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圈隨行網 喜信福音團契 喜信醫宣網 生命體驗營 Android APP IOS APP 喜信 FB TJC 喜信網路家庭 首頁 會員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福音 網路雜誌 網路廣播 網路電視 福音傳真 遠距教學 日光美樂地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喜信家庭-關於我們 喜信家庭-大小報 喜信家庭-教會與團契 喜信家庭-喜信成員 喜信家庭-文藝特區 喜信家庭-會員服務 喜信家庭-聯絡我們 討論園地-代禱園地 討論園地-聖經學堂 討論園地-心靈綠洲 討論園地-慕道友茶坊 討論園地-詩歌花園
力行恩道 加入我的百寶箱 轉寄好友
橋樑的功能


橋架在河流上,承擔著來往車輛的重量,使兩岸的交通暢流,一旦成了斷橋或危橋,交通就立刻受阻,其後果非常嚴重。要當好橋樑工作,也得學習,否則往往偏向一邊,變成單行道,惹來愚孝或縱妻的罪名。弟兄們:在婚姻生活上,請認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之重要性,站在慈母與嬌妻之間,擔負起溝通感情的任務吧!發揮橋樑最大的功能! (joy 摘要)




橋架在河流上面,承擔著來往車輛的重量,使兩岸的交通暢流,它若一旦成為斷橋或危橋,兩岸的交通立刻就受阻,其後果非常嚴重。


婆婆--丈夫--媳婦

在家庭裡,如果婆媳之間發生問題時,夾在中間的兒子(丈夫)應該負起疏通的責任,充分發揮「橋樑」的功能,絕不能成為「斷橋」或「危橋」,或以為「那是她們的事與我無關」,拒絕當橋樑,袖手旁觀,希望她們長翅自行飛過河。有時婆媳鬧得不可開交時,說實在的,也真難為了「橋」,因為一邊是慈母,一邊是嬌妻,該站在哪邊說話?左右為難!他百思不通:媽媽以前不也曾做過媳婦?而妻子也總有當婆婆的一天,扮演婆媳角色,既然只是時間遲早而已,何以彼此無法容忍對方?

要當好橋樑工作,也得靠學習,否則往往偏向一邊,變成單行道,惹來愚孝或縱妻的罪名。


來!多吃一點

義夫結婚後,常當著眾家人面前,對新婚的妻子做出親熱的動作,弟妹們都感覺很噁心,但敢怒不敢言,在飯桌上,更是體貼入微,頻頻替妻子夾菜,使母親看在眼裡,覺得很不是滋味。因為從小母親就把好吃的往兒子碗裡送,而兒子卻從來沒關心過老娘吃飽了沒?母親以為男孩子粗線條,也就不在意,但是現在眼看兒子娶了妻子,居然懂得把好吃的往妻子的碗裡送,難怪做母親的心裡感覺不舒服了。

義夫不但沒有擔任橋樑的任務,反而在掘鴻溝,只因他不識大體。如果只有小兩口在吃飯,替妻子夾菜表示丈夫的體貼,可增進夫妻之間的感情,但他對同桌吃飯的雙親視若無睹,心目中只有妻子,難怪引起家人的不滿了。

為新娘夾菜的應該是婆婆,藉此表示對媳婦的關愛,除去媳婦對婆婆的畏懼心理。義夫若趁機告訴妻子:「這是媽的拿手菜」,「這種菜是爸最喜歡吃的」,而聰明的新娘立刻稱讚婆婆的手藝,又夾了份公公喜愛的菜到公公碗裡,我想這一家人吃飯的氣氛就大不相同了。這雖然是小事情,但婆媳之間感情的裂縫,往往是起因於芝蔴小事,繼而誤會加上誤會,終於形成無法填補的鴻溝。如果剛完婚不久的兒子吃飯時懂得與妻子配合,當妻子稱讚婆婆的手藝時也插上一句:「媽,以前都是您把好吃的留給我吃,現在我已結婚『成人』了,以後該輪到我把好吃的留給爸媽吃,來,您多吃一點!」也許有人認為那不是簡直像在演戲嗎?是的,人生本來就像個大舞台,在有必要的時候,刻意把「戲」演得精彩些又何妨?當然不必天天都如此,只是有時候必須把模仿西方人在眾人面前表現得太親熱,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宜克制。


放假日

志強的母親沒有經濟權,她一天忙到晚,都沒有工資,把一生奉獻給家庭,而毫無怨言,因為兒子是她精神的寄託,她相信兒子就是生活的保障。志強結婚後,媳婦也在外工作,婆婆因媳婦能為兒子分擔家計而感到高興,做起家事來也顯得格外起勁。但是慢慢的她越來越覺得不對勁了,因為媳婦把她當做老媽子,好像婆婆煮飯、洗衣、拖地板是理所當然似的,連飯碗都沒有洗過一次。星期假日小倆口就出去郊遊、看電影、或回娘家。母親覺得媳婦有點過份,但為了避免傷婆媳間的和氣,她希望透過兒子來改變媳婦的態度,背地裡對兒子說:「你們星期日可以放假,只有我都沒有假日,你叫太太在假日多多少少幫我做些家事,讓我也……」不料,不待她把話說完,兒子竟沒好氣的說:「我還沒結婚時,你不也照樣做嗎?人家在外面上班有多辛苦你知不知道?她又不是機器,怎能叫她三百六十五天都不休息,那怎麼受得了?她在外面工作賺錢,還不是為了家?你又不會賺錢,在家裡做做事也算不了什麽,為什麽非要她幫忙不可?」

兒子的一席話,粉碎了母親「養兒防老」的美夢,兒子蠻橫的態度深深的刺傷了母親的心,她一反常態,怒吼著說:「她不是機器,難道老娘是機器?她必須休息,老娘就不必休息嗎?誰說我不會賺錢?不要以為沒有你們,老娘就會餓死!認了,算我命苦,白養了你!」這位母親毅然離開了家庭去替別人幫傭。現在她已存了不少錢,對人說,靠錢比靠兒子更實在。她的遭遇真令人嘆息!叫人想不透的,是志強既懂得體貼年輕的妻子,怕她操勞過度,為什麽不知道年老的母親,比年輕人更需要休息?其實母親所要求的,並不是要媳婦與她平均分擔家事,而她所渴望的,只不過是兒子與媳婦對她的尊重與體貼罷了。志強以為在母親節送小禮物給母親,就算是個大孝子,只因為觀念偏差,成為一座「斷橋」!


等我回來燒菜

一對都受過高等教育的夫妻,有了事業基礎後,妻子對丈夫說:「妹妹已經出嫁,婆婆一個人住在鄕下太寂寞了,我們請她來同住吧!」丈夫欣然答應了。婆婆在鄕村操勞慣了,來北後也閒不住,每日天未亮就起來煮稀飯,打掃屋子整天忙個不停,傍晚媳婦下班時,連晚飯也已經都做好了。媳婦十分感激,但是唯一令她苦惱的是,婆婆做的菜色香味俱無,叫人難以下嚥,她忍耐了一段時間,詢問丈夫的意見,但是丈夫只是笑笑,兩手一攤表示他沒辦法,她終於硬著頭皮向婆婆建議,請婆婆先煮好飯,菜等她下班以後再做。不料婆婆大為不滿,從此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開始挑剔媳婦的不是,時常在兒子面前說媳婦的是非,使媳婦覺得痛苦異常。她是內向且有涵養的女孩,不願當面頂撞婆婆,等到夜晚在房間裡,把滿腹委屈與辛酸向丈夫傾訴。可是木訥的丈夫每次聽完之後,什麼話也不說,背向著她睡著了。她越想越氣,隨自流淚,終於患了嚴重的失眠症。漸漸地她發現自己的精神與身體起了變化,看精神科醫生的結果,診斷得了初期的精神分裂症。

這場不幸分明是「危橋」所惹的禍。因為他對母親與妻子的傾訴,都極公平的分別僅以一聲嘆息來表達心裡的無奈,既不表示自己的著法,也不說半句安慰的話,更不肯想辦法消除婆媳之間的紛爭。他若安慰妻子,使妻子的焦慮得到舒解,一方面勸母親,努力的去改變母親的觀念,相信這場不幸是可以避免的。不過檢討這對婆媳失和的原因,是因為當初媳婦不欣賞婆婆的烹飪技術,使婆婆的自尊心嚴重受損而引起的,這點可以做青年的殷鑑。如果當初小倆口能夠商量,採取漸進的方式,在假日偶而請老人家到館子吃飯,對所吃到的佳餚加以研究評論,回家後婆媳倆一起上菜市場買回材料,共同動手試著做幾道可口的菜,並利用假日彼此合作做佳餚,則不但增添生活情趣,無形中也會促使婆婆的烹飪技術更上層樓。如果吃到婆婆的菜稍有進步時,小倆口都對這道菜讚不絕口,讓老人家樂得合不攏嘴,相信這場災禍也就不會臨到這家人身上了。因生長環境的不同,各人的價值觀念也各異,媳婦認為讓婆婆少做家事,等自己下班回來再做,對婆婆來說應該是種享受,沒什麼不對。但對於在鄉村一天到晚勞碌慣了的婆婆卻覺得不讓她做菜,強迫她閒坐在那裡是種「懲罰」;因菜做得不好而彼「罰坐」更是種侮辱。人與人之間相處不易,婆媳之間得多費點工夫,互相去溝通了解才是上策!


至孝乎?愚孝乎?

報載花蓮鄒氏夫婦,為了滿足寡母「愛的佔有慾」扮演離婚廿三年,直至母親去世始「恢復」共冋生活,子女卻早已成人,鄰里傳為佳話。對秉性至孝的鄒氏夫婦而言,雖有「陽奉陰違」之嫌;然對始終不知情的老母而言,愛子實做到「孝者順也」,讓母親在有生之年感到順心如意,含笑而逝。

你認為這種孝順法,值得稱讚嗎?孝的確是百善之先,不孝的人禽獸不如,但是我覺得兒子在孝順母親的同時,也不能壓抑妻子到無法忍受的地步。聖經指示:「要在主裡聽從父母」,也就是對違背神旨意的父母不可盲從。如果母親不喜歡媳婦,兒子不妨用技巧去了解究竟為什麼,然後對症下藥,如果媳婦確實沒有錯,而是母親無理,兒子不妨堅定但溫和的向母親講理。有時也許一開始會挨罵,但兒子的態度往往可以改變母親的態度。不能一聽到母親說妻子的不是,也不弄清楚誰是誰非,就責備妻子,甚至動手打妻子,以示自己的「至孝」。其實這是愚孝,因為有些老年人也會被溺愛慣壞的。

孔夫子都說過「事父母幾諫」,對父母還是可以用諫,就表示父母也可能有不是的地方。聖經也指示:

「勸老年人,要有節制、端莊、自守,在信心愛心忍耐上,都要純全無疵。又勸老婦人,舉止行動要恭敬,不說讒言...用善道教訓人。」(提多書二章2-3節)


心意常在父母身

不過父母若當時不聽,子女不可含怒抱怨,應等他們心平氣和時再去進諫。一味壓抑無辜的妻子討好母親,陷母親於不仁,只不過是愚孝罷了。在聯合報儍大姐信箱曾經刊載過耐人尋味的一段話:在莒光號的餐車上,隨車的冷氣維護技師和我天南地北的聊著天,話題轉到孝順父母,他用濃重的台灣國語說:「我這個人沒有別的好處,我敢說我算孝順。我每天通勤四小歭,主要為了和父母同住。我告訴我老婆,別的要求沒有,只有不可以拿我吃過的菜飯給父母吃,要就重燒好的菜飯,另外不可以私留好東西給我,一定先給父母,才輪到我。我們中國人嘛,不是一個月給父母幾千元就算給養,總是要有心意在父母身上。一個不孝的人,在我看來,狗都不如。」

弟兄們:在婚姻生活上,請認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之重要性,站在慈母與嬌妻之間,擔負起溝通感情的任務吧!婆媳之間沒有問題存在著的家庭,才是真正幸福美滿的家庭。讓母親覺得:「娶了媳婦失去兒子」或「娶了媳婦多個女兒」全賴您擔任橋樑工作的表現如何;而妻子在家中只認丈夫,其餘都視為他人,或把公婆當父母,小姑小叔當弟妹,也全看「橋樑」是否公正、堅忍、細心、體貼?是不是勇於負起溝通的責任了。願神幫助您,發揮橋樑最大的功能!




(摘自蔡貞《攜手同行》,1985年07月,棕樹出版社發行)

返回上頁