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刑罰之刀──天地間的執刀者(上) ◎撰文/郭祝壽 ◎期數:488期 ◎2018.05號
經文:代上二一章;撒下二四章

說明:大衛核數民數,惹神發怒,欲加刑罰於大衛和他的子民……

神不喜悅

若根據「撒下二四1」所言,「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

對比「代上二一1」所記:「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

可能是以色列人又有得罪神的事,惹神發怒(至於什麼事,聖經沒有明言,也不便妄自猜測;也許又是離棄神去拜偶像之類)。所以撒但激動大衛,但這件事,是經過神的允許。這情況跟約伯受考驗,有些類似(伯一章)。

否則單單核算民數,又不是第一遭,為何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在摩西的時代,豈不曾有過?當初出埃及沒多久,神就曉諭摩西,要計算能征戰的人數(民一章);後來在耶利哥對面的約但河邊,又再次數算人數,預備進迦南的爭戰(民二六章)。但這兩次都是由於神的吩咐,也的確有它的需要,一為進曠野,一為進迦南。

據此研判,核算民數本身,應該不是錯誤的舉動;問題的關鍵,應是大衛的「動機」,而且,是他個人主動的意願,非出於神的曉諭。

大衛的一意孤行

大衛要元帥約押和眾軍長,從但到別示巴,走遍全國,數算能爭戰的勇士。然而約押和軍長們,都不贊成此舉(撒下二四4)。

單從約押的諫言,我們就可意會到,他不但反對,似乎更體察到大衛內心真正的企圖,所以他說「無論百姓多少,願耶和華你的神再加增百倍,使我主我王親眼得見。我主我王何必喜悅行這事呢?」(撒下二四3)、「為何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呢?」(代上二一3)

還記得約拿單的名言吧:「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撒上十四6)。

《箴言》又說:「帝王榮耀在乎民多,君王衰敗在乎民少」(箴十四28)。

神曾對士師基甸說過:「跟隨你的人過多,我不能將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士七2)。

如此看來,舊約多次強調,軍事勝利不是倚靠強大的軍隊,而是靠神對百姓的計畫和賜福;而這種例子多得不勝枚舉,諸如約拿單敗非利士人那場(撒上十三、十四章)、約書亞敗迦南北部聯軍之戰(書十一章),還有猶大王約沙法敗摩押、亞捫、米烏尼人的聯軍之戰(代下二十章);這些戰役,都是選民面對超強敵人,卻靠著神的同在,而得空前大勝利的。

因此大衛如果太過分要調查能夠征戰的人數(即使他覺得要評估戰力的潛力),似乎也顯示缺乏對神的信靠及傲慢。

就約押的話,似乎提醒大衛,勝利是出於神,榮耀也歸於神;雖以人的立場而言,知己知彼,為戰場守則;但信靠神之人,莫忘了,我們除了盡自己的本分外,一切成就都是神的賞賜。也別忘了,自己在神旨意中所安排的角色。

如此,就不容易越分,也不會僭奪神的榮耀!

或許大衛在平定押沙龍的內亂後,就接著一連串的戰爭勝利(如代上十八∼二十章);處於這般意氣風發的時刻,是否潛伏於人肉體內心的「好大喜功」之劣根性,悠然而生?!

既然「帝王榮耀在乎民多」,那麼就嘗嘗那種快感吧?!若真如此,大衛就是想「炫耀」,因他說「我好知道他們的數目」(代上二一2)。

約押這個難得幾次忠心的人物,這次的確是暮鼓晨鐘的提醒。

讓約押所強調的話,再縈繞我們眾人腦際:「無論百姓多少,願耶和華你的神,再加增百倍……」(撒下二四3)。

可惜,大衛一意孤行。

「王的命令」勝過約押和眾軍長……(撒下二四4)。

領導者若太過沉迷於他的「權勢」,很快地,他將陷溺自己於虛妄中。

讓大衛自負的勇士的數目,共一百三十萬(撒下二四9;若據「代上二一5」所記,則有一百五十七萬),這是花了九個多月工作的結果;後來,神三日之內就藉著瘟疫,民間死了七萬人。瞬間,灰飛煙滅!

世間的榮華富貴、權勢、名聲……本就是虛幻;你得之不易,但消逝極快。可嘆,世人每多於紅塵中打滾,卻往往看不透它原是海市蜃樓。

都是數目惹的禍

大衛念茲在茲,就是要「知道百姓的數目」;所以,動員了許多人,費九個月零二十天的工夫,走遍全國,為了就是數目背後,該死的「炫耀」欲望。

如果以能征戰的勇士數目,約一百五十萬人來估計,那全國人口可能達五、六百萬;那不啻是一個大國。而統管這麼大的國家,不可謂不榮耀;真是風光!

「帝王的榮耀,在乎民多……」?!

諷刺的是,大衛以之為炫耀的人力國力,神在短短時間的刑罰中,即刻潰散。

詩云:「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一二七1-3)。

這些聖言,都在提醒我們,許多工作與成就,若非神的幫助和賜予,即使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可能是一事無成的。

總意就是要懂得感恩。

聖經明言:「神不喜悅這數點百姓的事」,便降災給以色列人(代上二一7)。

大衛自責

數點百姓後,大衛心中自責:「我行這事大有罪了……我所行的甚是愚昧」(撒下二四10)。

大衛本是合神心意的人,在不經意中,或在平順中,不知不覺地犯此差錯,也是人之常情;倒是他的靈性畢竟不錯,很快地他就察覺不對,因而「心中自責」,求神赦免。

此情此景,難道只有大衛會犯此錯誤嗎?!諸位難道沒在教會中,看某些人只在乎數目嗎?!

數目,該是中性的,藉著它可呈現教會中的某些信息;所以不論教會(或社會),人們往往會說「數字不會騙人」;我們也常根據數目的多少,作些行政或政策上的參考。筆者個人認為,關鍵在於我們的心態。

譬如現今教會的習慣,通常我們會在靈恩佈道會結束後,作個「成果檢討會」,看看這次的成效如何,或有什麼缺失,以便下次能有更好的展現。

這本是很好的態度,但往往我們太在意看得見的數據;當成績很好時(如慕道者受洗、得聖靈人數),我們就很興奮;當成績不大好,我們有些人就很氣餒,悵然若失!

當然,數據所呈現出的現象,我們不能視若無睹;但也沒必要將之視為成功或失敗的標準。否則就太膚淺了!

想起保羅說過的話:「我感謝神,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我沒有給你們一個人施洗,免得有人說,你們是奉我的名受洗。我也給司提反家施過洗,此外給別人施洗沒有,我卻記不清……」(林前一14-17)。

保羅從不以自己為多少人施洗,來炫耀,他反而「記不清了」……。

在本章內容陳述中,我們稍作分析,便可發現,總共有三段大衛的禱告。第一段是大衛自責的禱告(代上二一8);第二段是他看見滅城的天使,舉刀放在耶路撒冷時的禱告(代上二一16-17);第三段是築壇獻祭後的禱告(代上二一26)。

每次禱告後,都促使神恩典的賜予。

認罪悔改,確是我們從犯錯的可憐境地中,歸回神懷抱的不二法門?

經云:「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你以黑雲遮蔽自己,以致禱告不得透入」(哀三40、44)。

大衛於數點百姓以後,就「心中自責」,認罪禱告;他的心可算是敏感的,很快警覺自己所行的是不對的,所以「自責」。不像有些人即使犯錯了,仍不自覺;別人提醒他,他依然硬著頸項……。

參考大衛在此第一次的認罪禱告:「我行這事大有罪了,現在求祢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代上二一8)。

他說,自己行的這事,是大有罪的,也是愚昧。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那件事,根本是「神人共厭的」!

請看:

約押厭惡王的這命令(代上二一6)。

神不喜悅這數點百姓的事(代上二一7)。

神人共厭的事,當初大衛卻一意孤行,這不是愚昧是什麼?!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祂必叫你們升高(彼前五5-6)。

這兒提示了神賜恩的原則,也告訴我們該有的態度,就必能撥雲見日,重見光明。

刑罰與憐憫

大衛犯錯,神的管教是免不了的;然而在管教之前,神竟派先見迦得去宣告,有三樣災,要讓大衛選擇。

豈有此理,還有讓受罰者選擇方式的機會?!相信,這與大衛之前的認罪禱告有關係。

歌曰:「耶和華啊,求祢記念我如茵蔯和苦膽的困苦窘迫。我心想念這些,就在裡面憂悶。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哀三19-22)。

老實說,先知傳達的三樣災難,根本很難抉擇,孰重孰輕,如何取捨?我看這也考驗著大衛的智慧吧!

依據《歷代志上》二一章11-12節所載是:

1.三年的饑荒。

2.敗在敵人面前,被敵人的刀追殺三個月。

3.國中有耶和華的刀,就是三日的瘟疫,耶和華的使者在以色列的四境施行毀滅。

真的很難取捨,在當中,我們也看到神的方式的多元性。以上三樣災,簡單歸納為天災、人禍、神罰(疾病);讓我們更明白,世間事的背後,的確是神在掌控的。

先見迦得說:「你要想一想」(代上二一12)。我們也要想一想,當你作決定前,千萬不要隨便、急促,要謹慎,考慮周詳及久遠些……;因為茲事體大,已經擴大到國家層級的地步了!

難怪,大衛表態:「我甚為難」(13節)。

最後,大衛表明:願落在耶和華手裡。

原因:是祂有豐盛的憐憫。

真是不容易的抉擇,萬般艱難;但請注意大衛說辭:

「我願……我不願……」(13節)。

「願與不願」取捨的關鍵,只在於神。

原來大衛是由神的性情來考慮的。因此,一個人如果能追求對神更深的認識,包括神的各種性情,那必定讓我們在面對各樣難以抉擇的事物時,會有更精準的決定的。

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祂,祂出現確如晨光……(何六3)。

於是,耶和華降瘟疫與以色列人,自早晨到所定的時候,從但直到別示巴,民間死了七萬人。

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滅城的時候,耶和華後悔(改變心意),就不降這災了,吩咐滅民的天使說,夠了,住手罷(撒下二四15-16)。

看見瘟疫降下,蔓延到全國,死了那麼多人,真是情何以堪?!

也難怪約押當初要警告大衛,行這事會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代上二一3)。表示將來若有什麼後果,大衛是難辭其咎的。

不是嗎?!君王本來對百姓就是有責任的。記得否?《傳道書》特別提到君王對國家的影響:「邦國啊,你的王若是孩童,你的群臣早晨宴樂,你就有禍了。邦國啊,你的王若是貴冑之子,你的群臣按時喫喝,為要補力,不為酒醉,你就有福了」(傳十16-17)。

豈只孩童作君王可能敗壞國家,如果心智不成熟或無知的君王,同樣地也會陷國家與子民於萬劫不復的地步!

另一方面,本段事蹟剛開始時,聖經曾明言「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撒下二四1);至於他們到底犯了什麼錯,才激怒真神,則不得而知。

總之,這當兒,我們看到先有以色列人得罪神,後有大衛自恃兵力強盛的炫耀,惹起神「發怒」、「不悅」所帶來的刑罰。

雖然死了七萬人,令大衛非常痛心,以至於他問神「這群羊做了什麼」(代上二一17),他甘願承擔責任;畢竟神是公義的,也不必為那死掉的七萬人抱屈。

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六7-8)。

《希伯來書》又言:「主所愛的祂必管教……;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來十二6-7)

有愛就有管教,管教中依然可見愛。

神降下的刑罰,就是管教;然刑罰中還是可見神愛的憐憫。

所以當神看見天使接著要滅耶路撒冷時,神主動停止這滅城的行動。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太十二20)。

聖民哪!你們要歌頌祂!「因為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三十5-6)。誠不欺也!真神豐盛的憐憫,確是我們絕處逢生的盼望!(待續)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