點教訓,要我們「學習主完全的愛」。「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毛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裏,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4-5節),第二點,要我們「學習謙卑服事人」。第三點,要「追求完全的聖潔」(主用手巾擦乾淨)。「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加略人猶大),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11節),但主仍為猶大洗腳並擦乾之;故第四點,要我們「學習完全的饒恕」。事實上,洗骯髒的腳丫子,就能洗淨腳上的污穢;然而,洗腳禮更重要的意義是,藉洗腳的方式,要信徒洗淨「心腳」,保守內心,過聖潔敬虔的生活。
     
     
    三、洗淨心腳──追求聖潔
     
    心主宰一切,人一生的果效皆由內心發出。故耶穌對法利賽人說:「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善人從他心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他也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馬太福音十二章35-36節)。是故,基督徒當洗淨心腳,保守聖潔的心,追求聖潔的生活,除掉邪僻乖謬的言語,棄絕肉眼的情慾,一心奔在得救的道路上,努力面前永生的事業。因此,我們所思所想要謹慎,生活形態才能基督化,要靠主排除邪惡的事,才能以誠信坦然的態度,面對神和人。正如讚美詩「如果棄絕救主」的歌詞:「神的寶貴真理,就是分明界限,越此界限即地獄邊緣;靈魂若是喪失,得全世界何益?權衡輕重,得失應當明白。」願您成為神眼中的義人,追求敬虔聖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