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溫柔之刀──亞比該智阻大衛(上) ◎撰文∕郭祝壽 ◎期數:499期 ◎2019.04號
經文:撒母耳記上第二十五章 前言 由於大衛逃避掃羅的追殺,輾轉到瑪雲曠野大富戶拿八的地界,巧遇羊毛收成的季節,大衛要其部屬守望相助,而後再懇請拿八隨意賜予食物;想不到拿八不但不感激守護之情,一口回絕,且羞辱大衛一番……。 唉!誠如《箴言》所述: 言語暴戾,觸動怒氣(十五1)。 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十二18)。 大衛直覺地認為他的自尊被藐視,無端在此受羞辱,所以他憤怒起來,慨然獨白:「我在曠野為那人看守所有的,以至他一樣不失落,實在是徒然了,他向我以惡報善」(21節)。 更甚地,他信誓旦旦說:「凡屬拿八的男丁,我若留一個到明日早晨,願神重重降罰與我」(22節)。 於是,大衛向跟隨他的人說:「你們各人都要帶上刀」(13節)。 眾人就都帶上刀,大衛也帶上刀。跟隨大衛上去的約有四百人(13節)。 真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 危機乍現 有拿八的僕人告訴亞比該:「大衛從曠野打發使者來問我主人的安,主人卻辱罵他們。但是那些人待我們甚好……。所以妳當籌劃,看怎樣行纔好,不然禍患定要臨到我主人和他全家」(14-17節)。 仔細聆聽僕人的報告後,亞比該頓時對當前的情勢,有一個瞭解。 除了知道大衛的要求外,以及剛愎丈夫魯莽的拒絕,憑著她玲瓏剔透的慧心,馬上能夠臆測到,自己丈夫驕傲自恃,不雅的言辭,必得罪大衛這位王位繼承人。 若不趕快處理,恐怕就像僕人所說的「禍患會臨到」,那時就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亞比該當時所面臨的兩難是,一方是自己的丈夫剛愎兇暴,無人敢與他說話,何況斯時他正在家裡設擺筵席呢! 一方是怒氣沖沖,挾大隊人馬直衝而來的大衛……。 《箴言》說:「忿怒為殘忍,怒氣為狂瀾」(二七4)。 她要如何挽這狂瀾於既倒?! 亞比該的智慧 以色列的聖者曾說:「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15)。 亞比該竟能在萬分火急的景況下,臨危不亂。她能以安靜的心態,去面對大衛暴烈的震怒;以周詳的思慮,去轉移大衛幾近失控的情緒;你說,她會失敗嗎? 人生世事,亦像戰爭; 知已知彼,百戰不殆! 既知大衛為何發怒而來,就可對症下藥。 大衛一來欠缺食物,二來被拿八羞辱;所以挾怒氣及人多的優勢,傾洩而來。 因此,亞比該於短時間內,大致估量,她必須針對這兩大問題,予以解決。 很快地,她預備豐盛的食物,要僕人趕快送出(18-19節),於此亦可看出亞比該的辦事能力,及對事情輕重緩急的判斷! 經云:「亞比該急忙……。對僕人說,你們前頭走……」(18-19節)。都在敘述著,她對時間緊迫感的掌握。 同時,對人性的了解,也是爐火純青的。 人的禮物為他開路,引他到高位的人面前(箴十八16)。 不是嗎?!見面三分情! 她可是親自跟隨在送禮的僕人後頭! 「這事她卻沒有告訴丈夫拿八。」 她的丈夫剛愎兇惡又自私,現又正享受筵席,酩酊大醉;若告訴他反壞了大事。因此,她當機立斷,即刻進行。 亞比該騎著驢,正下山坡,見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從對面下來,亞比該就迎接他們(20節)。 若不是亞比該急急的掌握時間,她想去攔阻大衛,恐怕就來不及了。 所以聖經才說,她「正下山坡」,就遇見大衛了,真是千鈞一髮! 時機的掌握,的確不容忽視! 亞比該不單聰明,也是俊美(3節)。 她必須善用她既有的條件;此外,她更有不凡的膽識! 你可想像當時的場面: 一美麗弱女子,騎驢,奔向四百名拿刀的彪形大漢;而且她是迎向他們,更首當其衝到大衛面前……。 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連大衛也為之動容。 難怪大衛禁不住讚曰:「妳和妳的見識也當稱讚」(33節)。 這般勇氣較之她那窩囊的丈夫,實在是天壤之別。 她丈夫拿八,光是聽到大衛拿刀,準備摧毀自己的家時,嚇都快嚇死了(37節);可笑!為人剛愎兇惡之徒,竟如此膽小怕死;外強中乾。 言語的智慧 《箴言》教導我們,許多有關說話的格言,的確可奉為處世圭臬: 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十二18)。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十五1)。 單舉以上二則,來印證拿八與亞比該,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拿八甫一出口的話,宛如利刀刺入大衛心中,瞬間觸動怒氣。 而亞比該的婉約之言,恰如醫人良藥,入耳輕柔舒暢,怒氣全消。 說話,確是一門藝術;吾人當好好學習! 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箴十五23)。 俗謂:「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亞比該此時說了一段好話,乃因適合其時。其實她不只說好話,更是說出了一段有見識的話! 什麼表現,可稱為有見識? 就是在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方法,做適當的事情。 亞比該一聽到僕人的報告,馬上明瞭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她必須把握時機,消除拿八家所面臨的危機。 除了迅速估量、預備送給大衛的禮物(那也需要智慧的)外,她即時行動,並不耽延(多數人總是延宕,慢吞吞地)。 待見大衛時,她急忙下驢,臉伏於地、叩拜,俯伏大衛腳前……(23節)。 這些表現,在在透露著她的謙卑,柔和,以及息事寧人的誠意! 我們試著解讀她話語的內容,將驚訝於她的大智慧: 首先,她直接認罪(願這罪歸我);其實事不關她,只是為要息事寧人,她願一肩承擔。 接著,她要求進言。 她請求大衛不要理拿八,她並非為拿八開脫罪過,祈求原諒。反之,她認同拿八是壞人,是愚頑人,性情兇暴,這種人的下場,都該與大衛的仇敵一樣。 她站在大衛的立場,替大衛著想;既然「我主為耶和華爭戰,並且在你平生的日子,查不出有甚麼過來……」(28節),何必理會拿八?!換言之,大衛是如此尊貴,為耶和華爭戰之人,何必與一自私、愚頑又貪愛世界的拿八一般見識?!(箴二六4) 亞比該進言的重點是勸大衛,不需要親自動手報仇;她也相信神必然不贊成大衛這種報復手段(26節)。 她只表明當初大衛派僕人來時,她並不知道(25節),以致有此種憾事出現(28節)。 她懇求大衛能接納她的禮物(27節)。 有聖經學者聯想到,這情境很類似以前雅各要與兄長以掃相見時的景況(創三三章)。當時雅各離開母舅家,欲回故鄉,結果遇見以掃,斯時以掃就是領著四百人,向著雅各浩浩蕩蕩而來……。 雅各本就心虛,所以備了一份厚禮,要送給以掃……(創三三10-11)。 這兩處《和合本聖經》都翻譯為禮物,只有《呂振中譯本》很貼切地譯作「祝福禮」;暗示聖經作者將亞比該提升至列祖一般的尊榮。 其實,若按雅各當時的心態,他是非常懼怕的;因此,他用盡了人所能想到的辦法,加上送禮,又不放心,再配以禱告,如此反反覆覆,繼續前行,但總不忘最後一招:逃! 與雅各的作為,比較之下,亞比該也是盡了人的辦法,加上送禮,配以謙卑柔和之姿態前去和解。 總覺得亞比該的行徑,正大光明得多。而且她是以一弱女子的角色,即使面對四百勇士,與之對立,毅然前往;那種勇氣有「泰山崩於前而面色不改」的豪情與超越。此種充滿矛盾對立的張力,反更凸顯她的超凡不俗,卓然而立。 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她的價值遠勝過珍珠(箴三一10)。 值得一提的,亞比該不是用美貌去迷惑大衛,也不單用禮物來滿足大衛;她是用智慧和敬虔作底蘊,秉持著對耶和華的信賴,對大衛引發一段字字珠磯的提醒與期許。 單在「撒上二五26-31」這小段內,她提到「耶和華」就有八次之多;言為心聲,言語中滿了神的作為、應許……;難道她的思想,不會被神所充塞?! 之前大衛躲在隱基底的洞中,本有機會殺死掃羅,但大衛敬畏神,也認為掃羅是神的受膏者,因而留他一命。但事後表態時講了一段話(撒上二四8-15),其中也不斷提起「耶和華」,共有四次之多。 所以,亞比該與大衛相較,則不遑多讓,甚有更超越之勢。 他們兩人都容貌俊美,更寶貴的是,皆敬畏耶和華,得神同在(撒上十六18)。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