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刑罰之刀──天地間的執刀者(下) ◎撰文/郭祝壽 ◎期數:489期 ◎2018.06號

天地間的執刀者


經文:「大衛舉目,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天地間,手裡有拔出來的刀,伸在耶路撒冷以上。大衛和長老,都身穿麻衣,面伏於地」(代上二一16)。

之前,迦得傳達神三項災禍時,最後一項,就是三日的瘟疫。那時,是這樣描述的:「耶和華的刀」,就是「三日的瘟疫」,也即是「耶和華的使者」在以色列的四境施行毀滅。而這使者也因任務之故,稱作滅民的天使,或滅城的天使(撒下二四16-17;代上二一15)。

所以,
耶和華的刀 = 瘟疫 = 滅民、滅城的天使
刀是工具,在此透過天使執刀,表達執行神的審判(或刑罰)。

刀已拔出(代上二一16),伸在耶路撒冷上面,顯示此城已命在旦夕,危機迫在眉睫。

稍早,已經在全地死了七萬人,現惟獨耶路撒冷倖存,然未脫離危機;因為天使的刀直到後來獻祭完畢才收刀入鞘(代上二一27)。

或許,我們可嘗試將大衛所看見的,定格成一畫面,那將給我們更深刻的印象:

1.站在天地間的使者

天使本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屬靈、超越的;在此更以站在天地間來形容,倍覺形像之高大。

蓋天、地之遙是何等遠,而使者卻站在天地間,難道不覺得他異常地高大嗎?!以廣大天地為背景,拓展我們的眼界,要開闊,要廣大。

如此,將要突出神的偉大與人之渺小。

大衛統計人口之目的,誠如我們前文所論,脫不了炫耀、自負本國的富強,及軍力的壯盛,骨子裡頭乃是「自我」、「驕傲」;他的眼,他的心,都集向自己的偉「大」。

神給他看到的畫面,剛好打破他的迷思;人及人所作的一切,都是何等地渺小,包括寶貴聖城在內,都可成為神的俎上肉!

人的所有,在神浩瀚的無垠空間裡,根本算不得什麼!那又有什麼可自負的呢?!

讓我們學會以大格局來衡量周遭的事物,莫讓自己陷溺在自我的小格局窠臼中吧!

再者,大衛當時人力調查,動員許多人,走遍全國,費時九個月又二十天(真是勞民傷財),才得出約一百五十萬左右的人數;就算這種數據,能滿足他的慾望,甚至讓他誇耀,可是,很諷刺的,當他想藉人口數目來炫耀時,神僅在三日之內,就削弱了他的力量。那麼,人數多寡還值得倚靠跟誇口嗎?!

若不是神的憐憫,刀已出鞘,放在聖城之上(那是要滅城的表示)……。

2.大衛看見使者手裡有拔出的刀

神差使者去滅耶路撒冷,「剛要滅的時候」……吩咐滅城的天使……「住手」(代上二一15)。那時大衛看見……使者站在天地間……「刀伸在耶路撒冷以上」。

刀伸在耶路撒冷上,表示神的刑罰臨近了,若不是神喊停,刀就斬下了;剛巧那畫面被大衛看見……。

大衛看見的,是「聖城的危機」;現在只是暫停的空檔,因為還沒收刀入鞘(代上二一27);刀子是可能隨時砍下的。

大衛看見的這場面,驅使他和長老們認罪悔改禱告(代上二一16-17)。引發神更進一步的帶領(代上二一18)。

新約時代,主曾為聖城哀哭,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來……,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路十九41-44)。

耶穌說「巴不得……你知道……」。

可見主的心何等急切,然而人們的心又是何等遲鈍;對於聖城將要遇到的危險,茫然不知,所以也不知防患,不知改變,更不知珍惜平安的日子……。

我們呢?!有屬靈的看見嗎?!

大衛還是留下很好的典範。勇於認錯,也願意承擔責任,更不捨受他連累的子民;他這種人雖非完美之人,但夠格作領導人的。

他緊接著又作另一次的認罪禱告:「吩咐數點百姓的不是我麼?我犯了罪,行了惡,但這群羊做了甚麼呢?願耶和華我神的手攻擊我,和我父家,不要攻擊祢的民,降瘟疫與他們」(代上二一17)。

因見天使舉刀,似乎動手在即;又不忍之前死了那麼多的人;遂令他作如是承擔責任兼急迫的認罪禱告。

這個禱告引發神進一步帶領的指示。

刑罰歸刑罰,赦免歸赦免;完全是兩回事。

神的指示,是要幫他解決「罪」阻隔的問題。甚至大衛都覺得自己所行的,是罪的行為。

記否,他第一次良心不安禱告所說的:「我行這事大有罪了,現在求祢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代上二一8)。

第二次禱告:「吩咐數點百姓的不是我麼?我犯了罪,行了惡……」(代上二一17)。

神的指示,就是要大衛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為神築一座壇。大衛就照著做了。

有個小插曲,起初阿珥楠願將築壇之地,以及獻祭之牛、麥子、柴(打糧的器具),通通送給大衛;然而大衛不肯用白得之物獻祭,硬是給予六百舍客勒金子。

最後大衛在那兒築壇獻祭,蒙神應允,從天降火下來於祭壇上。

此時,神吩咐使者,他就「收刀入鞘」(代上二一27)。

總結:耶路撒冷如何平安


1.神豐盛的憐憫(代上二一15)

2.大衛的認罪禱告

(1)第一次:蒙迦得宣告三樣災(8-12)。

(2)第二次:蒙迦得傳達築祭壇(17-19)。

(3)第三次:築壇獻祭後禱告(26-27)。

所以禱告往往獲意外恩典,會由黑暗走向光明。

3.大衛看見舉刀天使的異象

相信這是神開他的眼睛,讓他能看出聖城的危險。我們也要祈求聖靈充滿,開啟我們的眼睛。

大衛見異象後,鞭策他迫切祈求;所以萬一你有什麼屬靈看見,務必要更進一步行動,而不要炫耀。

4.順服先知的話

迦得奉神的名所說的話,大衛都照著去做,那即是順服。他不單「聽」,且「照著行」;完全順服。

P.S.見異象,聽神言,皆不是只當作知性的貲產來炫耀;而該是更激發我們屬靈生命的躍動,投入更深的事奉。

5.買地、築壇、獻祭皆要付代價

大衛對阿珥楠說:「我必用足價向你買,我不用你的物獻給耶和華,也不用白得之物獻為燔祭」(代上二一24-25)。

在此築壇獻祭的主要目的,乃是解決大衛罪的問題;之前的罪行已經阻隔了大衛和神的溝通;如今既蒙指示解決的辦法,當然須心誠意真,獻祭怎能用白得之物?!怎能不用犧牲、付代價呢?!

P.S.同樣地,今日我們的信仰,不能只有外在的形式。「聽命勝於獻祭」(撒上十五22)。獻祭,是生命的事奉!是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神的。

大衛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獻燔祭和平安祭,求告耶和華。耶和華就應允他,使火從天降在燔祭壇上。耶和華吩咐使者,他就收刀入鞘(代上二一26-27)。

可對照《撒母耳記下》第二十四章25節經文:「大衛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獻燔祭和平安祭。如此,耶和華垂聽國民所求的,瘟疫在以色列人中就止住了。」

築壇,乃建一敬拜神的場所,亦是神人相交之地。

獻燔祭和平安祭,在表達認罪悔改求赦和感恩。恢復與神的溝通。

當大衛獻祭完畢,神悅納應允他。首先,我們看見「火從天降」在燔祭壇上;那是表示神欣然接納且應允的可見現象。

「火從天降」這景象,我們不是太熟悉了嗎?!

印象最深刻的,該是所羅門王獻殿禱告後那次的記錄了。當時所羅門祈禱後,有火從天上降下,燒盡祭物,且神的榮光充滿殿……,眾人看見就……叩拜、稱謝神(代下七1-3)。真是令人內心澎湃的一刻!

另一次叫我們熱血沸騰的,就是以利亞先知在迦密山上,為扭轉日益傾墜的全國信仰,而作的禱告與獻祭(王上十八36-39)。

接著,耶和華吩咐使者,他就收刀入鞘;結果是瘟疫止住了(平安了)。

稍早,大衛看見神的使者,站在天地間,手裡有拔出的刀(刀已出鞘),放在耶路撒冷以上……。(這是隱藏的危機)

直到大衛獻完祭,神悅納之,才又強調收刀入鞘(危機解除)。

所以,從拔出刀,到收刀入鞘,之間的轉變,就是介入「築壇獻祭」這一段過程;也就是說,它彰顯的神學意義是,從刑罰到恩赦;由毀滅到平安!

其實,就本章(代上二一章)的結構,亦呈現如下的安排:犯罪(1-6),刑罰(7-17),得贖(18-30)。

故事的結尾,在神所揀選的地方(阿珥楠的禾場)象徵出來。

當然,今日我們不會去強調耶路撒冷聖殿祭壇的重要性。

相反地,它標誌著神介入人間,在神所指名揀選的地點(真教會),與人同在,只要人們願意為自己過去的錯行,認罪悔罪,求告,依賴祂的救贖,必能雨過天晴,重見光明,享受風雨過後的寧靜。

很奇妙的是,起初神的使者站在阿珥楠的禾場(代上二一15),後來神派迦得去告訴大衛,要築一座祭壇,地點也是在阿珥楠禾場(代上二一18)。這真是神指定的地方。

大衛順服去行,也在阿珥楠禾場築壇。

這地方日後竟成為所羅門王蓋聖殿的所在地(聖殿由此產生)。

奇哉!若由整個事情的發展過程,則是由罪進到恩,由大衛個人面見神,演變到全國(甚至全人類)都可朝見神。

如今,恍然大悟!原來,聖殿的基礎是「愛和犧牲」。

耶路撒冷的聯想


雖然在「代上二一15」早就表明神寬恕聖城,但天使的刀仍然拔出,置於聖城之上,直到「代上二一27」為止。其中,我們看到大衛和長老們的禱告,以及為獻祭築壇所作的種種預備,這一切似乎在說明,刑罰遲來的原因(神在等候他們的表現)。

或許,我們應該以正面的說法來詮釋;神雖暫時寬容,假使他們不把握時間,好好預備,那麼依然不能逃離審判。

就像彼得談到主來的日子:「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8-13)。

人往往不珍惜與把握主給予的寬容時間;主來時,只有兩種結果,沉淪與得救。
以色列的歷史上,曾多次遇見耶路撒冷城將要被毀滅(猶如本章中神的使者的刀伸在耶路撒冷上);面臨滅城的危機時,他們如何反應?!結果如何?!

我們可用兩個特例說明:

一、被拯救(王下十九章)

它闡明在希西家作猶大王時,亞述圍攻耶路撒冷;希西家靠著迫切禱告,這城奇蹟似地獲得拯救。

二、被毀滅(王下二四18-20,二五章)

巴比倫圍攻猶大時,嚴重的破壞和毀滅。當時的猶大末代君王西底家,只知道一昧地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惜了,神事先安排耶利米先知,以神的話勸他,他都不自卑,以至於……(代下三六11-21)。

我們的態度,將決定我們的高度!「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祂必叫你們升高」(彼前五6)。

巴不得我們看出聖城(真教會)的處境,知道關係我們平安的事……。

大衛當時看見了聖城將遭遇的危機,所以他著急的、痛心的認罪禱告。

我們可有看出……可有禱告……?!

詩云:「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愛你的人必然興旺」(詩一二二6)。

鑑戒:對末世真教會的啟示


大衛核數勇士這事,元帥約押執行得很勉強,事後大衛也自責,更衍生至被神管教,可見這事的嚴重。

基本上,在當時評估軍隊潛力,是種傲慢的行動,和缺乏對神的信靠;反而是泛散出倚靠自己勇武有力的自傲心態。

難怪,後來大衛認錯時,一再表明自己有罪和愚昧(假若只單純的人口調查,何來愚昧?又何必認罪?)

《箴言》曰:「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是吾憂也!

《啟示錄》中提到的老底嘉教會(啟三14-22),是使徒末期的教會,也是末世教會的預表與借鏡。

他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話語中充滿了自恃自炫。一開口就是「我」(沒有神),內容是「富足」(很豐富),所以「一樣都不缺」(好大的口氣);既然什麼都不缺,何必常到神前禱告?

他的富足,讓他自滿自炫,與神漸行漸遠,而他卻不自知……。

看神對他的呼籲:「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請問,你可曾於不知不覺(富足中),將主排斥於門外?你可又為主打開心門了嗎?!

末世的教會,若因長大成熟而趨於茁壯,卻因屬世條件豐富,自滿自足,停止前進,必成屬靈瞎子,陷在可悲的腐敗中。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