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恩道-1038期

共承生命之恩

(撰文∕北區專欄小組策劃/詩婉、秀霞採訪/詩婉整理,摘自《青年團契》月刊,1999年12月)|發佈日期:2023/03/23

慧生與惠珠,12年的時間,說長不長,卻也不短,他們這一路走來也是風雨相伴。在惠珠身體狀況最差的那段期間,慧生接受了愛心與耐心的考驗;在求子的過程中,兩人同心合意禱告──為孩子,也為彼此。對於兩夫妻而言,這段婚姻使得彼此的信仰與心理都得到了成長與造就。…… (Joy 摘要)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每個安息日,總會在會堂裏看到慧生頎長的身影,懷中抱著還淌著口水的小阿福,惠珠則輕快地在會堂裏外幫慧生分發奉獻收據給各弟兄姊妹們。無論何時看到這一家三口總是笑吟吟的,給人一種自在和樂的感覺。很想問問他們喜樂的祕訣,仔細聊聊才知道,他們這一路走來也是風雨相伴……



美滿婚姻從學習吵架開始

今年是慧生和惠珠結婚第12週年。12年前,他們在高雄結婚,婚後,惠珠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夜裏,她常常猛烈地咳嗽、喘氣,有時候甚至一整天都躺在床上起不了身。慧生說:「那時我常常懷疑,過了今晚,到了明天太陽出來時,惠珠還會活著嗎?」可以想見當時惠珠身體虛弱的程度。慧生形容那段時間是他「愛心、耐心的考驗期」。「那時是我工作最忙碌的一段時間,下班之後常常都累得不得了,但是回到家面對一個生病的太太,還要負起照顧的工作。長時間下來,真的是身心俱疲,耐心也難免漸漸被銷磨掉。」因此,剛結婚的第一二年兩人之間常有摩擦爭執,是他們婚姻中爭執期。

經過婚姻中的爭執期,慧生和惠珠體認到,夫妻來自兩個不同的生長環境,難免有意見相左的時候,而婚姻長久的一個關鍵要素在於「吵架模式」的建立。慧生說:「每次吵架的時候,我都提醒自己要採取不傷害對方身體、心理的方式來發洩怒氣。像有時候我會打枕頭、摔東西,有一次還氣得把報紙撕了滿地;當然,都是當她不在場時才做的。」剛開始,慧生將怒氣宣洩完畢之後,還會把不悅放在心中,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生氣的時間越來越短了,可見經過時間的磨練之後,忍功(容忍)大有精進。



建立吵架模式

然而,光是用一些「手段」發洩怒氣,或是在心中生悶氣,畢竟不是一個有建設性的吵架方式。於是兩人開始嚐試說出心中的想法。或許,剛開始對對方的觀點會不以為然,但是漸漸的,他們學會了尊重彼此的意見,接受彼此間的差異。他們也發現,當兩人都在氣頭上時並不是溝通的最佳時機,因此他們有了一個共識:當爭執發生之後,慧生先行離開現場,給兩人一個冷靜的空間,再尋找合宜的時刻進行溝通。

就這樣,慧生和惠珠建立起了屬於他們的吵架模式:首先彼此要有一個認知,即是雙方都有表達不同意見的自由;接下來是要選擇一個對方願意溝通的時間,相互溝通並消除氣忿。說起來似乎簡單,但是仔細想想,建立一個吵架模式必需雙方對彼此都有足夠的了解,以及願意給予對方相當程度的包容,具體實踐起來也許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這段期間內可能會屢有失敗,不過慧生和惠珠以過來人的身份勉勵大家,要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並從失敗中站起來,當然夫妻二人為彼此的愛心代禱也是不可少的哦!

慧生認為,在婚姻中的二人,要學習認清對方有哪些特點是可改變的?而哪些是需要另一半去包容的?不要試著想要改變對方很難改變的特點,即使你明知它是個缺點。慧生說:「在婚姻中兩個人都一直在成長,而當你們經歷一些事情,學到一些經驗後,神會再給你們新的功課。」惟有不斷地面臨新的挑戰,才能持續不斷地進步。



漫漫求子路

結婚二年後,慧生和惠珠都覺得:該生個孩子了。但是或許是真神認為惠珠孱弱的身子並不適合有孩子,或許是神的時候未到,所以一直都沒有懷孕的跡象。夫妻倆總盼著有個小生命來報到,為此兩人不停地禱告祈求,並遍訪名醫,卻始終未能如願。

一年,兩年,三年……,時間一年年地飛逝,慧生未信主的家人希望長媳能趕緊為家中添個小壯丁,不免心焦而叨唸,夫妻倆心頭的擔子也隨著時間而加重。

惠珠回想起那段求子的歷程,緩緩地說:「那段期間我的壓力非常大,因為慧生的家人並不是本會信徒,而他又是長子。所以,他們都希望我們能早點『有消息』。」「孩子的事情,我們都一直放在禱告中,不過我想惠珠的禱告應該是比我更迫切吧。畢竟她感受到比較大的壓力。」慧生說這些話時,眼中流露出對妻子的心疼。

六年前,他們從高雄搬到了新竹,租賃的房子就在清華大學附近。從那時開始,惠珠每天都到清大運動,奇妙的是,看了五、六年醫生一直沒有起色的身體就這樣一天天地好了起來。慧生說:「這真的是神的作為,我每一天都能夠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她比前一天又更加強壯了一點。」

1997年5月,也就是他們婚後的第11年,新竹教會春季靈恩佈道會時,慧生到前面接受按手禱告,會後當時駐牧的傳道和總會差派來協助的黃執事到慧生家中訪問時,黃執事告訴慧生說,就在他為慧生按手時,他感覺到明年他們夫妻將會有個孩子。

自從聽了這席話,兩人都覺得禱告更有目標,也更加地迫切了,慧生希望妻子能就此解除「傳宗接代」的壓力,便向神祈求:「主若願意,請賜給我們一個男孩。」果然,隔年惠珠便懷孕生下他們的獨生子。因為深覺這孩子是聖靈所賞賜的福氣,他們為他起名為「聖福」。



多給孩子一些時間

有了孩子之後,夫妻的生活有了顯著改變。惠珠笑著說:「以前沒有孩子時,我們晚上常常都會到清大去散散步,或到湖畔的琴房彈彈琴,儘量安排事情讓生活更充實。」而且,在孩子出生之前,夫妻倆已進入了婚姻的穩定期,培養了許多共同興趣,兩人之間感覺更加的親密。但是,自從小阿福來到媽媽的肚子裏,慧生就明顯地感受到太太對他的關心減少了,她把大部份的關注都放在孩子的身上了。

惠珠說:「沒有孩子之前,我們提前渡過了空巢期(註)。也發展了兩個人的生活模式,有了孩子一切都不一樣了。」孩子是一個備受期待與歡迎的「第三者」,有了孩子的生活更加充實而愉悅。每晚,慧生下班回家,看到阿福揮舞著小手以一個熱情的擁抱迎接爸爸,他的心中就充塞了滿足與喜樂;惠珠辭去了工作,在家中擔任全職媽媽專心陪孩子長大,為了孩子放棄了許多的經濟來源, 做這樣的決定正確嗎?慧生想了一會,很慎重地說:「我想,每對夫妻的觀念不同,對經濟上的要求也不同。我們的觀念是寧願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因為時間就是生命。」



婚姻使人成長

12年的時間,說長不長,卻也不短。在這十二年中,他們經歷了婚姻的蜜月期,爭執期逐漸步入穩定期,甚至提前體會了屬於中年夫婦的「空巢期」。儘管婚後惠珠身體的軟弱及求子的漫長歷程讓他們走得比別人更加辛苦,但是因為有神的愛,他們仍一路相扶持。使徒彼得曾這樣勉勵作丈夫的:「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

在惠珠身體狀況最差的那段期間,慧生接受了愛心與耐心的考驗;在求子的過程中,兩人同心合意禱告──為孩子,也為彼此。因為夫妻兩人是在神前立下盟約,甘苦同嚐,共承生命之恩。對於兩夫妻而言,這段婚姻使得彼此的信仰與心理都得到了成長與造就。

註:空巢期,指夫妻中年以後,家中的孩子長大成人,離家自立,只剩兩人相處的時期。







文章標籤:  #力行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