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愛人如己 ◎撰文/王靈 ◎期數:506期 ◎2019.11號


在愛中的生活是充滿溫暖、光明和希望的;生活在愛中就是過著在地如天的日子。我們都渴望被愛,也在不斷學習如何愛人。愛的課題對於基督徒來說更加重要。因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記載,面對律法師的試探,主耶穌對神的命令做出總結性的歸納:要愛神愛人;如此,才能承受永生(太二二35-40;路十25-28)。愛人,是基督徒人生中重要的功課,是基督徒當遵循的基本人際交往之道。主耶穌說,要愛人如己。愛人如己按字面的意思,就是:像愛自己一樣地愛人。那麼,具體來說,如何愛人如己呢?茲從聖經中提出三方面來分享。


一.以同理心待人(太七12)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七12),這是摩西律法和先知所教導、宣告的道理,也就是神所制定的法則;被稱為人際交往的黃金律。也就是說,我們想要得到別人的愛,自己要先愛人。

從消極來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太七1-2上)。我們都不希望被人論斷(審判、非議、議論、抹黑),那麼,我們不論斷人,自然就不易被人非議。也就是說,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恰如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再進一步來說,「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太七2下);對照「路六37下-38」主耶穌的教導,當我們饒恕別人的時候,自己的內心也就得到釋放;當我們恩待別人的時候,自然也會得到別人加倍的報答。經言:「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傳七20)。人是軟弱的器皿,我們雖然受洗後稱義,卻帶著肉體的軟弱,又不能完全認識神的道,雖不敢犯致死的罪,但有時不免得罪人又得罪神,這時的我們都希望能夠得到神和人的饒恕;我們不希望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恩待;所以,我們就要去饒恕別人、恩待別人。也就是說,愛人如己不但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進一步的是,己之所欲,亦施於人。

主又說:「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七3-5)。人的劣根性常是寬以待己、嚴以律人,自己身上的大毛病看不見,抓住別人身上的小缺點不放,這是沒有愛心的表現。所以愛人如己是再進一步,也就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就好像主耶穌為什麼能夠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因祂雖凡事受試探,但沒有犯罪;祂愛我們,體恤我們的軟弱(來四15)。因此聖經又教導我們,「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待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羅十三8,十五1)。


二.關心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路十27-28)

在《路加福音》中,主耶穌回答那個問如何得永生的律法師,對愛人如己的說法是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十27-28)。律法師進一步問主說,鄰舍是誰?耶穌講了一個「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教導我們照那個人而行。在這個比喻中講到,有個路人被強盜打劫,又被打得半死扔在路上。後來有三個人經過,一個是祭司、一個是利未人,都是專門事奉神的人,但看到落難中的同族人,他們卻無動於衷,「照樣從那邊過去了」。反而是第三個非神的選民(撒瑪利亞人)看到落難中的那人時,動了慈心,為他做各項急救措施,然後帶到店裡並付錢讓店主照應,安排周全。所以,這種愛人如己,就是要我們付出愛,關心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正如經訓,「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三18)。比如利百加的愛心,當亞伯拉罕的老僕人向她討水喝時,利百加不但供給,而且還辛苦地再為老僕人的駱駝打水(創二四17-20)。又比如女聖徒多加的愛心,當她病逝時,許多人都痛哭。因多加生前廣行善事,多施賙濟;許多寡婦的裡衣外衣都是多加製作。多加的愛心不但感動人,更是蒙主紀念;主藉彼得的禱告,使她從死裡復活,有許多人因而信了主(徒九36-43)。


三.愛仇敵(太五43-44)

主耶穌又進一步說:「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五43-44)。「你的仇敵」指的是「逼迫你、傷害你、與你為敵的人。」主耶穌認為,你們要愛他、善待他,這是一種慈悲的表現,這是愛,因我們的神也是如此。祂也恩待那忘恩、作惡的(路六35)。

愛仇敵意味著以善勝惡,化敵為友(路六27),因神的旨意是要基督徒過著竭力追求和睦的生活(羅十二18)。因而聖經勉勵我們「不要自己伸冤」(羅十二19-21),不必太強勢,有寧可吃虧的心,願意讓步,且恩待、善待敵對的人;如此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這種雪中送炭的愛心,不但化解惡意,而且感化、感動仇敵的心,也必得神的賞賜(箴二五21-22)。

世人相處常以公平為原則──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你以惡對我,我也以惡對你。但主耶穌基督所宣揚的是與世人完全不同的原則。真正的愛是不公平的,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主就愛我們,為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個世界天天在為公平而戰,卻只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而主耶穌卻是用愛吸引萬人,成就和平。

世界名著《悲慘世界》裡的主角冉阿讓,原本是個善良、正直、勤勞、單純的青年,他的姐夫早逝,他就幫助姐姐一起撫養幾個孩子。他每天賣力幹活,卻只能得薄資養家餬口。有一天,他沒有錢買食物給孩子吃,就在麵包店裡偷了一條麵包。當時的社會對窮人非常苛刻,冉阿讓只因為偷了一條麵包,就被判四年徒刑。在監獄裡,他因為擔心孩子和姐姐的悲慘處境,三次企圖越獄,都被抓回來,每次都被加重刑期。待在監獄裡18年的他,被這嚴苛的法律苦害了,他的內心充滿許多的苦毒和怨恨!

出獄後,沒有任何地方願意接納他,儘管他願意付錢(在他服刑期間辛苦勞動所掙取的,又被監獄長私吞部分所剩下的),無論是餐館、旅館,還是有錢人家、流浪者的洞穴。只有那清廉愛神的傳道者愛心接待他,與他一同吃飯,提供他床鋪住宿。天快亮時,冉阿讓內心的罪性占了上風,偷了一套傳道用來接待他的銀餐具,跑走了。結果半路被巡警抓住,當巡警將他帶到傳道家問話時,傳道卻回身拿出接待客人吃飯的一對銀燭臺,說,我送你的禮物還差這兩樣,你忘記帶走了。巡警一看是傳道送的,就走了。

傳道就對冉阿讓說,以後好好生活吧。正因這位傳道的愛心和寬恕,冉阿讓的生命徹底發生了改變。之後,他成為一個好市長,熱心幫助人,寬恕一直敵對他的員警沙威……。他的生命被愛所充滿。

從人的眼光來看,這個傳道好像太善良、沒有戒心,其實愛的力量是堅不可摧的。十八年的監獄生活,不僅沒有使冉阿讓改過自新,反而讓他一錯再錯,而傳道僅僅一天就徹底改變了他,靠的就是愛,以善報惡。


結語

求主不斷加添我們力量,在家庭、教會、社會生活中實踐愛人如己的真理,過著充滿愛的生活,以榮神益人。如此,就必享受主所賜予基督徒在地如在天的應許生活。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