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奸詐之刀──約押殺亞瑪撒(上) ◎撰文/郭祝壽 ◎期數:491期 ◎2018.08號

經文:撒母耳記下二十章4-10節

一、從大衛的遺命思想起

大衛留遺命給所羅門,交待他要處置約押:「你知道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向我所行的,就是殺了以色列的兩個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益帖的兒子亞瑪撒,他在太平之時流這二人的血,如在爭戰之時一樣,將這血染了腰間束的帶,和腳上穿的鞋。所以你要照你的智慧行,不容他白頭安然下陰間」(王上二5-6)。

人之將死,會留下遺囑,內容必是其心中認為最重要,或未了之事。大衛在其遺言中特別提到三個人,要所羅門好好處理;不論是善待或惡待之,皆說明原因;當中最先提到的,就是約押。

讓我們不解的,約押不是大元帥嗎?不是勇士嗎?!在大衛建國之初,豈不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嗎?!那為何大衛特別交待,「不容他白頭下陰間」?

我們可就所羅門王要殺他時,所說的話,再強調其原因:
耶和華必使約押流人血的罪,歸到他自己的頭上,因為他用刀殺了兩個比他又義又好的人,就是以色列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猶大元帥益帖的兒子亞瑪撒,我父親大衛卻不知道。故此流這二人血的罪,必歸到約押和他後裔的頭上,直到永遠(王上二32-33)。

綜合以上理由,可知約押殺了兩個可做元帥的將才,而事先大衛竟不知道。

夫得千兵易,得一良將難;尤其大衛在建國過程,猶要統一南北不合的局面,適當的領導人才,本就不易得到;想不到,好不容易遇見押尼珥及亞瑪撒,竟先後都遭約押毒手,更何況這麼重要的事,大衛身為君王,竟事先都不知道,真是情何以堪?!

因此,我們大概可下個結論:透過他殺掉那兩個做元帥的人選,可看出他內心的隱憂及自私的野心。他很可能怕這兩個人的出現,會取代他元帥的地位,所以他要儘快排除異己,因為他們確是比他「又義又好的人」。

對於押尼珥及亞瑪撒的瞭解,我想他不至於太陌生的,更甚地,該是認識頗深的,他才會感受這二人的出現,對他的威脅。

所以,為了自己個人的野心與地位的穩固,他不惜犧牲人才,扼殺良才,不管國家此刻正是需求人才之際,也不顧及君王大衛的感受。

二、約押曾有的汗馬功勞

我們在評論一個人時,必須是優缺點皆提出,才算公正吧!
所以,我們將約押曾有過的好的表現,大概敘述如下:

1.大衛攻取錫安保障(代上十一4-6)

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到了耶路撒冷,就是耶布斯,那時那布斯人住在那裡。耶布斯人對大衛說,你決不能進這地方。然而大衛攻取錫安的保障,就是大衛的城。大衛說,誰先攻打耶布斯人,必作首領元帥。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先上去,就作了元帥。

耶布斯人如此自信,認為大衛決不能攻下耶路撒冷,必是此城易守難攻;然而,約押「一馬當先」(先上去)就作了元帥,可見其勇猛,也為自己搏得元帥頭銜。

2.與亞蘭亞捫人爭戰(撒下十6-19)

是次戰役,約押曾留下千古名言:「我們都當剛強,為本國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願耶和華憑祂的意旨而行。」

在大衛國度的發展中,約押的確有不可泯滅的汗馬功勞。

3.幫助押沙龍回來(撒下十四章)

因為押沙龍殺死暗嫩,最後只好逃亡到基述,住了三年(撒下十三28-38)。事後大衛「心裡切切想念押沙龍」。

經云:「約押知道王心裡想念押沙龍,就……」(十四1);他真是善體君心哪!有些為人臣僕的,主人的喜怒哀樂都無法掌握,那如何與主人同憂同樂呢!

所以,約押雖係一介勇士,他的心思,卻不粗獷;相反地,他有著非常細膩敏感的心思,再加上智慧地處理事情(例如教導婦人當說的話)(撒下十四2-3)。

你想想,一個人的特質裡,有勇氣+細膩+智慧……,這將是什麼樣的人?!

4.押沙龍死,大衛悲哀之際,約押諫之(撒下十九1-8)

眾民聽說王為他兒子憂愁,他們得勝的歡樂,卻變成悲哀。那日眾民暗暗地進城,就如敗陣逃跑慚愧的民一般。王蒙著臉,大聲哭號說,我兒押沙龍阿,押沙龍我兒,我兒阿。

約押進去見王說:「你今日使你一切僕人臉面慚愧了。他們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兒女妻妾的性命。你卻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你今日明明地不以將帥僕人為念。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龍活著,我們都死亡,你就喜悅了。」

「現在你當出去,安慰你僕人的心,我指著耶和華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無一人與你同在一處,這禍患就比你從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

於是王起來,坐在城門口。眾民聽說王坐在城門口,就都到王面前。

唉!真的是良言苦口,逆耳諫言;此時大衛只因喪失押沙龍,而情緒失控(也難怪,喪子之痛!)。但約押這段話講得絲絲在理;押沙龍叛亂造成極大內訌,如今終於平靖,百姓自必沉醉於得勝的歡樂。但因大衛的私情,此氣氛變得悲哀。

旁觀者清,約押看明了大衛此時所將遇的危機,那就是「失民心」;「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君王若不能體恤民心,則國危矣!
這批百姓,為大衛出生入死,如今勝利在握,大衛竟枉顧他們的感受……。

事有本末輕重緩急,大衛在傷心當頭,也惟有約押的重話,能夠給予當頭棒喝吧──「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龍活著,我們都死亡,你就喜悅了」(撒下十九6)。

好刺激,好直接!

我看也惟有約押有這個膽,敢在此批「逆鱗」。

大衛是聰明人,一聽心中就清明。經云:「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箴十二15)。

又云:「一句責備話,深入聰明人的心,強如責打愚昧人一百下」(箴十七10)。

這些箴言說得真好,有些人幾乎要打死他了,他還不知狀況哩!
於是,大衛按照約押所建議的,起來,坐在城門口;請看,眾民馬上有回應……。(就挽回了局面)

此事,該給約押大大地讚賞一番才對!

5.大衛欲核民數,約押又阻之(撒下二四1-4;代上二一章)

大衛在此次數點以色列人,這舉動是憑自己意願,神並未吩咐他,而且神更不喜悅這事(代上二一7);所以問題當出在「大衛的動機」上。

起初連約押聽到這命令,都覺得不妥,亦勸戒曰:「無論百姓多少,願耶和華你的神再加增百倍,使我主我王親眼得見。我主我王何必喜悅行這事呢」(撒下二四3)。

奈何大衛一意孤行(代上二一4),終於得罪神,帶給全國大災難。

以上數則,多少讓我們看到約押,對於局勢的分析,事情的判斷,總是有不錯的層次;甚至當大衛身涉險境,他也能勇敢諫言。因此,他在大衛的建國團隊中,應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未上英雄榜的元帥(撒下二三8-37)

大衛勇士的名單,有約押的兄弟亞比篩,也有亞撒黑(撒下二三18、24),還有幫約押拿兵器的(37),都登上英雄榜,獨缺大元帥約押,豈不怪哉!

有人認為,它給我們的亮光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是得不著真實尊榮的。

約押有幸成為偉大君王大衛的元帥,本該竭盡己能,忠心順主來鞏固國家;然而,往往在某些關鍵,他卻又不是那麼「聽話」。

總覺得,他是「寄生」在這個國家裡,也依附在大衛身上,不斷地吸取養分,也不斷地壯大自己。

如果大衛的政策,有違反他的利益,通常他是不會配合的。

以下例子,或許可現端倪:

1.殺死押沙龍(撒下十八章)

當押沙龍反叛,最後大衛派兵與之決戰,出發前,王特別囑咐約押、亞比篩、以太(三位統領)說:你們要為我的緣故,寬待那少年人押沙龍……王囑咐眾將的話,兵都聽見了(5節)。

當然押沙龍反叛、被殺,這事值得探討。以押沙龍所犯的錯,弒兄、縱火燒毀農田、亂倫、背叛,意圖殺死其父,奪其國,登王位,簡直罄竹難書。

若根據《申命記》二十一章18-21節的內容,人有頑梗悖逆之子,作父親的應該帶他到長老和眾人面前,讓眾人用石頭將他打死。

所以,押沙龍應是死有餘辜的。大衛若秉公處理,早應將他繩之以法。

奈何,大衛竟陷於兩難之間。對方是他的兒子,所以他有二個立場的感受,一是以君王立場,則他責無旁貸,需憑公義處理(箴十四34);一是以父親立場面對,那真是為難了。

起先,大衛吩咐「要為我的緣故」(5節),即是以父親立場說的;但那畢竟是「私情」,父子之情雖可貴,總不能凌駕於國情之上。請再思,「寬待那少年人」……。

如果押沙龍所犯下滔天罪孽,都可寬待(或從輕發落),試想,那些蠢蠢欲動的壞蛋,還有何顧忌?!那國家又如何治理?!

約押必定瞭解其引發的嚴重性,所以,雖大衛王吩咐下來,眾軍兵也都聽見了,也「不敢」違背王命。然而,他就是不顧一切地,要終結押沙龍的生命。

或許,他就是認定,唯有押沙龍死,整個事件才會落幕。

事後大衛雖然傷心,卻也不敢埋怨或責備約押,應該就是對此事的無聲認同!

只不過約押殺死押沙龍的那段過程,讓人覺得太過霸道、冷酷、無情……。

看看當時情景:「約押手拿三杆短槍,趁押沙龍在橡樹上還活著,就刺透他的心。給約押拿兵器的十個少年人,圍繞押沙龍,將他殺死」(撒下十八14-15)。

2.殺死押尼珥(撒下三章)

押尼珥本係掃羅的元帥(撒下二8-9),在掃羅家大有權勢(撒下三6),掃羅兵敗後,扶持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為王;後與伊施波設鬧翻,來歸大衛。

當時大衛尚未統一全國,他首先只在希伯崙作猶大家的王七年半,在亟需統一全國之際,押尼珥來歸,對大衛是如虎添翼;因他對北方有極大的影響力。

請看,押尼珥對自身的影響力,是有很大的把握的:「押尼珥打發人去見大衛,替他說,這國歸誰呢?又說,你與我立約,我必幫助你,使以色列人都歸服你」(撒下三12)。

因此,大衛就與他立約(撒下三13)。

聖經記著:押尼珥帶著二十個人,來到希伯崙見大衛,大衛就為押尼珥和他帶來的人,設擺筵席。

押尼珥對大衛說:我要起身去招聚以色列眾人來見我主我王,與你立約,你就可以照著心願作王。

於是大衛送押尼珥去,押尼珥就平平安安的去了(撒下三20-21)。

看來,大衛的前景一片光明;哪料,不久約押從前線回來,聽說押尼珥來過,馬上去質問大衛:「你這是做什麼……,你當曉得……是要誆哄你,要知道你的出入……。」

私底下,派人去追趕押尼珥,並將他帶回;大衛卻不知道(撒下三23-26)。

好個約押,你看他多敏感?!

一聽說押尼珥來過,他馬上去見大衛王,並質詢「你做什麼」;這豈是為臣的態度嗎?!難道他真的認為,對方只是來刺探情報嗎?!非也!

緊接著,他派人去追押尼珥……。大衛卻不知道。

好個「不知道」。

君王不知道僕人所做的事?!

你想,約押(僕人)不讓大衛知道此事,表示著約押心中,暗藏鬼胎……。

說押尼珥是為刺探情報,只是障眼法,使之煙霧迷漫,讓人看不清自己欲對付他的真正動機。

可能的動機有二:

1.比較表顯的理由,是為其弟亞撒黑報仇(撒下三30,二12-25)。

2.更深沉的因素,該是擔心押尼珥會取代自己元帥的地位吧!

場景:「押尼珥回到希伯崙,約押領他到城門的甕洞,假作要與他說機密話,就在那裡刺透他的肚腹,他便死了」(撒下三27)。

整個故事的最高潮,嘎然在此停止。我們也可以將畫面定格在影像中,你就會覺得它格外地真實與清晰。

約押殺死押尼珥,一來既可替弟報仇,又可免除對自己地位的威脅,三來更能陷大衛於不義;這一箭三雕之舉,誠然厲害可怕。

看,事後大衛的反應:「大衛聽見了,就說:流尼珥的兒子押尼珥的血,這罪在耶和華面前必永不歸我,和我的國。願流他血的罪歸到約押頭上,和他父的全家。又願約押家不斷有患漏症的,長大痲瘋的,架柺而行的,被刀殺死的,缺乏飲食的」(撒下三28-29)。

大衛先表明自己的無辜;再為此事對約押發出了咒詛(亦可見他們之間,有很深的心結存在,否則不可能有那麼可怕的咒詛)。

大衛為押尼珥之死,作了一連串的反應,來表達他的「哀悼之意」(撒下三31-35)。

1.吩咐眾人撕裂衣服,腰束麻布,在押尼珥棺前哀哭,王也跟在棺後。

2.將押尼珥葬在希伯崙。

3.王在墓旁放聲而哭,眾民也哭。

4.王為押尼珥舉哀:何竟像愚頑人死?

5.日落之前,王不喫飯。

也因著這些哀慟的舉動,眾民「纔知道」殺尼珥的兒子押尼珥,並非出於王意。

大衛差點就背黑鍋了,所幸他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我看,他這次所流的眼淚,是有價值的,也助他自己脫離了不義!

而這一切,就是約押的傑作!

大衛的感嘆

經文:「王對臣僕說:你們豈不知今日以色列人中,死了一個作元帥的大丈夫麼?」(撒下三38)

押尼珥之死,在大衛的掂量下,不單是他失去了一個人才,更是國失棟樑,所以他強調「以色列」人中;倍覺惋惜!

何況押尼珥又不是普通人才,而是可當「元帥」的將才,真是太可惜了。因將才可遇不可求,一將難得啊!

同時,我們也因大衛如此感情之自然流露,發現他的偉大之處:「以國家為己任」的大格局。

一個人若非有恢弘的胸襟,是無法有此大格局的;對人才的包容,也就無法以廣闊的視野去接納了。

試比較對押尼珥這人,大衛和約押兩人的態度如何,高低立判。

我們呢?在教會中(神國),是否心繫神國的發展,而有寬廣胸懷,接納不同恩賜的人才?欣賞「比自己強的人」?(腓二3)

還是只想到自己(小格局),排除異己,見一個殺一個,就如約押般;緊接著下一個就是亞瑪撒了……。

吾人也可與大衛同聲一哭:
押尼珥啊,你何竟像愚頑人死呢?你手未曾捆綁,腳未曾鎖住。你死,如人死在罪孽之輩手下一樣(撒下三33-34)。(待續)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