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教養,不是「以愛為名」的無盡擔憂 ◎撰文/子矜 ◎期數:486期 ◎2018.03號
「教養不難」──這顆思想的種籽,於我,栽植於何時?

我想是來自長女出生時,身邊那一套套繪本所給予的想像──對未來的想像。

我是新手母親,她是我的初生孩子,當我懷抱稚女,指尖滑過一行行的字,輕輕柔柔唸著短句,她領受、我領悟,在那些時刻裡,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累積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許多我們愛不釋手的繪本,如今想來,都是因為它們不僅供應新手爸媽對教養的豐富想像,在懵懂幼兒的心靈更定錨著對生活好奇的探索,讓父母與孩子均具情緒穩定的支持力量。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每每唸到這書名時,留存在我們腦海裡的溫柔畫面,是那親切情節裡,充滿著生活中細膩的情趣,烘托出小小孩的心理變化,分外顯得動人與惹人愛憐,讓我在面對人生必經的各種「第一次」,有著更多的勇敢、自信和快樂。

《爸爸走丟了》──在人群中走丟了,對孩子來說,心理一定很驚慌。但作者一反常態來描繪此情境,巧妙翻轉認知,以孩子立場創作──「是」爸爸走丟了,該如何尋回爸爸呢?這本圖畫書,幫孩子驅除走失的恐懼感,也引導孩子宛如偵探,在可運用的記憶庫裡按圖索驥,因為是主動出擊,害怕的情緒在行動中反而可以變得穩定。

《上學途中》──這是一本充滿童稚想像的繪本。隻身上學的路途,成為到原野探險的歷程,舉目可見的景物,化身為曠野中各樣的野生動物,活潑的幻想力,令人感到驚奇又有趣。同時,孩子們在沒有成年人監督的情況下在外玩耍,儘管有風險,但卻是學習控制憤怒和恐懼等強烈情緒的方法,依我童年經驗,更是擊掌附和這本書對父母與小孩細膩的雙向安撫。

略舉三本,可以知道,孩子與我的精神裝備是同步進行的,生活如此,課業的學習,我的心理建設更早於此。

我因大學期間自籌生活費,所以有家教的經驗,猶記大學畢業的我曾在教授一位國二生數學時,發現課本內容已是我高中所學程度,那時便想,如此這般,等我自己有孩子,我的所學究竟能幫助孩子到何時?在我學習過程,我的父母有在這領域為我下過指導棋嗎?印象中,「念書是自己的事,學習要自己努力」是家規。當然,也因我自己沒有補習的經驗,所以知道學習不是件一定要倚靠「補」方能周全的事,理解好的成績要從大眼著手,而不是次次考試的錙銖必較。高中時,信了主後,更年年體會「安息」對我們不單是宗教意義,更是生活裡的智慧,是在鬆緊、急緩之間,必要的「停歇」。所以,孩子放學後沒有補習,回到家好好休息,好好轉換,好好生活,也是他們的成長經驗。

有繪本的領受與家教的體悟,對於逐步「放手」讓孩子成長,我的認知清晰,心情穩定──放手,需要勇敢,但無需憂慮。

近來常聽得「直升機父母」這個詞,形容的是那些每分每秒都懸在孩子頭頂,督促他們在學業和才藝上不斷進步的父母,但其實這個詞的適用範圍遠遠不止於此。曾聽過一個十歲男孩對於父母不允許他騎單車(怕會跌倒受傷),不許他自己用餐刀切碎盤中肉食(媽媽認為我肯定會切到手指頭),更不許參加運動之類的活動等等而感覺壓力極大且倍受挫折,他懇求道:「我想要的,不過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已。」

曾讀過一篇文章中說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兒童大約90%的閑暇時間是在家中度過的,常常是在電視機前,或者是在玩電子遊戲。即使在孩子們活動的時候,他們也會受到成年人的密切關注,無論是在學校、在家、午後出門活動時,或者是在車中從甲地移動到乙地時。這景象,非美國所獨有。

「我想要的,不過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已。」仔細回想,如果我們現在能承擔什麼?不正是小時候,父母願意放手讓我們嘗試些什麼?那時候自己步行上學,在戶外跟朋友玩耍,旁邊沒有成年人的監管。世界不是完美的──從來就不是,但過去長輩相信孩子們自己能行,相信他們可以從中學會隨機應變,而如今許多焦慮的父母傳達給子女們的信息卻是:「我愛你,但我不信任你。我不相信你像我一樣能幹。」

我喜歡孔子的「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它與聖經上「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這段話有異曲同工之妙,能把自己的角色做好,不是透過大量的閱讀或追求好的成績與學歷就掛保證得到「能幹」的實力,而是透過大量地實作與不怕出力、盡責任。很多成年後的生活能力,是父母不能代勞的,也無法用錢買得,因為當孩子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經驗值累積得夠多,處理事情的工序熟練,那面對困難的勇氣與自信,就會同步加值,這些不是高喊「要幸福喲!」就會如魔術般降臨。在凡事速成的社會,父母因為怕孩子浪費時間在摸索,無形中,強制奪去孩子思考的機會、實際去做去執行的機會,因而也剝奪了他們自我成長、累積經驗的機會,更重要的,也可能間接的剝奪了孩子面對失敗的機會以及重新站起的能力。

帶著孩子好好生活,讓孩子從分擔家務開始,除了幫助他不脫離家庭互動的軌道外,也幫助他面對一個永遠的事實──人人需要一種平衡的生活,不能因為用功讀書,其他事情就由別人代勞。無論什麼事,如果要讓孩子能真正享受學習,給他太容易、安逸的環境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而是幫助他能在困境中學會如何面對、克服挫折,幫助他去體會如何在枯燥無味的挫折後,找到其中的成就感與興趣。現今喜以「熱鬧」來餵養孩子的風氣,繪本《好無聊喔!》讀之令人莞爾。不親近生活瑣事的人,會失去對生活的情感,也會減損體會快樂的能力。

印度有一句諺語,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扎根,長大之後給他一雙翅膀。這豈不是教養最美的遠景?教養不是「以愛為名」的無盡擔憂,而是「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的希望工程。

記得幾年前,在一次研習會與大學契友(今之傳道者)相遇,他笑說:「xx,你女兒比你優秀太多了!」聽似挖苦,但我所想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不正是家庭的希望、教會的希望嗎?讓孩子勝過自己,何苦之有?求之不得啊!

我喜歡她們小時在我懷抱的感覺,成年後,看她們在自己的小家庭得心應手、經營有序,我很高興這二十多年、在社會輕思考、縱空談、熱流行的氛圍裡,受經上這段話常常的提醒:「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你們卻說:『不然,我們要騎馬奔走』。所以你們必然奔走;又說:『我們要騎飛快的牲口』。所以追趕你們的,也必飛快」(賽三十15-16)。神如磐石穩居我心,我總能感覺到祂一直將另一種可能的路徑指給我看,如今,我之於孩子,角色已來到他們「無需倚賴的人」;孩子之於我,也從人生之旅的副駕駛變成了正駕駛,這希望工程的獎賞,此刻已得,作為母親,我是心滿意足的!只因教養的路程上,有主的話語引導,有許多例子可供校正,體會了其中的訣竅,知道──教養不難,愛而不羈。

看著孩子能自在飛翔,而自己也能在空巢後,重拾生活與心情的餘裕,這是我的人生,不帶憂慮。

推薦給朋友   發表感想   看讀者迴響   加到我的百寶箱   下載PDF檔 分享至 Facebook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