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神來之刀——耶和華和基甸的刀(上) ◎撰文/郭祝壽 ◎期數:506期 ◎2019.11號


經文:士師記第六∼七章

前言:

士師時代是以色列信仰大混亂的時代,他們的表現時好時壞,雖然神不斷地興起士師來拯救他們,可是往往在享受一段時期的平安之後,他們又重蹈覆轍地離棄神,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循環……。

時代的腳步,來到基甸的時期;那時「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米甸人手裡七年」。終於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緣故,極其窮乏而呼求真神。

爾後,神興起基甸來拯救他們!

基甸工作的困難度,筆者想,可從他後來由敵人處所聽到的夢來闡述。

當時,他仍有懼怕;神要他去敵軍處探營,之後,他聽到一人將夢告訴同伴:「我作了一夢,夢見一個大麥餅輥入米甸營中,到了帳幕,將帳幕撞倒,帳幕就翻轉傾覆了」(七13)。

那同伴說,這不是別的,乃是以色列人約阿施的兒子基甸的刀。神已將米甸和全軍都交在他的手中(七14)。

就當時的大環境,及以色列人的現況,根本無法擺脫米甸人的轄制;所以基甸要完成的任務,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以夢境所表達的,大麥餅怎可能撞倒帳幕?!

然而,不可能的事,畢竟發生了,這不能歸功於基甸,而是神與基甸同在才有的功效!

同樣的信仰經驗,豈不是反覆地在歷史長河中傳誦?!

當年,神要摩西去埃及,將以色列人領出來,摩西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

神說:「我必與你同在……」(出三10-12)。

繼摩西之後的約書亞亦然。當他接續摩西的領導棒子,面對極其艱難的挑戰時,神也給予同樣的承諾:

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書一5)。

所以,摩西也罷,約書亞也罷,或者往後更多的先知賢哲,不論他們各人擁有多少才能與恩賜,若不是神的同在,根本是無法成其功的。

反之,若蒙神同在,則不論多大的險阻困厄橫擋於前,亦不能礙其前進之勢,壞其全竟之功。

別忘了,本會的經典聖句:

萬軍之耶和華說,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

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

耶穌也曾教導門徒:

僕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還謝謝他嗎?

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路十七9-10)。

今日,我們有幸事奉神的基督信徒,特別是當我們面臨憑己力所無法完成的不可能任務時,別氣餒,想想,我們不過是一介器皿、無用的僕人罷了,畢竟成事的是神哪!

我們更該關心的,乃在於是否蒙神同在吧!

當謹記,基甸與米甸軍爭戰時,他所高喊的,是「耶和華和基甸的刀」(士七18、20)。

誠然,是神的同在與賜予(士七9),才可能有重大的勝利。

今就由基甸的崛起,看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被神裝備,而達神與他同在、拯救同胞的境界。


一、基甸個人信仰的重整

1.荒涼的背景

在「士六1」中,我們可看到因以色列人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所以神將他們交在米甸人手中。

這兒提到最根本的問題:「行惡」。

因此帶來了可憐的結果,殘破、荒涼、民不聊生、一無所有。

試看,他們須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營寨。每逢撒種之後,敵人就來攻打,毀壞土產,沒有留下食物,牛羊驢也沒留下,真的是一片荒涼。

更甚地,敵人帶著牲畜、帳棚來,進入國內,像蝗蟲那樣多,將大地啃蝕得寸草不生;人和駱駝無數,毀壞全地,將田園踐踏得體無完膚。

「士六6」之前,大概是可見的政治因素。

「士六7」之後,可歸類為隱藏的宗教因素;然而卻是內在信仰出了問題,才引發外在可悲的政治現象。

神差遣先知,指出他們的問題所在,即是「神曾領……從埃及上來……,你們竟不聽從……」(士六8-10)。

不聽從神的話,甚至背棄神,就是當代嚴重的病症。

人就是不見棺材不流淚,非得被逼到沒辦法了,否則不肯醒悟。

以色列人在極其窮乏時,才呼求神。

2.神聖的呼召

許是神的憐憫,聽了以色列人的呼求,所以選召基甸,來帶領以色列人脫離苦難。

神的使者向他顯現時,他正在酒醡那裡打麥子,為要防備米甸人(六11)。

有些聖經學者認為,基甸很勇敢,在這種時刻,別人都躲在山洞之中,他竟還在打麥子。

然而,筆者不以為然。酒醡是壓酒的地方,可是他打麥子卻不是在禾場上,而是躲在酒醡中,這也是害怕;只能說,他比較小心謹慎(隱藏起來),以防備米甸人。

因為畢竟需要食物,即便害怕,也只好冒險了。

如果用較正面的含意來看,或許可說他是認真工作的,總之比坐以待斃好吧!

神的使者顯現後,對他說:「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

對此,基甸充滿了疑惑,他提出質疑:「主啊,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我們何至遭遇這一切事呢?……祂那樣奇妙的作為在哪裡呢?」(士六13)

這段話充滿了質疑,也隱含著諷刺的成分;往昔神奇妙的作為,為何現在不見了?甚至他認為現在選民受苦(選民都沒責任),是神將他們丟棄了。

真是當局者迷!

耶和華觀看基甸說:「你靠著你這能力去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嗎?」(士六14)

儘管基甸還有著諸多疑惑,神卻在這時「差遣」他,給他一個使命:「拯救以色列人」。

事奉神,有個很重要的條件,那就是蒙神差遣。若沒有蒙神差遣,有時,我們工作只是一廂情願罷了。

3.渴望的寶貴

神觀看基甸,然後說:「你靠著你這能力去……拯救以色列人」。

這句話,是神聽完基甸發牢騷之後說的。照理,基甸的話語中滿是不信,應該會惹神不悅才對;想不到,神不單沒生氣,且注視他,跟他強調「你靠著你這能力」去拯救以色列人。

基甸有什麼能力?!

他自己都懷疑了;所以,他說:「我有何能……」(六15)。

我們常說「知子莫若父」,在此,我們更該說「知吾莫若神」!

基甸連自己有何特點都不清楚;然而,神卻由他短短的話中,去蕪存菁,抽出了寶貴的成分,那就是「渴望」。

渴望看見神再顯出祂的作為。

他渴望歷史中曾顯出作為的神,今日仍照常顯大,使他和同胞們能享受神恩。

往往,神會利用我們渴望神作為的心態,化作為一種動力(也成為能力)。

不過,它是內在的,而不是外添的。此種動力會驅策我們向著目標,努力邁進。

這有點像保羅所說的:「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3)。

因此,保羅的行徑正如他的見證般:「我在基督裡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作見證。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九1-
3)。

這就是保羅,不論是良心、立志、聖靈感動或其他因素,皆由內在的鞭策與感動,化成一股力量。

他希望,他的同胞能同享基督的愛所帶來的救贖恩典;他渴望,神豐盛的榮燿,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羅九23)。

因著他的愛、渴慕、希望,都匯為一股力量,讓他赴湯蹈火,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同靈們!你我可有這般渴望呢?!

4.信仰的確認

基甸對自己、真神,以及將受託的使命,充滿了懷疑,所以他須要確認。我們也可看作他為了懼怕的掙扎。

他說自己「何能」?

神說:「我與你同在」。

他說:「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

作工,並不是靠家世或顯赫背景的;所以神不理會這理由。將相本無種;神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

他要求證據,好知道「與他說話的是神」;他準備禮物獻祭,那時,神很有耐性等候他,直到最後,神的使者伸出杖挨著祭物,有火將之燒了。

之後,他築壇,名之「耶和華沙龍」。

從來,神不會隨便派一個還未裝備好的工人,冒然出征的。

基甸個人若還沒準備好,神是不會叫他去爭戰的。所以之前種種,都是神對他的心理建設與靈性栽培,所下的工夫。

因此,雖然基甸表現得小信、疑惑,但他要確認所遭遇的一切,都出乎神;而神也給予機會以培育他那不穩定的心態,是情有可原的。

確認,其實是謹慎的態度。

我們不是常忽略自己,「我是誰呢?」,就隨便投身於某項聖工!

5.復興的基礎

「士六25-32」這段,是神吩咐基甸,拆毀父親所築的巴力祭壇,並為神築一座壇且獻祭。

如此看來,父家及本城的人,信仰都走偏了;甚至後來城裡的人知道是基甸拆毀巴力的壇時,還想治死基甸。呼應了早先神派先知責備他們的情況(士六7-10)。

選民欲得神恩,須先潔淨自己。

對基甸而言,這是個「勇氣」的考驗;而且是由父家開始。這不啻是個難題。

要面對全城的人,此壓力是夠大的。

再來是父親!是他的長輩,也是家人;還有巴力偶像的無形壓力。

復興,是由自己家庭開始;信仰復興,也是肇始於脫離偶像,歸向真神。

這事雖困難,基甸也害怕後遺症,但他還是行了,不過是在夜間(六27)。

料想得到的反撲出現;隔天眾人知道是基甸幹的,就要治死他。

很意外的是,基甸的父親約阿施,竟然作了一件唯一正確的事。他說:「巴力若果是神,有人拆毀他的壇,讓他為自己爭論罷」(六31)。誠哉,斯言!

神意外的保守,本來可能會爆發很大的衝突,竟因而避免了!

衝突的焦點,也提升至「耶和華與巴力」了。

6.復興的希望

那時,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人,都聚集過河,在耶斯列平原安營(士六33)。

敵人的進逼,愈來愈近了;然而,「耶和華的靈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亞比以謝族都聚集跟隨他。

他打發人走遍瑪拿西地,瑪拿西人也聚集跟隨他;又打發人去見亞設人、西布倫人、拿弗他利人,他們也都出來與他們會合」(34-35節)。

之前,是神的使者顯現,透過神的話語來指示;現在,是神的靈直接降其身,顯明神與他同在。

他吹角號召同胞協助;他知道獨木難撐大廈,何況是民族復興的救國大計,更不能只靠他個人就可完成的。

德不孤,必有鄰。

首先,他的族人給予響應。

再來,他所屬的支派也回應。

跟著是亞設、西布倫、拿弗他利人,這些附近的支派,紛紛出來,與他們會合。這種場面,就像滾雪球般,愈來愈大,很感人的。

敵人的壓迫雖愈來愈近,但基甸與神的距離,也愈來愈近了。

此時的基甸,蒙神的靈降其身,又得四個支派人的跟隨,理應有信心去爭戰了;然而,他還是擔心,所以他仍要求兩個神蹟來印證。

神還是耐著性子,照他所求與予成全;可見基甸本是怯懦害怕的。

他對神的信心,若有朝一日不能建立,則他永無法踏出為神所用的一步。

以上我們所探討的,無非是神如何一步步來重整基甸的信仰狀況,俾能以充足的信心,毫不疑惑地得蒙神的同工,完成其使命。

(待續)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