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北區宗教小組策劃 芸云撰稿|聖靈月刊571期-2025.04|主題/絕境中的翻轉(上)

圖/ting
在現今網路發達的世代,人們想要的資訊垂手可得,各樣流行事物也無遠弗屆地出現在孩子眼前,成為他們與人交流的話題之一。每當發現孩子著迷於偶像明星,我總是不知該如何回應。
「那有什麼好看的?」
「你作業寫完了嗎?」
「有這麼多時間還不如去讀書……」
這些發言往往引起孩子不滿,只是徒增彼此的隔閡。但我心中真正想問的是:這就是現在年輕人喜歡的風格嗎?他們有什麼過人之處值得崇拜?我的孩子花了多少時間在追逐流行?面對青少年追星,我有說不清的困惑與擔憂。
身為家長,自然希望貼近孩子的生活、了解他們的興趣,並且陪伴他們一同成長。我們必須意識到,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環境已與當年的我們不同了。以勞動為主的工作性質逐漸被取代,隨著社會發展,和平、教育普及與環境壓力的提升,更加凸顯了休閒娛樂的重要性。人手一支手機或平板,以及隨處皆能使用的無線上網,已成為不可忽略的趨勢。
學校同儕聊天的話題,也時常圍繞在明星、網紅、流行歌、電視節目或戲劇等主題上,身處其中的青少年,即使從未深入探索這些領域,也能略知一二;充滿好奇心的人,可能在接觸之後也產生興趣。有些人認為那是聽覺、視覺上的享受,打從心底欣賞並支持;有些人則是怕跟不上流行、擔心自己錯過與他人聊天的話題,因此懷著焦慮而跟風。
大眾通常將崇拜明星,並且積極關注相關事物的行為稱為「追星」。追星有著程度上的差異,像是對其抱持欣賞、喜歡的態度;期望深入了解明星的想法與生活;不容自己錯過任何消息與活動;捨棄部分生活只為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將偶像明星視為心靈的慰藉,甚至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眾所皆知,過分投入任何事都是不好的,而本文提到的追星,指的是用心關注流行事物、對於特定人物感到崇拜、會花費部分時間和金錢,並且不容他人質疑的行為。
追隨流行不完全是件壞事,許多人也能夠在娛樂、課業與信仰之間取得平衡,使休閒活動成為生活中的喘息空間,讓三者之間存在著互補的關係。
有些人為了能聽懂歌詞的涵義,從頭開始學習日文,後來甚至精進到能與日本人交談的程度;有的人欣賞漫畫裡的高材生主角,在生活中實踐主角的讀書時間規劃,因此考上日本頂尖的大學;有些人則因追星培養了欣賞的眼光,在關注流行娛樂的同時,也能夠認同他人的努力,並與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加油打氣、抒發情感,建立起難得的情誼。
不過,我們也時常發現過度追星的負面影響。例如,學生將大部分的時間用來關注偶像明星的動態,不願錯過任何相關消息,以至犧牲睡眠或讀書時間,導致精神不濟、成績下滑。有些人想購買偶像的周邊商品、演唱會門票,卻沒有賺錢的能力,所以將父母給予的餐費或生活費投入其中。在追求心靈滿足的同時,卻失去了健康和生活能力,實在得不償失。
有些人將明星視為神一般的存在,比起敬拜神更重視追星,與神的關係日漸疏離;而當明星的不良事蹟被揭發時,粉絲難免會有幻滅、不值得、無法接受的衝擊,過去的努力如同一場空,瞬間失去意義。
然而,當所愛之事總是受到家長的質疑與責問時,青少年可能會產生這些想法:
「既然我追星沒有妨礙到別人,為什麼要反對我的興趣?」
「因為欣賞這些明星,讓我認識了志同道合的好友,這有什麼不好嗎?」
「你們不先理解就批評,當然無法認同我的喜好!」
站在家長的立場,為了實踐箴言二十二章第6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的責任,心中謹記神將孩子託付給我們的使命,難免會關注孩子的興趣與崇拜的事物,尤其會對於未知、難以理解的潮流感到不安。
活躍於螢光幕前的偶像明星,總是經過層層包裝,將最好的一面呈現在大家面前,使人嚮往這光鮮亮麗的世界,不由自主的一再碰觸、深入其中。成人對於這樣的現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孩子仍在成長階段,可能會以不成熟的心智來看待潮流,無法辨別事物的好壞或掌握投入的程度,造成不知何為節制,甚至忘記本分、失去基本生活能力,這些狀況都是家長欲極力避免的。
追星本身並非壞事,欣賞他人也是良好的品德,但需要留意孩子是否過分投入、缺乏判斷能力、不將旁人的提醒當一回事,或將錯誤的理念帶入教會,吸引其他單純的孩子也參與其中。偶像明星往往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容易將人心拉入世俗、遠離真道。
有些時候,孩子對於偶像太過著迷,將對方的言行舉止視為典範,產生「他買的東西我也想要,做的事情我也要模仿,使用一樣的口頭禪、以相同的價值觀看待世界」的想法。若是導致思想逐漸世俗化,家長便要相當謹慎的看待這個議題。
社會潮流大多與聖經道理背道而馳,例如大眾所贊同的多元成家、同性婚姻、婚前同居等觀念,都違背了真理。許多明星為了迎合粉絲、獲得更多認同與支持,總是公開表明自身對這些議題的認同,進而影響他人的想法。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便容易落入這般陷阱之中。
如同哥林多前書六章12節所言:「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從事任何活動,都要明白適可而止的道理。若是全心全意、義無反顧的投入,可能無法兼顧其他事物,反而受其限制,難以完成自己應盡的責任,例如維持課業成績、靈修或個人健康等。
另外,箴言三章7節則告訴我們:「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魔鬼擅長使用似是而非的觀念影響人心,唯有不斷親近神,才能判斷是非對錯。因此,當祈求從神而來的智慧,幫助我們遠離隱藏在光明外表下的罪惡。
面對青少年追星,家長可以掌握幾項原則或底線,例如不花大錢、成績必須保持、有固定使用網路的時間,或一定要參加聚會等。事先與孩子做好約定,並且不隨便毀約或增加項目,與孩子一同養成遵守承諾的好習慣,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此外,當家長想了解孩子的興趣,或認識孩子喜歡的明星時,不妨先放下成見,抱持好奇的心態與他一起探索,並且安靜地從旁觀察。若能成為孩子分享的對象,那更是要把握機會聆聽對方的想法,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請務必記得,無論是大人或小孩,都要先了解對方的感受,表示尊重之後再闡述自身見解,才能達到有意義的溝通。若是一味的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對方,往往會引發爭執而造成反效果。
大多時候,孩子會因為無聊、不知道要做些什麼,而透過上網來填補這些空白的時間。若家長能與孩子一同從事其他活動,就可以避免孩子對明星日久生情,甚至沉溺於其中。若是覺得孩子過分沉迷,可以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幫助他培養其他興趣及嗜好,例如進行手工藝製作、烘焙、運動或閱讀等,陪伴孩子開啟休閒活動的視野。此外,建立家庭祭壇,對於親子溝通、導正信仰觀念,以及引導孩子定睛仰望神,皆能帶來極大的幫助。
最後,我們要相信神會帶領,不斷透過禱告交託給神,因為雅各書五章16節告訴我們:「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有時,孩子也不知道自己落入陷阱之中,唯有旁人才能看清,所以家長更須用心看待,幫助孩子穩固地扎根信仰,引導其走在敬虔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