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馬太福音》中的三處經文,該如何解釋? ◎撰文/謝順道 ◎期數:388期 ◎2010.01號
【發問人:劉執事】


謝長老 平安!

請問:《馬太福音》中的三處經文,即第七章第六節、第十一章第十六至十七節,以及第十三章第五十二節等,該如何解釋?

屏東 劉主僕


【答覆】


哈利路亞,主內劉執事平安!

您的年紀雖然已經超過了摩西所說的強壯者(詩九十10),卻仍然有很強烈的學習精神,可以給各地教會的同靈做榜樣。感謝主!

茲依據個人的查經心得,將您所提出的三處經文解釋如下,供為參考。

一、「太七6」,是甚麼意思?

答案在2009年11月號《聖靈》月刊,信仰專欄「順道信箱」,請您自己查閱。

二、「太十一16-17」的意涵是甚麼?

「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這是您所質疑的經文。

由這段經文的內容,以及它與上下文的關係可知(11-19節),這是一種比喻。而比喻的重點則是指責當時猶太群眾的冷漠──對於奉差遣而來的施洗約翰的警告,以及耶穌基督所傳的福音,全然無動於衷。

「這世代」(16節上句):即當時的世代,既有約翰傳「悔改的洗」在前(太三1-2、11;徒十九4),又有耶穌基督傳「悔改赦罪的道」在後(路二十四47),原是神豐盛的恩典要澆灌給祂子民的世代。然而,對那些耳聾眼瞎的猶太群眾而言,卻視若無睹,聽而不聞(太十三13-15)。當主耶穌用這個比喻來指責他們的冷漠之時,祂的內心是多麼地傷痛呢!

「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11節上句):施洗約翰奉差遣而來的使命是,為耶穌基督做開路先鋒(太三1-3;可一2-3;賽四十3)。他所傳的是「悔改的洗」(徒十九4),主耶穌所傳的則是「赦罪的道」(路二十四47),而悔改便是使罪得赦的先決條件(可一4;徒三19,二38)。由此可知,神託付給施洗約翰的任務確實非常重大,凡婦人所生之人所得著的職分,沒有一個大過他的。

施洗約翰是律法時代最後一個先知。「你們若肯領受,這人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13-14節):這就是說,在主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神必先差遣先知以利亞來之預言(瑪四5-6),如今已經應驗了。這個人就是施洗約翰,因為他具有以利亞的心志和能力;他受託付的任務是,行在主的面前,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路一17)。

「約翰來了(瑪拉基先知的預言成就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18節):約翰所過的是簡樸的生活,足以顯示他為罪憂傷懺悔的情緒(太三4);這種生活實況,與他所宣揚「悔改的洗」是一致的。然而,約翰如此克己自制的禁慾生活,不但無助於叫猶太群眾為罪哀痛,反而令他們譏諷約翰是被鬼附著的。《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他是瘋子!」即精神錯亂,生活方式異乎常人。他們這種冷漠的態度,很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16節、17節下句)。《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我們唱喪禮哀歌,你們也不哭泣!」社會群眾的麻木不仁,莫此為甚!

「人子來了(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兌現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19節上句):主耶穌不但心安理得地出現在筵席上(路五27-29;約二1-3),甚至毫無顧忌地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坐席(太九10)。這種平易近人的態度,以及隨和的生活方式,既與約翰的禁慾主義大異其趣,且與道貌岸然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背道而馳。正因如此,所以被詆毀為貪食好酒之輩,而且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乃是意料中的事,不足為奇。針對猶太群眾這種負面的反應,主耶穌說它與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一樣(16節、17節上句)。《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我們為你們奏婚禮樂曲,你們不跳舞!」其實,主耶穌之所以要出現在筵席上,並不在乎吃喝,而是為了把握更多傳福音的機會(可十六15、20);之所以要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吃飯,則為要呼召更多的罪人有分於神的救恩(太九10-13)。

「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19節下句):所謂「智慧之子」,乃是蒙神賜予屬靈的智慧之人(雅三13、17);「以智慧為是」的「智慧」一詞,則被擬人化,指基督而言(箴一20-23,八22-31)。全句的意思是說,縱使猶太群眾都詆毀耶穌,把他抨擊得一文不值;但「智慧之子」(屬靈人),仍然以「智慧」(基督)為是的、清正的。《和合本》的細體字註明:「有古卷作但智慧在行為上就顯為是」。這就是說,無論猶太群眾如何毀謗耶穌,但「智慧」(基督)在其行為上總顯明他是對的,合情、合理、合法的。

主耶穌曾提醒門徒說:「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原因是,「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十五20、19)。

主耶穌是奉差遣而來的基督(路四17-21),當然不屬於這世界(約十七14),所以他不但被毀謗,甚至受逼迫。只因門徒也不屬於世界,所以仍然會被毀謗、受逼迫。正如保羅所說:「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林前四13下)。雖然如此,他卻非但不以牙還牙,反而以善勝惡(羅十二17-21)。他說:「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林前四12-13上)。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莊子》:有宥篇)。原來,物以類聚,排斥異己,乃世人之常情。「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一9)。

面對未來可能遇到的毀謗和逼迫,主耶穌的話提醒我們要事先做好心理準備;正當被毀謗或受逼迫的時候,保羅以善勝惡的美德,則可做我們效法的榜樣。

三、「太十三52」,該怎麼解釋?

「凡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文士是哪些人?新舊的東西是甚麼?這是您想了解的問題。對不對?

首先要知道,所謂「受教作天國門徒的文士」,乃是主耶穌的門徒,而不是那些常常與祂作對的文士。主耶穌說,祂之所以要用比喻來敘述天國好像甚麼,乃因天國的奧祕只叫門徒知道,而不叫一般群眾知道(太十三10-11)。顯然,主耶穌在這裡所提到的文士,確實是指著祂的門徒而說的。

至於「新舊的東西」,即包括舊約聖經上的真理,以及主耶穌所傳的真理。依據《馬太福音》第五章的幾處經文,每逢提到舊約聖經的教訓之時,主耶穌都會說,「只是我告訴你們」(27-28、31-32、33-34、38-39、43-44),以表示祂所要作的是新的詮釋。由此可知,所謂「新的東西」,就是舊約新解──著重精意,不拘泥字句(羅二29,七6;林後三6)。

主耶穌曾經鄭重地聲明,祂降生到這世界來,是要「成全律法」,而不是要「廢掉律法」(太五17)。保羅則說,我們斷乎不是因信「廢了律法」,更是「堅固律法」(羅三31)。成全律法也好,堅固律法也好,都表示舊約並不完美。正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說:「那前約(舊約)若沒有瑕疵,就無處尋求後約(新約)了。」(八7)。又說:「既說新約,就以前約為舊了。但那漸舊漸衰的,就必快歸無有了。」(八13)。這也是所謂「新的東西」,即主耶穌的門徒依據他們所領受的真理,日後各自著作的《新約全書》各卷。

由「成全律法」或「堅固律法」這些說法可以了解,新約與舊約不但沒有互相衝突,而且關係至為密切,如同形影相隨,不可分離。因為《新舊約全書》的主題是神的救贖,舊約是救贖的計畫,新約是救贖計畫的實現。

「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羅三21-22)。

「神的義」:來自上頭的恩典的義,因為耶穌基督的救贖,白白地蒙神稱義的那種義(羅三24)。

「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即已經藉著福音顯明出來了(羅一17),因為律法所要求的是「律法的義」,屬於人自己的義(羅九31,十3)。

「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律法和先知都見證這個事實,因為律法預表神的救贖(來十1),先知則預言神的救贖(彼前一10-12)。

「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律法和先知所要證實的是,一切相信耶穌基督的人,都必蒙神稱義。因為律法只叫人知罪,卻不能幫助人脫離罪的轄制,還要叫人受刑。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約八34;羅七18-21,三20,四15)。

「並沒有分別」:即沒有種族和身分的分別,也不受性別之限制(羅三28-30;加三27-29)。

何以見得,律法預表神的救贖呢?

舉例說,律法上所制定的「獻祭贖罪法」(利一3-4),乃預表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全的「新約贖罪法」。因為耶穌是神的羔羊(約一29),十字架則是祭壇。耶穌獻上自己的身體,被釘在十字架上,用自己的血,只有一次進入至聖所,就完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九11-14,十3-14)。如今,藉著主耶穌的血,我們便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與神和好了(來十19-20;弗二13-16)。

再舉一例說,割禮預表洗禮(西二11-12)。

第一、割禮是成為舊約選民的「入門之禮」,是一種宗教儀式(創十七9-14;出十二48-49)。洗禮則是成為新約選民的「入門之禮」,也是一種宗教儀式(太二八19;加三27-29)。

第二、割禮是分別為聖的標記,凡受過割禮的人,都必須在生活上與萬民有所分別(徒十28,十一1-3)。洗禮也是分別為聖的標記,凡受過洗禮的人,都必須在生活上與未信主的人有所分別(羅六1-4、12-14;林後六14-18)。

第三、割禮的意義是,除掉心裡的汙穢。「你們要將心裡的汙穢除掉」一句(申十16),原文的意思是,「你們的心要受割禮」。《思高譯本》譯為「你們要心受割損」,《呂振中譯本》譯為「你們要給你們的心行割禮」。但洗禮卻有除掉汙穢,叫良心無虧,即洗去罪汙的功效(徒二十二16;林前六11;彼前三21)。

「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為要作天國的門徒而受教的人,必須能拿得出新舊的東西來。這就是說,他們必須明白新舊兩約的主題──神的救贖,看清楚得救的正路(約三5;多三5;弗一13-14),並且藏在心裡(帖後二15;提後一13-14),才能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被引到神面前(林前十五2;西一25、28;提後三15)。否則,他們不但不能成為天國的門徒,反而要淪為「地獄之子」了(賽五13-14;何四6;太二十三15)。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