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冊 第三課【聖經的閱讀】
  • 引言
     
    庇哩亞教會的信徒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使徒行傳十七章11節)。
     
    讀經是聖徒生活必有的操練,個人讀經所得,不僅應當應用在生活裡,表現在行為上,也應當與弟兄姊妹分享,並共同探求神的心意。然而為了使信徒在真道上扎根,使教會在真理上合一、成長,以致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就必須學會扮演無愧的工人,按正意分解聖經,這是一件極重要的事。
     
    當我們思考、反省,為什麼基督教各宗派都持有同一本聖經,卻竟然會有謬誤的異端及分歧的觀念,將可發現其原因乃在個人的成見、錯誤的研經態度,錯誤的解經原則,錯誤的工具,因此產生強烈的靈命中毒現象,進而誤為「犯罪也有聖經根據,異端也有聖經指引」的畸型現象,可見查考聖經,必須學會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二章15節)。
     
     
    一、按正意解經的重要
     
    中國人講「學而不思則罔」,人不但需要努力讀書,而且要瞭解所讀的書,因為「知是行之始」。讀聖經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相信聖經是神的話,是人類迷途時的指南,是我們信仰的中心,因此在聖經裡,要知道神說了些什麼,同時也要確知神話語的正確涵義,這實在是一件最高貴而又神聖的原則。尤其有關得救的教義,應當以正確的聖經解釋為根據。今日在基督教界裡有許多的宗派,這些派別的產生當然有各種不同的時代背景,亦有地理、文化與人為因素的影響,但主要的原因是解經的問題,因為解經的立場不同,而分立門戶。
     
    正確的解經應當避免以人的話代替神的話。歷代多少旁門左道、異端邪說都是犯了這個毛病,以聖經支持自己的說法。把自己的意思帶入聖經裡(EISEGESIS),而不是找出聖經的真意(EXEGESIS)。例如舊約族長多妻,有人以此主張我們也可以娶一個以上的妻子。又有人以為摩西律法禁止以色列人,在農業社會中有收取利息的行為,所以我們今天在經濟生活中,也不可有收取利息的行為。這樣的解經都是疏忽了經文的精意所在。如果有正確的解經原則,即可避免毫不加以解釋,就把不切實際的舊約道德標準應用於今日的生活上。
     
     
    二、何謂正意的解經
     
    聖經是真理的道,必須分解,才會使人明白。在分解的時候,必須按著正意,正意即原意,就是神賜啟示時原來的心意。當我們有聖靈的指引與感動時,就可以明白聖經,但不是說我們只憑自己的經驗就可以解釋。事實上,探索聖經中原有的背景、動機以及場所,實在是必要的。在研經中須有信心的成分,同時也不可疏忽理性的部份。神的話是有歷史文化的外衣,但是真理的性質與內容絕不改變。所以我們若能謹慎地脫去其歷史的外衣,必可看見原來偉大奇妙的真理。因此要明白經文原意,必須研究歷史、地理及文化背景的特性,才能夠明白神對歷代信徒的心意。這就是正意。
     
    正意是出於神意,而非出於人意;神的心意既是真實的,就不會前後矛盾,互相牴觸,在查考聖經時,若有不一致的看法,必定因為有了人意的成份所干擾。有時弟兄姊妹查經,各人發表心得,各抒己見,甚至強調這是亮光,是聖靈的感動,其實可能只是雜感,不是聖靈真正的指示。於是有些固執己見,憑著有限的聖經知識、偏狹的神學觀念,片斷的信仰見解,就振振有辭,雙方爭得面紅耳赤,自以為是。倘若雙方皆能明白何謂正意解經,必然會以誠實的態度,虛心的學習,虔誠仰望神的靈來啟開心智,使我們得以通達,心靈必然會有一番更新變化,而得著屬靈真理的寶藏。
     
     
    三、正意解經的方法
     
    在查考聖經時,除了應祈求啟示真理的聖靈開啟我們的心眼之外,也當學會運用神給我們的思考力來領悟神的話語。茲提出解經的幾個原則如下:
     
    1、按著字面解釋:
     
    這是一個首要的方法。若強求靈意解經,而不照字面解經,會產生不少害處。當我們在閱讀一封信,大概不會將信中的意思用靈意解釋。解釋聖經也該如此。在研讀時應注意字彙、文法、結構的一般原則。因為神既然不排除祂啟示聖經作者原有的特色,祂也不會抹煞啟示工具(人和語言)的特性。因此,認真研讀聖經的人不能逃避語言學方面的操練,懂得希伯來文、希臘文,有助於明白聖經。當然多數人皆用自己的語言研讀,並適當選擇準確的譯本來對照使用。聖經學者曾說:「若整章聖經的含意非常清楚明白,就不要再尋求另外的解釋,照字面的意思解釋,除非上下文中清楚地另有所指,才另做解釋。」
     
    2、根據上下文解釋:
     
    也就是把握經文整體的來龍去脈,若是把一節或是一句話從一章或一段經文中抽出來講,而忽略上下文的意思,稱之為「斷章取義」。魔鬼引誘人掉入此陷阱內,因而造成異端的出現。例如:有人常以「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馬書十章10節)一言,主張相信耶穌,只要心裡相信,口裡承認即可得救,他們忽略上下文所論的只是信心的義和律法的義之比較,而視洗禮只是入會的儀式,與得救無關,這就是斷章取義的的後果。(參看使徒行傳二十二章16節,二章38節)。
     
    3、清楚解釋文化背景:
     
    昔日背景與今日大不相同,假如我們按照現在的文化背景來解釋聖經,很容易發生錯誤。例如:「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飯吃,若渴了,就給他水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頭上,耶和華也必賞賜你。」(箴言二十五章21-22節),這節經文背景是在古埃及,當時的人為表示與仇敵和好,常把炭火的「灰燼」放在仇敵的頭上。保羅曾在(羅馬書十二章20節)借用這種背景,勸戒信徒若能愛仇敵,就有如把炭火堆在頭上,叫他受感動,願意與我們和好。若我們不知道當時的背景,實在難以理解「愛仇敵的表示,就是把炭火堆在他頭上」。
     
    4、以經解經:
     
    就是以整本聖經的真理來解釋每一段個別的經文,或是同一題旨的經文合參研究,因為聖經本身具有自解性。當我們在聖經某處遇到難解的字句時,就根據串珠聖經或經文彙編,找出其他類似的經文,一一比較各節,擷取其中較明顯的意義,用來解釋若干含意不清楚的經文。
     
    5、注意各種文體:
     
    聖經包含了各種不同類型的體裁,有比喻、預言、預表、象徵、寓言、啟示、詩歌,其中也包括各種的修辭和一些特殊的風格,使其文字更生動感人。解經的原則,即按照有關經文的體裁與格式處理。例如在馬太福音第七章三節,主說:「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這是以誇張的方法來吸引人留意到批評人的悲慘後果。又如在解釋預表,勿以為預表和本體之間每一個微小細節都一致,預表的真理只表現在類似之處。例如亞倫預表基督(希伯來書五章1-5節),其相似之處:
     
    (1)蒙召作祭司非自取的。
    (2)體恤軟弱。
    (3)亞倫獻祭預表基督獻上自己。
     
    但是亞倫曾經犯錯的部分,則不可預表基督也曾犯過錯,因耶穌未曾犯罪。
     
    由以上列舉的解經原則,使我們看清按正意解經是一項嚴肅的責任,我們應當多充實自己,也當善用工具書。一般工具書有:
     
    (1)各種版本或各種譯文的聖經。
    (2)聖經字典。
    (3)經文彙編。
    (4)聖經地理、歷史、聖經手冊等,都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好的資料。
     
               
    四、作無愧的工人
     
    保羅勸導提摩太要成為一位無愧的工人,應當盡心竭力地去探索和分解真理。如今,聖經已交在我們手中,我們要如何將神的話牢記在心?在生活上應用得當?除非我們深入查考它。如果我們只停留在表面,一定會覺得厭倦。有些人怠於研經,在服事時腦子只記得一些道理,在日後事奉中也只有這麼一些經節,這樣的事奉必會感到貧乏。
     
    今日,我們需要自覺使命,使基督的道理化成行動,首先應痛下決心用功,求聖靈教導來研習聖經。研習的方法有:
     
    (一)逐字逐句的研究,這是了解經義的必要步驟,因此我們須用各種字典、聖經譯本來參考比照。
     
    (二)逐節與逐段的研經,須由上下文看作者的用意,並且按各種不同文體的解經原則來研究,在解釋經文時不可忽略文化背景;必要時,應以經解經,因此要熟讀新舊約聖經,始能融會貫通。
     
    (三)逐卷研經,可以按同類性質的經卷合參研究,或比較其異同,必可發現各卷書有其特色與重點。
     
     
    五、結論
     
    「渴慕神的話」這是任何旁人都不能給你的,唯有你擁有一顆渴慕的心,在聖靈引導下,一而再、再而三地查考聖經,直到你的思想、感情、意志都融入真理中,在生活上彰顯神的榮耀,主耶穌必會一路幫助你。藉著神的恩典,你將成為一位無愧的工人──按正意分解真理,作神忠實的代言人。
  • [神言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