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恩道-905期

我對人有疏離感,怎麼辦?外二題(上)

(摘自謝順道長老《順道信箱釋疑2》,2007年06月,腓利門書房出版社發行)|發佈日期:2020/09/03

對人有一種疏離感,每當有人想更親近時,都會有想遠離的念頭,希望與他人保持一定的,並感到不自由、不信任、害怕和厭煩。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呢?除了交託給神之外,還要做怎樣的心理調適呢?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思考:如何把福音傳活,讓人體會到神的存在呢?身為一個學生,該怎麼活出主的榮光呢?...... (Joy 摘要)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發問人:鍾姊妹】 


哈利路亞,謝長老收信平安!

請教您三個問題:

1.我有一種個性,那就是每當有人想跟我更親近時(成為更好的朋友),我都會有一種想遠離的念頭(希望跟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並感到不自由、不信任、害怕和厭煩。我不喜歡這樣的感覺,這會使我的靈性軟弱。除了交託給神之外,我還要做怎樣的心理調適呢?

2.如何把福音傳活,讓人體會到神的存在呢?

3.身為一個學生,該怎麼活出主的榮光呢?

懇求不吝指教,讓我可以有更正確的認知。

順頌 以馬內利
主內鍾姊妹敬上


 

【謝長老答覆】


哈利路亞,主內鍾姊妹收信平安!

由來函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上,你向來都在追求靈性的長進;更可貴的是,你有虔誠事奉主的心志。願主賜福給你。阿們!

你所提出的問題共有三項,答覆如下:


一、我對人有疏離感,怎麼辦? 

由今日社會秩序混亂的狀況來說,你所做的自我防衛,並非完全沒有必要;只因敏感過度,近乎自我封閉,而令你自己覺得不妥。

「防人之心不可無,疑人之心不可有。」這兩句話,也許可以提供給你做心理調適的參考吧?所謂「防人之心」,就是提高警覺,時刻防備別人的詐騙和侵犯之心態;「疑人之心」,則是不信任別人,致使終身孤立於自己的小天地之心態。

「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你們要防備人……。」(太十16~17)。這段經文,是主耶穌當日對門徒的吩咐。「羊」比喻門徒,「狼群」則指著將要陷害門徒的猶太人而言。「馴良像鴿子」,是說門徒必須具有溫柔的品德;「靈巧像蛇」,則謂門徒要有機智,曉得如何防備人。

兩千年前已經有狼群,伺隙陷害門徒,所以主耶穌提醒他們說,要謹慎防備。當今公權力不彰,社會混亂的世代,橫行霸道的狼群更是屢見不鮮。耳聞詐騙伎倆日新月異,害人利己不擇手段等罪惡,層出不窮之亂象,令我們更深刻地感受,「防人之心」確實不可無。

大衛打死歌利亞,同眾人回來的時候,眾婦女舞蹈唱和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掃羅甚發怒,就說:「將萬萬歸大衛,千千歸我,只剩下王位沒有給他了。」從這日起,掃羅就怒視大衛(撒上十八6~9);甚至費盡心思,要殺害大衛。惟一的原因是,懷疑大衛遲早會搶奪他的王位(撒上廿31)。

「疑則勿用,用則勿疑。」掃羅最大的缺點是,違反了這個用人的原則,終日疑神疑鬼,致使寢食難安。結果,王位還是歸於「合神心意」的大衛(撒下二4;徒十三22)。因為廢王、立王的主權在神(但二21;詩廿二28);祂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但四32)。

掃羅利令智昏,到處搜尋大衛,急於將他置之死地,方甘罷休;大衛只好朝夕儆醒,東藏西躲,以保全生命。在這段逃亡的日子,大衛有兩次機會可以刺殺掃羅,以杜絕後患;只因尊重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而不敢下手(撒上廿四4~13,廿六8~24)。

由此可知,大衛凡事敬畏神,而毫無篡位之慾念;奈因掃羅疑人過甚,自尋苦惱,而令人惋惜。

「外面披著羊皮,裏面卻是殘暴的狼。」(太七15)。這種「口是心非」的假先知或假弟兄,教會裏固然也有,所以主耶穌才提醒我們說,「你們要防備」。然而,並不是教會全體都如此可怕,而非逢人則置疑不可;畢竟真誠事奉主的同靈,也不乏其人啊。

大衛引證古人的俗語,對掃羅說:「惡事出於惡人。」(撒上廿四13)。意思是說:「王啊!你看,我像惡人嗎?如果我是惡人,你剛才已經死在我的刀下了!」主耶穌也告訴我們說:「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七17~20)。

與其昨日疑彼,今日疑此,致使心神不寧,甚至自我封閉;倒不如慎思明辨其言,並多方觀察其行,以便真實認識其人吧!


二、如何把福音傳活,讓人體會到神的存在呢? 

聖經說,我們所信的道是「生命的道」(徒五20),是「活潑的,有功效的」(來四12)。又說,「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一16)。

由此可知,神的道或耶穌基督的福音,本來就是有生命、有大能的;因此,只要盡本分去傳揚,就會傳開了(徒十一19~21;林前十六9)。

然而,有些人在傳福音的事工上,卻往往未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為甚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把福音傳活,讓人體會到神的存在呢?

第一、要活出基督的生命

我們所信從的福音,乃是「生命的道」(腓二16);在受洗歸入基督的時候,我們已經重生,得著新生命了(加三27;多三5)。因為在受洗的時候,我們的舊人已經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羅六3~8);受洗後,在我們裏頭活著的,已經不再是舊人的我,而是基督的生命(加二20)。

職是之故,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要有新生的樣式(羅六4);換句話說,我們要讓人看出,確實有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裏頭。

「……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7)。在這段經文中,下句說,信從福音的人數,天天都在增加。

為甚麼?上句說,使徒時代那些已經歸入基督名下的人,「得眾民的喜愛」;所謂「眾民」,就是當時尚未信從福音的社會群眾。「得眾民的喜愛,得救的人數天天增加」;描述雖然簡短,卻充分地顯示,福音被他們傳活了。

在傳福音的事工上,他們為甚麼能產生這種振奮人心的效果呢?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呢?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2、44、46~47)。

這段經文讓我們看清楚,他們之所以能得眾民的喜愛,得救的人數天天增加,教會急速成長的幾項原因。茲將這些原因,簡要敘述如下:

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遵守使徒的教訓」一句,日本《文語體譯本》譯為「領受了使徒們的教訓」,《現代中文譯本》則譯為「向使徒們領教」。而使徒的教訓,應該包括使徒所傳給他們的「生命的道」,以及信從這道之後應有的生活表現;惟有如此實踐使徒的教訓,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才堪稱為神無瑕疵的兒女(腓二14~16)。

彼此交接:「交接」(koinOnia)一詞,原文的意思是交誼。《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參加團契生活」,即在靈裏「彼此相交」的信仰生活(約壹一3)。

擘餅:《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分享愛筵」,即如同一家人一般地共享愛餐。因為教會是神的家(提前三15),眾聖徒都是神家裏的人(弗二19)。
祈禱:這是在靈裏與神交通最好的管道。尤其是方言禱告,因為有造就自己的靈性之功效,所以更不能忽略(林前十四2、4、18)。

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所謂「信的人都在一處」,並不是說眾聖徒都聚居在同一個地區,而是說他們都在一起過著團契的生活;其實,即使形式上眾聖徒都聚居於同一個地區,卻缺少了基督裏的愛,也是毫無意義的。

「凡物公用」,即表示他們不分彼此,大家都可以隨意共用同靈的東西,而實實在在地成為一家人。值得留意的是,他們這種生活型態,並不是教會的制度使然;乃是由於基督的愛之激勵(林後五14),人人甘心樂意地、真情的自然流露。

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裏:《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他們同心合意,天天在聖殿裏聚會」,《呂振中譯本》則譯為「同心合意,天天恆心專務於殿裏的敬拜」。這件事告訴我們說,他們雖然相信耶穌是彌賽亞,卻沒有因此而終止聖殿裏的崇拜聚會;因為耶穌是神在肉身顯現的主(提前三16),以耶穌為主,並不等於要否定天上那位獨一真神。

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上句「在家中」一語,日本的神學家黑崎幸吉依據原文的字義說明,應該譯為「在各人的家裏」比較恰當。上下整句,《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分別在各人的家裏分享愛筵,以歡喜純潔的心一起用飯。」這就是說,他們輪流在各人的家裏舉行崇拜聚會,並且一起分享愛餐。

更可貴的是,他們接待同靈的心態是:只有歡喜,而毫不勉強;出於真誠,而不是虛偽。總而言之,他們的生活型態是:不分貴賤,有無相通。

讚美神:由於蒙神救贖,成為神家裏的人,而得以深刻地體會同靈的愛之緣故,他們的心裏都充滿了喜樂和感謝。因此,在各人的家裏參加聚會或分享愛餐的時候,很自然地,他們便用言語和詩歌來頌讚神了。

由上列這段經文的敘述可知,原始教會的眾聖徒之所以能得尚未歸主的眾民之喜愛,得救的人數天天增加,乃因他們都活出了基督的生命,而讓人體會到神不但存在,而且確確實實與他們同在。他們這種有豐盛的生命的真實信心,是值得我們效法的(約十10;雅二26)。

第二、要顯出基督裏的平安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約十四27)。這是主耶穌將要與門徒離別之前,對他們所應許的恩言。

這就是說,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即將離開他們,回到天父那裏去了(約十三1,十四2)。雖然如此,祂卻要留下平安給他們。而祂所要賜給他們的,乃是「我的平安」(即基督裏的平安),不像世人所賜的。

所謂「世人所賜的平安」,就是肉體上的平安。諸如:患病求醫,得著醫治;生活窮困,接受賙濟;遇到災禍,獲得解救……等等。

「基督裏的平安」,則是無論處身於任何惡劣的環境,都能保持內心的寧靜那種平安。肉體上的平安,固然是人人所需求;但基督裏的平安,卻更為珍貴。我們之所以要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三8),並且使我們與萬民有所分別的道理之一,就是我們能恆常體會到基督裏的平安之緣故。

聖經說,夜裏四更天,主耶穌在海面上走,要往門徒那裏去。門徒看見祂在海面上走,以為是鬼怪,便喊叫起來。主耶穌對他們說:「是我,不要怕!」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

主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主那裏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主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太十四25~31)。

在走海面這件事上,彼得的反應,前後竟然判若兩人!剛剛開始的時候,雖然浪濤洶湧(太十四24),彼得的內心卻靜如止水;惟一的原因是,單純地深信主耶穌的應許,定睛注視著祂。後面這段,卻因為看見風浪甚大,就極其害怕,甚至將要沉下去了。

彼得這次所受信心的考驗告訴我們,當我們遭遇患難的時候,只要抬頭仰望那位永活在天上的主耶穌,內心便會寧靜;反之,如果低頭看目前的處境,便會驚惶失措了。

大約公元44年,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約翰的哥哥雅各也被殺了。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又去捉拿彼得。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希律把彼得囚禁在監裏,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個人,計劃在逾越節後,當眾辦他。教會卻為他迫切地禱告神。希律將要提他出來公審的前一夜,彼得被兩條鐵鍊鎖著,睡在兩個兵丁當中,門外又有衛兵把守著(徒十二1~6)。

在希律王的心目中,彼得無疑地是不許被逃脫,非處死不可的重犯,所以才必須予以如此嚴密的監視。對彼得來說,他目前所遇到的景況是何等地危急,他也必定心裏有數,並且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

當此危在旦夕之際,在監獄外,全教會都同心合意,為彼得迫切地禱告神,求神保佑他;在監獄裏,彼得被兩條鐵鍊鎖著,在嚴密的監視下,「睡在兩個兵丁當中」。那些正在禱告的眾聖徒,人人心急如釜中魚;然而,彼得卻是安如泰山,深深地睡著了。這個畫面,豈不是會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嗎?

在那些看守的羅馬兵看來,彼得是「睡在兵丁當中」;其實,彼得卻是「睡在主的懷裏」。距上次走海面的失敗到現在,經歷了十幾年的磨煉,彼得的信心已經大大地進步了。因為他知道,他的生命乃在神的手裏(伯十二10),而不是被控制在希律的權下。

如果他的使命尚未完成,主便會讓他活下去,繼續造就眾聖徒的信心(腓一24~25);如果神為他「預先定準的年限」已經到期(徒十七26),他便可以實現他的盼望,被接到那「好得無比」的地方去了(腓一23)。既然如此,此時此地,為甚麼不好好地睡飽一個夜晚呢?

大約公元50年,保羅展開第二次旅行佈道伊始,依從異象的指引,踏入歐洲的首站腓立比,呂底亞一家受洗歸主。後來,由於從一個使女的身上趕出巫鬼,使她的主人喪失大得財利的指望之緣故,而被帶去見官長。官長吩咐人用棍子打了保羅和西拉,便將他們下在監裏,吩咐禁卒嚴緊看守。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而聽(徒十六6~25)。

保羅和西拉為了傳福音,搶救萬民的靈魂之緣故,竟然被打了許多棍,又被囚禁在監裏。他們雖然如此為義受逼迫,卻不但未向神發出任何怨言,反而要禱告,唱詩讚美神。他們處身在這種逆境中所反映出來的,正是「基督裏的平安」;肉身雖然受困苦,內心卻充滿了平安和喜樂。

這種出乎意料之外的平安和喜樂,令眾囚犯非常驚訝,而百思莫解;很自然地,他們便側耳而聽那些禱告聲和讚美神的詩歌了。

主耶穌曾對法利賽人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裏。」(路十七21)。依據主耶穌所說這些話,再對照保羅和西拉在患難中所表現的寧靜和喜樂,可以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的心靈上只要有基督裏的平安,則縱使被囚禁在監裏,那裏也是神的國。不是嗎?

今日的社會,由於景氣不好、生存競爭劇烈、人心不古、道德敗壞、生活壓力超重……等等因素,致使不少人患了憂鬱症,甚至因為想不開而自尋短見!有些人雖然工作順利、生活富裕、身體健康;然而,心靈上卻未必有真實的平安和喜樂。

這些飢渴於平安和喜樂的人,也許就是你時常見面的同學、同事、親戚、朋友、鄰居;他們多麼可憐,多麼需要神的救恩!如果在日常生活上,無論遇到任何不如意的事,甚至處身於意外的患難中,你都能「顯出基督裏的平安」,豈不是會令他們驚訝、羨慕,並且在你的身上看見神的存在嗎?若然,耶穌基督的福音不是被你傳活了嗎?

第三、要證實基督已經復活

大約公元29年,神所應許的聖靈降臨於五旬節,參加聚會的人數約有120名,全部被聖靈充滿(徒一15,二1~4)。當眾人正在驚訝的時候,彼得和其他的使徒便把握這個機會,舉開歷史上第一次的佈道會了。

在那一次佈道會中,使徒們一再強調的信息便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並且被接升天了(徒二23~36)。之後,他們前往各地去竭力宣揚的,也是「基督已經復活」這個信息(徒三15,四10,五30~32,十39~41,十三30~37,十七3、31)。

因為耶穌基督若沒有從死裏復活,祂便不能做人類的救主;那麼,基督徒所信的便是枉然,到最後還是滅亡了(林前十五14~18)。

問題是,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這件事蹟,記載於聖經上,發生於二千年前,地點在以色列國;無論就時間而言,或就空間來說,與我們之間的距離都非常遙遠。事實如此,我們怎能單憑聖經上的記錄,就輕易地相信呢?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那麼複雜,也不那麼深奧。說穿了,對於耶穌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這件事,我們之所以能深信不疑,乃因有下列四項證據。

‧證據之一

聖經說,主耶穌被帶到大祭司的宅裏去之時,「彼得遠遠的跟著」(路廿二54)。因為他記得,他剛剛很堅強地對主耶穌承諾過:「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廿二33)。又因為深怕一起被帶走,所以只好硬著頭皮,提心弔膽地「遠遠的跟著」了。

更大的諷刺是,當有人指認他同耶穌是一夥的之時,他竟然一連三次都不承認!幸虧,在主耶穌轉過身來看他的那一瞬間,他能即時悔恨,出去痛哭(路廿二55~62)。

「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當公會的宗教領袖禁止彼得和約翰,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的時候,彼得和約翰如此回答他們(徒四18~20)。

所謂「我們所看見的」,就是主耶穌所行的神蹟,以及祂的復活和升天;「所聽見的」,則是主耶穌所傳給他們的真理,以及關乎未來的預言。

面臨為主受逼迫的威脅之時,由三次不認主的懦夫彼得,突然變成「寧願聽從神,而不要聽從人」的勇士彼得,簡直是脫胎換骨了!若不是因為他親眼看過那位從死裏復活的主向他顯現,而深信「基督已經復活」是無可置疑的事實(約廿19,廿一4~7、15~24),他對於信仰的表白,怎麼可能會有如此急速的大轉變呢?

至於彼得奉主耶穌的名所講論的信息便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祂是人類的獨一救主,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徒四10~12)。而講論這項信息的代價則是:被恐嚇、受鞭打、坐牢,甚至惹來殺身之禍(徒四17、21,五18、40,七57~60,十二1~2,十四19,十六22~24)。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為了宣揚這個信息,前面不少見證人已經遭受了各種逼迫,後面竟然有更多的見證人,毫無畏懼地跟上去!如果耶穌基督已經復活是謊言,並且當時的門徒也都知道這是騙人的。

而為了這個毫無價值的謊言,他們竟然還要深信耶穌是人類的獨一救主,甚至心甘情願地為祂忍受一切逼迫!試想:世界上有這麼愚蠢的人嗎?除非他們是「傻瓜大集團」!

‧證據之二

大約公元30年,掃羅去見大祭司,請他發文給大馬色的各會堂,准他捆綁信耶穌的人,帶到耶路撒冷去懲治他們。

將到大馬色的時候,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他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他說:「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起來,進城去!你所當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掃羅從地上起來,睜開眼睛,竟然甚麼都看不見了(徒九1~8)。

掃羅原先不信耶穌是基督,更不能接受主的門徒所傳揚耶穌已經從死裏復活這項信息。因此,為了消滅基督的教會,他便肆無忌憚地逼迫主的門徒了。沒想到,他所逼迫的對象,竟然是主耶穌本身!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眾門徒乃是在基督裏各自做肢體的(弗一23;林前十二27),所以逼迫門徒便是逼迫主耶穌了。

更奇妙的是,當主耶穌用強光──「比日頭還亮」的強光,四面照著掃羅(徒廿六13),使他失明那一瞬間,他的心眼竟然即時明亮了!這時候,他才看清楚,原來耶穌就是歷代以來的眾先知所預言那位彌賽亞(基督)!不然,祂怎能從死裏復活呢?如果祂沒有復活,祂怎能從天上用強光照著我,並且對我說話呢?

經歷這次奇妙的體驗之後,逼迫耶穌的罪魁,竟然變成耶穌基督的僕人(提前一13~16;羅一1);法利賽教門的掃羅,竟然變成傳福音的使徒保羅了(徒廿六5;羅一1)。於是,為了行完他的路程,成就主耶穌所託付他的使命,他便不把性命看為寶貴(徒廿22~24;林前九16~17),到處傳揚基督的福音,直到沒有可傳的地方了(羅十五19、23)。

回顧既往傳福音的生涯,保羅說,他屢次坐監、受鞭打、冒死,而且經歷各種危險(林後十一23~27)。最後,大約在公元67年,受斬首之刑,為所信的真道殉身(提後四6)。

如果耶穌基督沒有從死裏復活,如果復活的主未曾向眾門徒和保羅顯現過(林前十五3~8),上列的許多事實該如何作更合理的解釋呢?

‧證據之三

主耶穌即將受難的前夕,對門徒說:「現今我往差我來的父那裏去(祂將要受死、復活、升天)……。只因我將這事告訴你們,你們就滿心憂愁。」(約十六5~6)。門徒所憂愁的是:主耶穌升天之後,誰要幫助我們,誰要做我們的倚靠呢?於是,主耶穌便安慰他們說:「然而,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裏來;我若去,就差祂來。」(約十六7)。

所謂「保惠師」,就是聖靈的幾種名稱之一。而聖靈乃是神的靈,也是基督的靈(羅八9)。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就要永遠與門徒同在,使他們不至於做孤兒,失去倚靠了(約十四16~18)。

主耶穌從死裏復活後,將要升天之前,再一次對門徒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領受聖靈)。」(徒一4~5)。接著,親眼看見主耶穌被接升天之後,為了領受神所應許的聖靈,門徒便回到耶路撒冷去,聚集在一間樓房,天天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了(徒一9~14)。

到了五旬節那一天,神所應許的聖靈果然降臨,參加聚會的門徒約有120名,全數被聖靈充滿(徒一15,二1~4)。正當眾人都驚訝的時候,彼得對他們說:「這耶穌,神已經叫祂復活了,我們都為這事作見證。祂既被神的右手高舉,又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把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徒二32~33)。

所謂「所看見的」,就是受聖靈充滿的人,身體震動的狀態;「所聽見的」,則是聽見他們「說方言」。

上述聖靈降臨的史蹟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確實已經從死裏復活,並且升天了。否則,他們怎麼會被聖靈充滿呢?因為主耶穌對門徒所說的話,非常清楚。他說:「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裏來;我若去,就差祂來。」(約十六7)。再者,如果他們沒有被聖靈充滿,那些在場的猶太群眾,怎麼會「有所看見、有所聽見」呢?

二千年後的今日,凡屬於真教會的同靈,只要恆切祈求,遲早也都必領受神所應許的聖靈的(弗一13;徒二38)。並且我們受聖靈的狀態,也與使徒時代的眾聖徒受聖靈的經歷一樣,會說出讓人聽得見的「方言」(徒十44~47)。如果耶穌基督沒有從死裏復活,又升天;那麼,對我們受聖靈的經歷,要怎麼解釋呢?

‧證據之四

主耶穌曾對門徒應許:「你們若奉我的名求甚麼,我必成就。」(約十四14)。後來,主耶穌受死、復活,並且升天。門徒到處傳福音,勇敢見證主耶穌已經從死裏復活。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可十六19~20)。

於是,主耶穌這項應許(奉主的名祈求,主必成就),便不斷地兌現了(徒五12~16,八5~13,九32~42,十四3、8~10,十九11~12,廿9~12,廿八3~6、8~9)。如果主耶穌沒有從死裏復活,並且升天,在天上成就門徒的祈求,為甚麼門徒奉主耶穌的名所求的,能發生功效呢?

有一個人,生來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叫美門。他已經四十多歲了。換句話說,四十多年來,他未曾走過路。彼得對他說:「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神(徒三1~8,四22)。

圍觀的人愈來愈多,因為認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門口求賙濟的,就滿心希奇驚訝。於是,彼得對他們說:「你們殺了那生命的主,神卻叫祂從死裏復活了,我們都是為這事作見證。我們因信祂的名,祂的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了;正是祂所賜的信心,叫這人在你們眾人面前全然好了。」(徒三9~16)。

事實永遠勝於雄辯,連那些敵擋耶穌的宗教領袖,都無法否認使徒所行這件神蹟,而不知所措(徒四13~21)。如果主耶穌沒有復活、升天,在天上成就門徒的祈求,為甚麼門徒的祈求會如此靈驗呢?如果耶穌不是人類的獨一救主,祂的名為甚麼有如此令人驚訝的威力呢?

自1917年以來,凡本會世界各國的同靈奉主耶穌的名所祈求的,也都不斷地蒙主耶穌垂聽。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主耶穌確實已經從死裏復活,並且升天,在天上成就我們奉祂的名所求的。







文章標籤:  #力行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