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倚靠耶穌,人生有希望 ◎撰文/茁石 ◎期數:498期 ◎2019.03號


孩子不管長什麼樣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寶,面對不同的家庭環境與不同的經濟狀況,反應親子間的互動,尤其面對先天而來的罕見疾病,甚至已無治癒期望的兒女(多重障礙),旁人豈有「將心比心」的憐愛?視如己出的那種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胸襟?神創造的最初是──光,光是照亮黑暗,指引生命腳步的初始之要,也是驅逐黑暗(指罪惡)的必須。小孩若在父母崇高的願望中「跌倒」(望子成龍成鳳的希望破滅),這生命中最困難的責任,就是依然扮演懷抱、呵護,以加倍的心力,加倍的付出,永無法回收的照料;面對現實無法討價的守護,是旁人(非親非故)難明白的重擔!但唯有「光」憑藉著這永不衰微的亮光(父母之愛),才能讓孩子繼續邁向每一個步伐的挑戰。

站在教會門口,放眼遠顧,一對母子,看似手牽手,可是甩手間,見著那男孩不從的抗拒著,時而停頓,時而走動,比牛步還難掌控的一步步向著教會推進。原來是林姐妹半哄騙的,拉推那已人高馬大的孩子,雖已是高中生,卻連一句「媽咪」也無法表達,還好有雇請外傭幫忙,否則嬌小纖細的她,怎有辦法拉得動孩子。

好幾年前的一個過年初三,忽然一通電話:「傳道!我們要到臺中,想訂可容納六人的大房間,都訂不到了,可以幫忙協助代為連絡總會的宿舍?」趕緊拿起電話撥打之餘,妻子邊喊著說:「留在咱家就好了,為何麻煩留守的同工呢?」也對吧,我們家房間多──他們夫妻和兩個小孩一間、阿嬤和外傭各一間,住宿上沒有問題。感謝主,讓我們家有機會接待這個特殊的家庭,林姐妹夫婦深覺不好意思,但可以放心的暫住,又可以泡茶閒話家常,還真難得。自此,兩家更相知互動,重障的小孩也記得兩個哥哥(我的兩個兒子),對他們不陌生、會微笑,也互動得還不錯。雖然這幕回溯在眼前,但現實中,這孩子進步的速度是緩慢且越難哄騙了,因不再是幼童時期的體形,隨著身量的成長,雖看不出青春的模樣,卻比以前更難帶了。

林姐妹雖疲累的帶著領有殘障手冊的孩子,但依然樂觀、靠主。回想幼童時期,為了治癒病症,幾乎拖垮家計,問佛求神、尋靈丹妙藥、喝符水、找神醫、唸咒、收魂,直到費盡心思、心力交瘁,仍得不到任何幫助。

半夜孩子驚恐,嚎啕大哭,再怎麼安撫都無濟於事。終得已在真教會受洗的娘家母親一句叮嚀:「去找真耶穌教會吧!」「去禱告賴著主耶穌,人生才有希望」;母親的一番鼓勵,打破夫妻倆原先抗拒外人介入家庭軟弱的悲苦,因著主的憐憫,他們才能跨步、提起勇氣、進入教會、禱告主、交託主,終於看見孩子漸漸平靜、聽話。更在得聖靈後(夫妻倆同時),全家受洗歸入真教會,成為主的兒女,也因此得主開路。任警職的夫婿,可以順利上班,她自己的事業也逐漸起步,不擔心異狀的眼光,一心期望做聖工,報答主的愛。「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一二七1)。凡事都以喜樂的心面對,不單是「擠出」的樂觀,更是信靠主而來的盼望。

因弟兄被選為教會的總務,林姐妹這樣問:「傳道,家裡有折翼天使,我們能勝任嗎?」傳道回答:「機會」是神給的,不以當官的心態,而是以基督的服事精神,柔和謙卑,敬神愛人來擔任教會的職務。有誰批評?有誰多嘴?願作的心,遠遠勝過「一般得失心」,但必須做好準備,夫妻同心,凡事依靠主,存著為主做的心志,完成分內的工作;與他人同工,不自負自大,自滿驕傲,做主工必不徒然。

她敬神也幫助先生,兩人同心同行,互相鼓勵,不發怨言,從環境整理規劃、廚房炊事、接待外賓、訪問信徒,都一一認真視之。也因主的看顧,有特教學校接納孩子,夫妻倆就輪流接送,從放學回家到禱告睡覺的期間,孩子不再吵鬧,不再有突發的狀況。教會的同靈也看到了緩緩進步的孩子,同心讚美主的恩典。

夫妻間的磨合,生活目標的一致,生養、教育的責任,都因同一信仰,同心依靠主,漸漸的自我修正。加上聖靈幫助,逐一調整到互助互補,由外在行動的互相支援與內心無形的相互依存,心無旁騖的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在聖工上展現,彼此不但沒有猜忌,神也眷顧,因此,交託多了,放心更多了。夫妻常有溝通,有時帶著孩子,有時一同步行去教會,經濟穩定,心態更加平靜,那種力上加力的輔助,恩上加恩的領受,在職務上的責任用心,著實見到了神同在,因她們夫妻凡事感謝。接受這長期的操練,營造了屬靈的默契;聖靈增長,態度謙恭,與人和睦,如同「磁吸效應」,同工多了,體驗也多了,當然恩典更多。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腓二14),要在這世代中成為能發光榮耀主的「光明之子」果真不易,看似一個被邊緣化的家庭,單照顧的責任本就不輕,家庭經濟也相對沉重。倘若怨懟更多,無助於改善現實的難題,唯有堅定依靠,在患難中、無力時、軟弱裡,依靠聖靈,方能有釜底抽薪的可能。當苦澀的過程,難耐、艱苦、憂苦勞心,但心志轉換,反能靠主喜樂,讓屬靈的「良藥」來醫治破碎的心靈;信心在操練中成長,在不斷感謝的承擔裡結果,神的愛真讓那不健康的孩子──穩定、不吵、漸漸柔順,那看得到的果實,就是偶爾耍脾氣,蹲坐馬路中央,那身為母親的仍不急不徐的、蹲下、鼓勵、柔勸(當然必定馬上默禱靠主),不一會兒站起來了,手牽手了,直進到會堂口,還教導著:「要說哈利路亞,早安……」(其實都是媽媽說的,一手按在小孩的頭頂,示意點頭),他仍舊一個回應的傻笑,身為母親的滿足,此時表露無遺。我在一旁觀察,跟著脫口而出:「感謝主!讚美主!您辛苦了。」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