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智慧之刀──所羅門斷案 ◎撰文/郭祝壽 ◎期數:490期 ◎2018.07號

經文:列王紀上第三章全

那婦人說:不然,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

這婦人說: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

他們在王面前如此爭論。

王說……就吩咐說:拿刀來!人就拿刀來。王說:「將活孩子劈成兩半,一半給那婦人,一半給這婦人。」

活孩子的母親為自己的孩子心裡急痛,就說:求我主將活孩子給那婦人罷,萬不可殺他。

那婦人說:這孩子也不歸我,也不歸你,把他劈了罷。

王說:將活孩子給這婦人,萬不可殺他,這婦人實在是他的母親。

以色列眾人聽見王這樣判斷,就都敬畏他,因為見他心裡有神的智慧,能以斷案(22-28節)。

眾所周知,所羅門是智慧的君王,但智慧是很抽象、很難說明的;因此一個人是否有智慧,就須由其談吐、生活、行為來表顯了。

一、智慧的考驗

所羅門登基不久,就遇見一件訴訟案,且是一個難審的案件,即是「真假母親」;在那科學還未發展到像如今這般精密的時代,也無法作基因檢測的鑑識,的確是個難題。

但所羅門倒是出人意外地,要人拿刀將活孩子劈成兩半;一人分一半。
他並不愚昧到,真以為一人分一半就解決「爭吵」的局面。

將活孩子劈成兩半,孩子必定死掉,那是何等血腥殘忍的場面。有哪一個母親願意目睹這般情境?

所以,在那「一刀斬下」的瞬間,真母親「心痛」如絞,寧願放棄那一份擁有,為要守護孩子的生命,所以她呼喊,將活孩子給她罷,萬不可殺他。

她甘願承受愁苦,也不願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這就是母親的真正偉大。

反觀,另一個母親,倒是不痛不癢,她何必緊張,何必傷痛?!

她說「把他劈了罷!」(真是別人孩子死不完)

如此難斷的案子,竟在所羅門的一聲號令下,「迎刃而解」。原來他利用人的心裡自然反應,在剎那,趁著頭腦來不及會過意來的反應,來探知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母親。

的確是「神斷」;有「神的智慧」!

斷案後,可見之結果:

最高興的,莫若那一個偉大的母親了。而且也因此,眾人都敬畏所羅門;這對於他往後的治理生涯,應有很大的助益吧!

眾人能看出他有「神的智慧」,也間接給神得到榮耀吧!

個人認為,若是出於神的智慧,它所表彰出的結果,必能榮神益人。

拿刀來 劈成兩半

刀,乃是理念與智慧的延伸;所羅門先有智慧在其內心,遇判斷之須,內心必審度如何處理,心中既有定案,所以他說:拿刀來,接著「劈」兩半(動作、執行)。

蓋拿刀劈下皆是可見之行為,所以,往往我們外在行為的表現,常是內在精髓的凸顯。「腹有詩書氣自華」,真言也!

「一刀斬落 智慧現」,筆者個人很喜歡用此句形容所羅門的這個事蹟。

當他聽完兩婦人的控訴,他毫不遲疑地下決定,要如何做……。

可見,他內在智慧是何等充裕。同時也非常自信地……。

斷案,斷出了真假、是非、善惡、美醜(人性之美醜)……。

這是處世的智慧,生存的智慧啊!

二、智慧的由來

之前,在基遍夜間夢中,神主動向所羅門顯現,並允諾「你願我賜你甚麼,你可以求。」

於是所羅門求智慧。

可見所羅門的智慧,是祈求來的。斷案之後,眾人看他「心裡有神的智慧」也可印證。

難怪《雅各書》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一5-8)。

在這兒,神主動、應允、賜予……,如此這般,豈非神的慈愛嗎?!
「所羅門因為求這事,就蒙主喜悅」(王上三10)。他不單把握神給他的機會,更要祈求得蒙主的喜悅。

如何祈求,以及所求為何,該是重要的關鍵。

我們不妨看看,所羅門當時怎麼說:「耶和華我的神啊,如今祢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僕人住在祢所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所以求祢賜我智慧,可以判斷祢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王上三6-9)

這真的是一篇情文並茂,鏗鏘有聲的模範禱詞,難怪會得主青睞喜悅。

首先,他提到「是神」使他作王(表達他對神的感恩),作王就必定要判斷眾民(這是神賦予他的工作),百姓又是神的選民,多得不可勝數;更令人擔憂的是「我是幼童」,「不知應當怎樣出入」。

簡單言之,他「知道」自己的身分(君王)、工作(斷案)、狀況(幼童),但「不知」應如何出入(前瞻)。

以當時的處境,他的心似乎擺渡於「知與不知」之間。

人貴在於要有自知之明;就算能力有限,也要有這般認識,認明自己各方面的狀況,包括優缺點、性向、年紀、身體等方面,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即將面對的挑戰;若明瞭自己的有限,就更能跳脫出個人成見的局限,那麼他的宏觀與微觀能力,必更能提升。

借老子言一用(老子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最簡單短淺顯的意思,即──

一個人若能知道自己不足(或不明白)之處,那是好的;因為知道自己何處有缺欠,就會在那兒補強;長此以往,就會愈來愈豐富愈充足。

但若一個人,該懂的事他都不懂(或自以為甚麼都懂);既存這般自滿自足的心態,那將是種弊病,容易陷於無知有害的自恃中。「你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麼?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二六12)。

唯有警惕自己,擔憂自己陷溺於這樣無知又自滿的可憐境地,才有可能不患這種毛病。

若真有這般考量,則對自己的評估,應是較真實的,就不容易自欺欺人了。

我們試以摩西為例看看:

當他四十歲時,他想拯救同胞,「他以為弟兄必明白神是藉他的手搭救他們,他們卻不明白」(徒七25)。

不惟他的同胞不明白,摩西更不明白(這就是自以為是)。不錯,神是要藉著他的手完成拯救事工;然而不是這時候,因為憑彼時的摩西,他的靈修等等預備之工,猶未完成,尚不足以完成那艱難事工。

反觀,八十歲時神呼召他,是賦予任務(出三10);他卻說:

我是甚麼人,竟能去……從埃及領出來?(出三11)

四十歲時是初生之犢,什麼都不怕(也什麼都不知),所以「敢」一頭栽下去……。

八十歲,經歷過埃及王宮的栽培,又穿越米甸曠野的洗濯,他更成熟,也更純淨,但似乎變得更畏縮了(因對自己、大環境的認知更真實)。
所以,他不再自欺欺人,他強調「我是甚麼人」;表現了他的真知,單靠自己是無法成事的……。

又言「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老子七十二章)

意為:因此聖人但求自知,而不自我表揚;但求自愛,不自顯高貴。

歸納之,即要「認識自己」。

所羅門不諱言自己是「幼童」,不知如何出入;也似乎在表明,憑此時此刻自己的人生歷練,猶不足以帶領全國,所以他求神賜智慧,否則「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王上三9)

大衛的呼求:「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詩二七1)

知道自己不足,才可能向神呼求吧!

我們也應感佩所羅門王,有這樣高瞻遠矚的眼光,及謙沖自牧的態度。
神說:「你既然求這事,不為自己……」(王上三11-12)。

神掌握到禱詞中,最具價值的核心──不為自己。

也就是這種無我無私的胸襟,特別蒙主悅納;這豈不也是耶穌所標示的心懷嗎?!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神的形像……反倒虛己……(腓二4-8)。

神又說:

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

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你的」(王上三12-13)。

至終,所羅門得到了空前絕後的智慧;他也得到了他所沒求的其他意外恩典。

據聖經所言:

神賜給所羅門極大的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測量。所羅門的智慧超過東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

他的智慧勝過萬人,勝過以斯拉人以探,並瑪曷的兒子希幔、甲各、達大的智慧;他的名聲傳揚在四圍的列國。

他作箴言三千句,詩歌一千零五首。他講論草木,自黎巴嫩的香柏樹直到牆上長的牛膝草,又講論飛禽走獸、昆蟲水族。

天下列王聽見所羅門的智慧,就都差人來聽他的智慧話(王上四29-34)。

唉!真的是「通天地,貫古今」。感覺似乎:上窮碧落下黃泉……。不禁要高呼:聖哉!妙哉!奇哉!偉哉!

我們的神,真是「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也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

三、智慧的運用

經云:「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林前十二4-11)。

又云:「祂所賜的有使徒……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1-13)。

神賜各種恩賜,是為了造就教會,服事大家;所以恩賜並非拿來炫耀,不然將變成屬靈的驕傲。

所羅門王當初蒙神賜智慧,是為判斷百姓,判別是非……。

現在,機會來了,兩個婦人爭孩子的案件……。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傳三1)。所以智慧也須「適時」的使用。

主耶穌講過一個「交銀與十僕的比喻」。

有一個貴冑往遠方去,要得國回來。便叫了他的十個僕人來,交給他們十錠銀子說,你們去作生意,直等到我回來……。

又有一個來說,主啊,看哪,你的一錠銀子在這裡,我把他包在手巾裡存著。我原是怕你,因為你是嚴厲的人,沒有放下的還要去拿,沒有種下的還要去收。

主人對他說,你這惡僕,我要憑你的口,定你的罪……。

主人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路十九11-27)。

比喻中,主人往遠方去,交銀給僕人,要他們去作生意。

前兩個僕人,都運用他們不同的能力,各自賺了十錠及五錠銀子,也都得主人的讚賞。

倒是第三個僕人,沒將銀子拿去運用,反而用手巾包著;雖沒受虧損,但也沒獲益。唯有他被主人責備!因他沒有好好把握時間,努力去賺取!

曾有傳道調侃:「銀子包在手巾裡……」

通常我們工作勞苦,在外奔波,總易汗流浹背,那時候,手巾就派上用場了。

如今這僕人卻用手巾包銀子,也可表現出他根本是偷懶,不作工,不流汗;所以手巾可包銀子收起來。

這般理解,很可愛吧!讓我們會心一笑!諸君,請問,你的手巾作什麼用的?!

昔年,所羅門王蒙神安排,完成一件他人生中最有價值的工作,就是建造聖殿。連帶的,許多相關的工作,都要搭配。

其中,有一類就是「銅作」的器物,那需要特別的技藝,特別的人才……。

所羅門王差遣人往推羅去,將戶蘭召了來。他是拿弗他利支派中一個寡婦的兒子,他父親是推羅人,作銅匠的。

戶蘭滿有智慧、聰明、技能,善於各樣銅作,他來到所羅門王那哩,做王一切所要做的(王上七13-14)。

戶蘭「滿有智慧」,善於銅作,他做出一切王所要他做的;可見不單要有技巧,更要有智慧(才有巧思)。

後來聖殿中一些很有名的器物,都出自他手;如銅柱(15-22)、銅海(23-26)、銅座(25-37)、銅盆(38-40)。

戶蘭,生逢其時,巧遇所羅門蓋聖殿,得以一展所得,貢獻其恩賜,留名聖史。作工,不但要把握機會,更好能配合恩賜去發揮,如此相得益彰。
耶穌曾說過:「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九4)。

無獨有偶地,在摩西的時代,那是較久遠的日子裡,斯時,神的百姓還在曠野流浪,摩西奉召搭建會幕;同時,神也選召另一工人比撒列。請看: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看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已經題他的名召他。

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做各樣的工。能想出巧工,用金銀銅製造作各物,又能刻寶石,可以鑲嵌。能雕刻木頭,能做各樣的工。

……凡心裡有智慧的,我更使他們有智慧,能做我一切所吩咐的」(出三一1-6)。

戶蘭也好,比撒列也好,真是生逢其時,一個遇見蓋聖殿,一個遇見搭會幕之時。大部分的人,要躬逢盛世是很難的,才有那麼多人懷才不遇,有志未伸哪!

他們兩人都有類似的情況,被神的靈充滿,有智慧,能想出一切巧工,幾乎無所不精。

但最可貴的是,他們把握住臨到他們的機會(傳九11),將他們的聰明、才智、技巧,發揮在神的聖工上;相信在他們有限的生命中,將留下豐富瑰麗的色彩。

反思自我,今日我們可有從神那兒,領受豐盛的智慧?或其他恩賜?!
當神賜的機會來臨時,我們能否欣然奮起?!使我們本是平庸的生命,臻向超凡?!

所羅門王的刀斬落之時,

現出真與假

是與非

善與惡

美與醜(人性的)

如此,黑白分明,光暗對比,也惟有神的道,才能臻比。

乃因,「他回到耶路撒冷,站在耶和華的約櫃前,獻燔祭和平安祭……」(王上三15)。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