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TOP

基督徒的慎終追遠

作者/周俊宏|類別/信仰生活

  • 字型小
  • 字型中
  • 字型大

前言:
   
論語學而篇說:「慎終追遠,則民德歸厚矣。」意思是說謹慎辦理親人後事,不可失禮,並追懷祭祀已逝的先人,表示不忘本,如此一來,可端正民風民德,使之歸於敦厚。這也是儒家為何如此重視親人的喪事與祖先的祭祀之因了。墨子曾批評儒家的慎終追遠,批評其既不論鬼神之存在,卻在喪事及祭祀上大費周章,如同明知無魚而下網,明知無人而行禮一般,乃因墨子不知儒家之所以強調慎終追遠,目的是要人們飲水思源不忘本之故,並借其端正民風民德,使其歸於敦厚。
   
一般人對儒家的「慎終追遠」觀念,亦如墨子一樣,只是強調表面的形式禮儀,對其使民德歸於敦厚之不忘本觀念,並不一定有所了解,故而誤認為基督徒之不孝,是因為對親人的喪禮過分簡單與對祖先祭祀問題,其實基督徒並不是不尊重人生命的終了,也不是不祭祀祖先,相反的是對生命有更透徹的了解與尊重,對祖先的祭祀更徹底、直接,是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且拜到人類的源頭──真神。

一、基督徒的「慎終」
   
經上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九十10),又說:「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詩三十九4-5)。人生在世的年日甚是短暫,並且「按著命定,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如此的人生,實令人感歎。
   
儒家崇尚「人本主義」,重視對人的尊重,除了人活著的時候,甚至於死了,也當受到隆重的葬禮。此乃因為儒家認為死是一個人的終點,人生的結束,人死之後,再也不會有人在乎他了,縱使死者在世時如何的權貴威嚇,此時只剩骸骨一具,不再對任何人有所利益和威脅,故而草率辦理其後事,甚至於是自己的親人亦如此,不但對死者不敵,亦無飲水思源之心。此外,死者在世上得不到的尊重,至少死的時候也要受到重視,這才是對人完全的尊重。此乃儒家「慎終」觀念的由來。
   
對於一個基督徒而言,肉體的死亡並不代表永遠的結束,反而是永遠的開始,基督徒並不是不「慎終」,反倒是比一般世人更「慎終」,只是對「慎終」的定義與解釋不同。一般世人的「慎終」是謹慎辦理喪事,而基督徒的「慎終」則是戰戰兢兢作成得救的功夫,同樣的是謹慎的態度,不同的是對「終」的看法。
   
世人對「終」的看法是永遠的結束,基督徒對「終」的看法是死後的審判,並且關係到是永遠快樂或是永遠痛苦。甚麼人將來離世之後能永遠快樂?甚麼人將來離世之後又會永遠痛苦?難道這麼嚴重的問題不值得我們「慎」重嗎?
   
經上說:「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十六16),故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功夫。」(腓二12)。

二、基督徒的「追遠」
   
儒家之所以如此重視對祖先的祭祀,無非是要人們追懷祖先們的德澤,感念祖先們辛勞的開拓,不忘根本,進而效法先人行懿,造福後代子孫。但是這種原本立意良好的觀念,卻被後世子孫「功利主義」及「面子問題」給曲解取代了。祖先的節約儉樸、樂善好施、美好德性全然不知,只知祭祀場面要盛大、宗祠要蓋的雄偉才有面子,甚至還要祖先保佑其投機得財得利而大作法會,殊不知若是祖先有知,定會大罵其敗家子。
   
基督徒「追遠」,著重在對祖先的感恩,並推至最遠的祖先,人類的源頭,人類的造物主──獨一真神。聖經記載,神在向以色列人表示自己身分時,都提到自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是以色列人列祖的神。足見基督徒的拜真神,才是真正的「追遠」。另外在敬拜的過程中,是以心靈與誠實來敬拜,是實實在在,並立志遵行神的道理,能榮神益人。

結論:
   
李總統登輝先生曾大力提倡「心靈改革」,個人認為心靈改革應著重於根本而非表面,不是花大筆錢去國外請一些大師來弘法演講,而是真正落實到百姓的正確信仰之端正,否則前一陣子的宗教掃黑,豈不白忙一場,徒勞無功呢?唯有拜真神才能使人真正得救,此乃「慎終」;亦唯有拜真神才能使人真正拜到人類祖先的源頭,此乃「追遠」,「慎終追遠」,才能使民歸於仁厚,使社會風氣得以匡正,國得以安泰,實乃萬民之幸。

本文是出自真耶穌教會《靈糧集21》,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發行


文章標籤:  #周俊宏  #信仰生活  #靈糧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